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有句名言說,時間就像海綿,擠一擠總是會有的。的確,當我們抱怨沒有時間的時候,如果我們能提高工作效率,能把同類的事情集中時間辦理,能更加專注,能少刷會兒微信或者微博,少玩兒會兒QQ,你就會發現,時間真是個彈性的東西,擠一擠,就可以多做好幾件事情。
擠的另一種狀態。那就是,我們坐公交車靠擠,坐地鐵靠擠,午餐食堂買飯要擠,迪斯尼樂園玩耍要擠,所以我們的潛意識里,只要是人多的地方,如果你不能奮不顧身的往前沖,你就要等很久,失去很多機會。主要還是因為人多資源少,擠就成了中國的常態。記得上小學的時候,老師教導我們說:我們的國家地大物博,人口眾多,長大后才知道,我們國家的資源匱乏。
你不擠,就沒機會。從小擠著報名上幼兒園。來的晚了,名額沒了,你就得等著。上好的小學要擠,小升初要擠,初升高,高考又是擠,萬人擠那獨木橋,好不容易盼著大學畢業了,找工作,還得靠擠。醫院看病掛號要擠,買房子要擠,住院靠擠。
擠的狀態,體現的是一種競爭和擁有,背后反映出的則是一種擔憂和恐懼,競爭是希望出人頭地和得到更多,恐懼是怕被拋棄和沒有機會。中國的父母,都太希望孩子成龍成風。愛攀比,別家孩子有的,我家孩子也要有。有時明明自己能力達不到,為了面子,也要去擠。
擠是一種中國特色的國情,而要想改變它似乎很難。
圖片發自簡書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