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的、現在的、未來的
你的、我的、他的
春天、夏天、秋天、冬天的
都是同一彎月
一樣的月光
不一樣的
只是那歲月、那人
九月初三,天剛黑下來,一彎新月牙兒,高高掛在天空上,女兒眼尖,一眼就看到了,指著天空的月牙兒問我,為什么不是圓圓的白玉盤?
女兒四歲多,問過我非常多關于月亮的問題:為什么月亮不是圓的?什么時候月亮才會圓?為什么月亮會跟著我們回家?為什么……
她總會一連串好多個為什么,有時突然覺得自己天文地理知識不夠用。不過在這些彎月和圓月下,女兒和我對話的場景,總是把我帶回曾經的某些場景。
當我還是她這么大,銀色的月光灑滿庭院時,爺爺奶奶帶著我們在外面乘涼,我們一幫小朋友在月光下追逐嬉戲,跑到馬路上,跑到田野里,這月光就像白天的太陽一樣那么亮。
當我們追逐著影子奔跑的時候,突然抬頭仰望天空,發現那一輪圓月,正溫柔的照在我們頭上,給我們光明,我們走到哪,它就跟到哪。
我總是好奇的問奶奶,月亮它怎么總跟著我啊?奶奶哈哈大笑,她說月亮跟著每一個人。奶奶回答的時候,眼波似水,眼睛里裝滿了回憶。
月亮啊,仿佛奶奶的溫暖,無微不至。
夏夜,青蛙蟲鳴合奏交響曲。媽媽把涼席鋪在平房的屋頂,帶著我們兄妹幾個躺在屋頂看星星,看月亮。
滿天繁星閃亮,都在沖我們眨眼睛,我們幾個一起尋找月亮的蹤影,突然我找到了,開心的用手指指向繁星包圍的月亮,媽媽趕緊拍下我的小手說,不能指,小心月亮婆婆明天割你的耳朵下來,嚇得我們咋舌。
月亮圓的,彎的,上弦月,下弦月,月亮里黑黑的影子是誰?我們七嘴八舌爭搶著問媽媽。
關于月亮的那些奇妙的故事,玉兔桂樹,月宮中的嫦娥,娓娓動聽,我們聽著入了神,便呼呼入睡了。
月亮啊,仿佛媽媽的溫柔,無處不在。
寒霜冬夜,爸爸不在家,我跟在媽媽身后,去小河邊倒大木桶里紅薯粉凝結以后多余的水。月光如銀,灑滿田野,田野寂靜無聲,偶爾從對面遠遠的山谷傳來一聲猴面鷹“哼……”的聲音,拉得長長的聲音,嚇得我緊緊的抓住媽媽的手。
很快到了小河邊,小河水嘩啦啦的,在月光下翻起銀色的浪花。我和媽媽拔開大木桶的塞子,乳白色的水汩汩的冒出,一會還剩一點放不出來的,我和媽媽一起用力翻倒木桶,倒出剩下那點水。月光下面,木桶底部凝結起來的紅薯粉,白得像一面鏡子,月光反射在媽媽的臉上,媽媽臉上露出一絲笑容,像月光一樣美。
月亮啊,仿佛媽媽嘴角的微笑,溫馨甜美。
長大以后,媽媽告訴我,其實那樣的夜晚,她也害怕,帶著我去就不害怕了,哪怕我只是一個小孩。
月亮就這么圓了缺,缺了圓,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在城市居住與工作多年以后,似乎從來未曾看到過天空的那個月亮,不知道老家的月亮是否依舊?
直到那個夏夜,我一個人靜靜的坐在老家的樓梯上,抬頭仰望著天空的圓月,月亮還是那么圓,那么亮,夏夜也還是一片蛙聲蟲鳴,只是這個夜晚再也不是美妙的夜晚,嘈雜聲里隱隱都是抽泣聲、嘆息聲,還有我煩亂傷痛的心在滴血,我無法入眠,因為那個曾經千百回在月光下陪伴過我們的人,再也無法看到月圓之夜了。
那一天,是農歷六月十五日,月兒正圓。
驀然回首,那山那水依舊,那月依舊,只是那人的青春在這月兒圓了缺,缺了圓的過程中,消失殆盡;只是那歲月,無情的從這個山頭掠過那個山頭,把黑發抹成了白頭,有一天還會把滄海變成桑田……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人世本就如此,原來人世間最無情的是歲月。
如今自己已經變成了那個給小朋友講月亮的故事的人,她正如當年的我們一樣,看著月亮的陰晴圓缺,慢慢在長大。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不久的某一天,我們的頭發也會被月光浸染,變成滿頭銀絲,無需感慨,月亮它是公平的,它普照大地,它把月光均勻的灑向了每一個人。
那一彎新月如鉤,高掛天空,也許此刻正抬頭仰望的人,也不止我一個吧!
愿每個看到這美麗的月亮的人兒,都有美好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