明白《完全寫作指南》的3個漏洞,就能理解寫作的精髓【新媒體寫作25】

圖片發(fā)自簡書App


看到這個題目,你是不是有點小吃驚或者好奇呢?

吃驚的是,《完全寫作指南》也有3個漏洞?好奇的是,我如何發(fā)現這3個漏洞并幫你理解寫作的精髓

相信打開文章來閱讀的朋友,有不少已經購買了美國勞拉?布朗的《完全寫作指南》(以下簡稱《指南》)。

為什么呢?主要原因有二:

第一,網絡上很多關于《指南》的書評,對它的價值和用途進行了評述,基本上是持肯定和推崇的態(tài)度。

第二,著作的光環(huán)耀眼,勞拉?布朗是一位博士,”完全寫作“這四個字也足以吸引多數讀者的目光,令他們決心一睹風采。

這樣說,并非要否定《指南》的成就和價值。事實上,這本書對于我們學習自媒體寫作的伙伴來說,用處很大

為了客觀公正起見,我先說說我讀這本書的收獲吧。

A.樹立明確和清晰的讀者意識

可以說,“讀者意識”是作者自始自終都格外強調的。即便是在談到組織文章(第二章第二節(jié)P11——P13)這一部分,作者也念念不忘“讀者”:

組織語言的過程總共也花不了幾分鐘,但這幾分鐘卻能夠解決大問題,能夠消除讀者的消極反應。這時就可以開始寫初稿了,有了這份提綱,你應該知道怎么寫了。(《指南》原文P13)

這的確非常重要。在自媒體平臺上寫作,例如微博、微信公眾號、一點資訊和簡書,沒有讀者意識,不會從讀者角度考慮文章的內容和寫法,很可能就陷入自娛自樂、自我表達的泥淖。

《指南》在前四章闡述寫作方法的過程中,從不同角度突出了讀者意識對于寫作的重要性。

更可貴的是,它把讀者意識變成可以操作的步驟和工具。

圖片發(fā)自簡書App

作者認為,當你動筆寫作之前,要先搞清楚寫作的目標和作品的讀者。

上面一幅圖清晰地提示每一個寫作者,此圖不可忘記,隨時成為我們寫作時分析對象和完成寫作的工具。

B.讓寫作有具體流程可以依靠

對于初學寫作的朋友來說,可能會覺得寫作是一件看不見、摸不著的極其抽象的活兒。

當寫作有了具體流程之后,這將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啊!

明確你的目標——了解你的讀者——鎖定你想表達的內容(頭腦風暴)——組織文章——寫初稿——修改

從理論上說,任何一位具備一定寫作能力的作者,都可以按照這個流程寫出一篇比較完美的文章。

C.提供強化寫作思維的簡明工具

除了上述內容提到的轉盤圖,簡明扼要地呈現了正確寫作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同時,作者給出了一些頭腦風暴的規(guī)則清單:

圖片發(fā)自簡書App

這些工具圖和清單,或者幫助我們在寫作中理清思路,貫徹意圖;或者起到完善我們思考角度、思維向度的作用。

毋庸置疑,《指南》為我們自媒體寫作提供了極好的方法、工具和案例

不過,仔細思量,還是會發(fā)現如此強大的《指南》也存在一些漏洞。看明白這些問題,我們對寫作的理解就能“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接著,我來分享我個人的一點看法。如有偏激,純屬個人觀點,還望海涵。

1.漏洞一:把寫作等于非虛構類寫作

在翻閱全書的過程中,我力求找到作者在某一章節(jié)或者序言里,對文章提到的”寫作“有一個簡明扼要的界定或者說明。

可惜沒有。我猜想是否是英語中”寫作“(write)專指非虛構類寫作,后來查了很多實際應用例句,發(fā)現“寫作”在英文中,可以跟“詩歌”搭配,成為“寫作詩歌”。

也就是說,寫作實際包含了虛構類非虛構類寫作;或者包含文藝性創(chuàng)作實用性寫作

舉例來說,李白、杜甫、白居易寫詩歌是一種寫作;羅貫中、施耐庵、曹雪芹創(chuàng)作小說是一種寫作。

律師寫訴訟函,文案寫手寫軟文是一種寫作。

我們在簡書平臺寫干貨類文章、情感類文章也是寫作。

完全寫作指南》全書所涉及的“寫作”實際指非虛構類寫作。作者對此沒有明確說明,容易誤導部分初學者。

2.漏洞二:把寫作約等于“制作”

作者在書中,清晰地列出了寫作的流程、要點、工具,既是優(yōu)點所在又是弊端所埋

按照作者的觀點和操作方法,寫作如同制作一個產品一樣,只要按流程走就可以。

而我們知道,寫作實際上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精神創(chuàng)造過程。其中會存在靈感、想象、頓悟等多種非流程、非可控的因素。

對于讀者來說,哪怕就是純干貨的文章,也要搭配一些個性化的感悟和靈動的表達,才會令讀者充滿讀下去的欲望。

在簡書寫作個人成長類干貨文的彭小六,就在其文章里面時不時露出自己的個性情趣,顯得文字頗有一點兒溫度,非常討讀者喜歡。

3.漏洞三:把寫作約等于“無情”

全書最能和“有情”掛鉤的是關于如何寫情書的一小節(jié)內容。

即便是這樣充滿個性化情感表達的內容,作者也搬出工具,亮出理智,顯得客觀氣十足。

圖片發(fā)自簡書App

從加粗的文字——目的、讀者、頭腦風暴、打初稿等,可以看出作者作為西方擅長理性分析的代表作家,一貫嚴謹的作風和特色。

真實的寫作,尤其是情書寫作,應該讓情感和自我因素暫居首要位置,這樣才能真正寫出打動對方的文字。

情動于中而形于言”更符合人的情感屬性和自然要求。

人,終究是感性和理性的矛盾統一體。

挑了《手冊》的三個漏洞,并不代表我不喜歡或者不推薦這本書。畢竟任何一本書都不可能十全十美。

只是,“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我從另一個角度來欣賞這部大作,不經意間發(fā)現了3個我認為的問題,或許只是提供一種新的閱讀角度而已。瑕不掩瑜。

所謂“盡信書不如無書”,無論讀哪位大神的書,我們都不能迷信。閱讀寫作類的書籍,道理亦然。

熱愛寫作,從理解寫作開始!

讓我們創(chuàng)作我們的創(chuàng)作(簡書口號)。


寫作精進人生。余老詩陪你一起成長。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