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尋夢環游記》
尋夢
人為什么要有夢想?夢想又能給予我們什么呢?
看完電影,我一直在思考這兩個問題,總認為自己是個沒有夢想的人,渾渾噩噩也快到弱冠之年,事實上我依舊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討巧的說,我的夢想就是尋到一個能讓我付出一切去追求的夢想吧。
尋夢是電影的燃點,電影開篇就設置了韋里拉家拒絕音樂而少年米格熱愛音樂的矛盾,并通過塑造對音樂惡劣對家人溫柔的奶奶形象,借她之手砸壞米格的吉他而將矛盾激化,使米格踏上尋夢之旅。
物競天擇的淘汰法則下,萬類霜天競自由,可能想要成為更優秀的人也是一種本能吧,而位于金字塔頂的人類,更加可以自己選擇去成為自己想要去成為的人。這是每個人的權利。
米格越接觸音樂而越膨脹的夢想愈加感覺被整個大家庭所壓迫,于是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
然而爆發總是有些盲目性的,被夢想與熱血支配的少年,離開家人,將“抓住你的機會”當做人生格言,學會了不擇手段,而去偷竊吉他。
這是電影巧妙的轉折點,設想米格沒有吉他沒有參加才藝表演,最后的結果最可能的就是被家人找回去,對于夢想心灰意冷,而泯然眾人于家中學習做鞋,可能會成為像祖輩一樣優秀的制鞋匠;而換種假設,米格偷吉他直接被抓住了,哪怕真的拿著這把吉他參加比賽,被發現吉他是偷的也是一定的,這依舊是污點。
米格是知道后果的,所以被發現后米格表現出了巨大的恐懼。但電影畢竟是電影,將米格拉入亡靈的世界,再次利用強勢的太祖母形象再次激化矛盾。米格再次逃離家人,毅然尋夢。
夢想給予我們勇氣,夢想為我們指引方向,于是無懼前路漫漫長路迷霧荊棘,朝著心中的方向堅定走去。
對夢想熱切渴望的人總是不愿被束縛,阻攔乃至拖后腿,所以總是處于一種逃離的姿態。
所以米格逃離家人;所以米格在埃克托的幫助下扮成亡靈,拿到了吉他,知道了怎么去找歌神,走上舞臺找到了自信,卻依舊拋棄了他;甚至他還一度拋棄了他曾經唯一的聽眾丹丹…
就像德拉庫斯說的,成功都是要付出代價的,天道總是平衡的,為了獲得或者哪怕只是追求我們想要的,我們也總會丟失許多或者主動拋棄許多我們當下認為不夠重要的。
這并不是錯誤,甚至這是一種淺層次的清醒與理智,會權衡利弊,既然魚與熊掌不可得兼,就直接去選我們想要選的那份。認準了夢想,就一條路走到黑。
因為年輕,因為膨脹的夢想,因為夢想給予的勇氣,我們只能看到眼前,顧不上其他。我們不去想逃離的我們會讓家人多么擔心,我們不去想自己有多么的自私,我們不去想失敗的后果,我們甚至可以不顧自己的安危。
電影并沒有用什么高深的技巧,而是選擇十分簡單樸實的利用矛盾,激化矛盾,通過一種遞進的辯證的方法讓觀眾去思考。
在米格身上,是夢想重要還是家人重要的辯證;埃克托和德拉庫斯的對比出場又加上一層,追夢(音樂)是為了家人還是為了讓自己站在世界面前。
當然電影輸出給觀眾的價值觀還是前者,并為了突出主題而將人性與世界的復雜性都盡量簡化,而電影神奇之處也在此,通過恰當的節奏,使得正義戰勝邪惡,一家人圓滿團聚的美好結局并不讓人反感覺得庸俗,反而覺得,本就該如此,而這種小確幸,真好。
——畢竟我們都是崇尚愛的人啊
環游
賈平凹在《自在獨行》中有一段話我特別喜歡——
日月交替一年,樹就長出一圈。生命從一點起源,沿一條線的路回旋運動。無數個圈完成了生命的結束,留下來的就是有用之材。
第一遍看《尋夢環游記》還覺得米格只是去亡靈城里走了一遭,都沒走多遠,也算不上環游。二刷后又覺得如果對于米格的尋夢之旅來說,還確實是環游,逃離家庭又圓夢于家庭。
人總淪陷于一個又一個輪回,周而復始,往復循環,就像樹的年輪一樣,一圈一圈,不斷經歷,不斷外擴,而不斷成長。
