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就是一個大的競技場,每個人都是角斗士,為了生存無時無刻不在競技、戰斗。關于競技這件事,人不能選擇是否參與,也掌握不了結局,但可以把控過程?!陡枋帧纷蛱鞗Q賽,按照劇本套路,林憶蓮毫無懸念奪冠。
《歌手》是我唯一從第一季追到現在的音樂類競技節目,即使曾經服務的客戶贊助了第二季,我被虐了三個月、看節目看到想吐,也依然沒放棄追這個節目,因為比起其他音樂類的節目,這個節目煽情的炒作相對少一些,表現出來的東西也更專業。
少煽情、專業是這個節目的優點,但終究少不了劇本套路這樣的東西,這點從每一季的歌手名單、歌王獲得者就能看出端倪。
在歌手邀約方面,特別是從第二季開始,歌手名單的套路就越來越明顯。歌手大致分五類,不要跨季對比,每一類歌手都有自己的任務,拼成了一個完整的節目。
第一類是對內地歌迷而言,在歌壇中如大哥、大姐般存在的重量級歌手,這些歌手多是為了歌王才被邀請的,比如齊秦、韓磊&韋唯、韓紅&孫楠、李玟&張信哲、林憶蓮;
然后是有知名度、有金曲,有一定歌壇地位,在內地歌迷看來卻分量不太足的歌手,比如沙寶亮、張宇、李克勤、趙傳、容祖兒、李健、譚晶(作為晚會歌手,譚晶不能算是內地歌壇的一姐,只是有一定地位)等;
還有一批有實力、對內地歌迷來說知名度不高,比如黃綺珊、鄧紫棋、徐佳瑩、黃致列、杜麗莎、迪瑪希等,他們負責每季的亮點和話題制造;
還有一部分是選秀出身的年輕歌手,以芒果臺的選秀節目和中國好聲音出道的歌手為主,比如尚雯婕、周筆暢、張杰、關喆、趙雷等;
最后一部分是外籍歌手,從第二季開始歌手名單就有了外籍歌手,先是內地歌迷比較熟悉的曹格、陳潔儀,后來是韓國的鄭淳元、黃致列,第五季有限韓令,邀請到了迪瑪希。外籍歌手的存在,不僅制造了話題,還提升了節目組的國際影響力,可謂一舉多得。
關于歌王的最終獲得者,也有套路可循。首先一定是首發歌手,其次是祖籍一定是中國,祖籍很重要,比如李玟已經是美國人了,但她出生在香港,出道在中國,在國外一直以華人女歌手的身份演出。第一季林志炫意外沒封歌王,與他不是首發歌手不無關系。
歌壇地位+首發歌手+祖籍中國只是奪得歌王的基本條件,畢竟一場三個多月的競技,不確定因素太多。比如齊秦、孫楠退賽,韋唯遭淘汰。不管退賽的原因是什么,這都是歌手自己的決定,吃瓜群眾不好說;作為觀眾,歌手為什么會被淘汰,可以簡單的分析一下,這也是歌手競演的套路。
3個月的競演,越往后決定歌手名次的因素就越多,名氣、實力、人品……綜合一點就是觀眾緣。曾經有媒體采訪“表情帝”,他被黃綺珊的歌聲震撼到,最終卻把票投給了尚雯婕,因為作為一個年輕人,應該更支持年輕歌手;張杰、孫楠都曾因為觀眾緣較差,名次一直不理想。類似于這樣的感情投票,是節目組不能控制的,就算觀眾簽保證書也不行,但在競技中,如何得到觀眾緣,也是有套路可循的。
第一個是顏值,不是耐看型,必須是驚艷型,心理學上有“第一印象效應”這個詞,足以證明“驚艷”在比賽中有多重要。比如鄧紫棋、黃致列、迪瑪希,驚艷+實力,讓TA們一直在安全在線。特別是鄧紫棋,參加《我是歌手》時,被認為是目前她個人歌手生涯中顏值+衣品的巔峰。
第二個是新鮮感。歌手首先要對自己在觀眾心中的形象有足夠的了解,然后再從形象、歌曲演繹方面有所突破。第一季的林志炫,第二季的韓磊,還有一季的譚晶,無疑是都是做得最好的歌手。從第三期開始,九月就一直認定她譚晶能反“劇本套路”毫無懸念地拿到歌王,但很遺憾她退賽了。以至于在譚晶退賽那期節目,整場看完后總覺得缺點東西,差點把《歌手》棄了。
第三個是強大的感染力,“強大”是重點。唱歌和寫文案一樣,誰都能做,只是有的人做得好,有的人做不好,好的作品都具有感染力。競技類的東西感染力必須有強大的沖擊力才行,畢竟投票的觀眾沒有時間慢慢回味再做選擇。
光良的歌屬于細水長流型,多聽會上癮,第一次聽大部分人會無感;即使是林憶蓮,唱抒情歌的成績也會不穩定;趙雷現場唱《成都》能把人唱哭,唱別人的歌卻讓人無感……比起TA們,李健更善于營造感染力,他的聲線高亮,除了自身的成熟度外,他唱別人的歌時會自己填詞、改詞,他選的歌多是表達大眾情感的類型,比如《異鄉人》,很容易引起共鳴,感染力也就很強。
第四個是讓觀眾能感受到專業。參加競演的歌手肯定都是專業的,讓觀眾有“參與感”無疑會加分。比如林志炫在第一季時,會在開場前讓主持人營造氣氛;譚晶在唱《欲水》的瑕疵,讓我覺得這歌好難,譚晶唱的好拼;一首很難的《love on top》,被袁婭維唱得異常輕松,讓吃瓜群眾完全get不到歌手演繹的點,所以那期排名她不出意料的幾乎墊底。
第五個是不做作。飆高音被稱為競演必殺計,光良、品冠、古巨基被淘汰無疑都被說成不是比賽型的歌手,但關喆、張靚穎……很多能飆高音的比賽型歌手也依然被淘汰,可見高音不是名次的主要原因。高音是迪瑪希的優勢,加上他自己的特點,唱歌劇類的歌時,飆高音是順理成章的事,就算是在炫,也不會有人覺得做作,他唱搖滾時就很少刻意炫技。可見高音不能隨便亂飚,感情到了、情緒夠了,唱高音,否則就是費力不討好了。
不知不覺寫了2000多字,感覺還沒寫完,就這樣吧,太長的文讀起來費時間,有希望和九月交流的,可以后臺留言,讓九月有機會把沒寫出來東西聊出來。
最后來句總結吧:現在是IP時代,不管是節目還是個人,都在以IP的概念運營,競技之道決定生存狀態。好運氣、適時地張揚、持續地品質產出、不固步自封、懂得堅持,才能成為成功的IP。以上觀點均為九月個人想法,見笑。
(本文為九月原創,如非本人授權,禁止一切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