如果說夢是遠方,而家便是圓心;夢是離心力,愛便是向心力。兜兜轉轉走了一圈我們總會回到原點,而這一路上的所見所聞所有經歷所有成長又讓你躍遷向下一個軌道繼續環游。
電影通過先樹立一個“音樂會毀了家庭”的荒唐悖論最后通過米格的努力以及家人間本身的愛來打破這個悖論而突出“我們相親相愛,生命不熄不滅”的主題。
電影中親情是最大的淚點,米格帶著哭腔為太奶奶可可唱《Remember me》幾乎觸及了所有人心中最柔軟的一塊。
這首歌并不是寫給世界的,而是寫給最愛的人的。埃克托如是說。
永遠不要忘了家人有多愛你。梅爾達如是說。
又近期末年關,雖然氣溫很低,長春卻出奇的天天放晴,幾乎沒怎么下雪,只偶爾飄一些細膩的粉塵似的雪沙,混在寒風里,被呼出的白汽同化。
我很少給家人打電話,偶爾接到父母親給我打的電話,通話時間也不長。前段時間大大姨過生日那會兒還夢到過幾次外婆和大姨舅舅,情節都記不清,看了電影卻愈加懷念外婆,也真的有些想家了。
直接買好了回家的機票,雖然還有一個多月時間,但并沒有什么急迫的情緒。習慣了順其自然,不急不緩,不慌不忙。
不知不覺離家這么遠已經快三年了,每次回家離家又回家又何嘗不是尋夢環游呢。也許夢還未尋著,至少游也還算開心。也許在某種意義上蹉跎了歲月,至少打磨了浮躁。
父母總是會給我發些推送,有雞湯,有社會現狀,還有各類可能工作生活學習上用的到的知識等。除了標題真的很讓我感興趣的我很少看。
我也總給我副部長干事會員們分享著推送,其實也很少人看。
心態將自己衰老成過來人,看著低年級的孩子們總覺得懷念而又回不去的美好。也患上了自己父母的望子成龍而且話癆的毛病,總和他們說些過來人的經驗,希望他們的人生能走的更遠更好。
因為相比于尋夢,可能還是更喜歡環游吧。在夢與愛之間做著圓周運動,不急不緩,慢慢成長,自在獨行卻又不忘了發現一個個有愛的家。
——畢竟如果自甘墮落一點的說,我只是個普通人罷了。
后記
童話總有大人才看得懂的深意,動畫電影總有孩子無法體會的深情。我的淚點其實還挺高的,但第一次看依舊淚水直淌而再次看也還是酸了鼻尖紅了眼眶。
少年總是向往遠方,似乎哪里擁有自由和一切美好。而當你義無反顧的離開,驀然回首,恍然發現,家也成了遠方。
我是個早熟的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在火車上嘗到了鄉愁的滋味。而到了如今的年紀,這種鄉愁卻愈發平淡了。并非是消失削減了,也許只是習慣了。
又或者是,四海為家。
我從來不孤獨,因為有愛便有家,在這個遠方,我也有我想愛和愛我的人。
失去才愈加懂得珍惜存在的,感受過死亡才更懂得生命的意義。
被這個世界遺忘稱為終極死亡,世間再也找不到關于你存在過的證明。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在歷史的洪流下,人何其渺小。
既然總會被遺忘,所以搶占先機,先忘了自己。
忘了自己,才能記住更多想要記住、值得記住的人;而已經忘了自己的人,又怎會害怕被世界遺忘呢?
死亡其實也沒那么可怕,害怕的卻是辜負了別人的記憶。
其實對于歌神德拉庫斯我還想再說幾句,生活中像他這樣為了成功不擇手段的人不在少數,身居高位外表光鮮亮麗的公眾人物背后可能存在的骯臟也如同看似平靜的海面下暗濤洶涌一般廣泛存在著。
但話說回來他也不過是個為了得到所謂的成功,傾盡全力抓住機會,付出了眾多代價的可憐人罷了,而可憐人必有可恨之處,被世人唾棄再次被鎮壓在大鐘下的下場并不讓人同情和意外。就像他自己所說,沒有人能夠逃脫命運的安排。
我對于歌神的沒有太多的褒貶,即便他成功后他的形象多么的正面,向世界輸送了多少正能量,激勵了多少音樂追夢者也無法改變他是個卑劣的人的事實;而無論他用了什么手段,他成功了,也許最后被揭露,但成王敗寇,功過也不過他人評說罷了。
所以越來越愿意做個普通人,沒有什么固定的夢想,能讓我開開心心的環游,安安靜靜的成長,就已經很幸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