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叛逆者》看完了,我不知道該如何去形容我的心情。有些沉重,也有些對那個時代里的人物命運的無奈。就好像有一口氣堵在胸口,想吐卻吐不出來。
末章的時候, 林楠笙全身不能動彈的躺在床上,他回憶自己的一生,他說:他既沒有朋友,也沒有親人,唯一剩下的就是腦子里那些回憶。結尾的時候,朱怡貞對林楠笙說:我們真傻;林楠笙說:還好,我還是見到了你。這兩句話,給帶著憂傷、失落、絕望的結局帶來了一些希望和暖色。就像喝一杯苦咖啡,即使加了一些糖,還是難掩咖啡的苦,但在喝最后一口的時候,突然嘗到了那一絲絲的甜。緩解了一下之前的苦。
中午聽了《他》的林楠笙角色曲,下午打開電腦的時候,不知怎地,點開了 《叛逆者》原著小說。我坐在桌前,聽著窗外的鳥鳴葉顫。坐在那里,靜靜地看完了這本小說。這個下午,我好像就置身于戰火紛飛的那個時代。我隨著林楠笙身份的不斷轉換,一起經歷著時代的變化,感受著人物命運隨著時代發展起伏變化。我看到那個時代里,國共兩黨情報人員的斗智斗勇;看到了顧慎言一生的故事;看到了藍小姐在那個時代,作為小人物的命運掙扎;看到了林楠笙和朱怡貞在那個混亂時代里,糾纏著的愛情和各自的信仰與抉擇。
對于情報人員,我記得潘子是這么說的:生命不重要,名譽同樣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任務。這句話,既說出來情報人員的使命,也道出了小人物在時代中的掙扎和堅守。與我而言,他們就像是另一個時空活生生存在的人物,看著這些人物的經歷、看著他們的情感上的羈絆、對彼此的牽掛。對他們,就多了一份感同身受的無奈和心酸。
戰亂時代,誰也不知道自己能夠活到什么時候,面對最多的就是死亡和離別。林楠笙許諾給藍小姐一場教堂的婚禮,保護藍小姐和子璐,可誰知子璐卻在幾個月后的一場憲警火并案被流彈擊中。在一次完善的刺殺準備中,一個早鎖的門,造成了一個意外,讓刺殺這晚成為了藍小姐人生的最后一晚。總是有很多的意外,讓人不得不突然面對死亡和離別,讓人有很多的唏噓感慨,以及對那個時代人物命運的無奈。
小說里,我特別喜歡的作者通過人物的動作來表現出他們的心理。藍小姐的孩子子璐過世后,作者是這樣描寫藍小姐的
一連三天,藍小姐把自己反鎖在房間里,不吃不喝,也不聲不響,就像當年得知丈夫陣亡時一樣,她的臉上看不到一絲淚痕。
第四天,她打開房門出來,沒看林楠笙一眼,而是坐到餐桌前,一口氣就喝干了碗里的薄粥,幾乎吃光了桌上所有的點心。然后,又回到房里,躺在床上開始沉沉地入睡。
第五天是公祭的日子,地點在中央殯儀館,內政部與國防部的專員們將會悉數到場。藍小姐一大早起床,仔細地修剪指甲、洗澡、洗頭、吹風、盤發、化妝。最后,她換上一條素色的旗袍,找出一頂帶面紗的帽子戴上,徑直去了書房,拉開林楠笙的抽屜,取出他那把勃朗寧手槍,熟練地檢查完畢,一下就把子彈推進槍膛。五天來,藍小姐這才第一次正眼看著林楠笙。她說,我說過,我遲早會拖累你的。
通過這五天,尤其是第四天吃飯的動作、第五天梳妝、上槍的動作描寫,表現出了藍小姐唯一的精神支柱死去坍塌后,她內心的煎熬和痛苦。從前三天的「不吃不喝,也不聲不響」中 ,我感受到藍小姐一直在極力壓抑自己內心的絕望。最后在公祭日這天,抱著必死的決心出門,想要放棄自己的生命。
看完小說,我特別好奇和期待朱一龍先生要如何去飾演林楠笙,如何去表現這個人物的復雜情感,如何去展示他復雜的經歷,如何去演繹小人物的信仰和抉表,如何去描繪那些人物之間細膩真摯的情感羈絆?
當然,對于朱一龍的演技,我一點都不擔心,因為他曾成功的是演出過《鎮魂》里的沈巍、《知否》里的小公爺,《重啟》里的吳邪,他的人物塑造,從來不需要擔心。而正是這份放心和信賴,讓我更加期待他會如何詮釋林楠笙這個人物,如何用自己的「眼」技、面部表情、小細節設計去展現林楠笙復雜的心理,去表現時代背景下小人物的命運?我對朱先生的人物演繹充滿了期待。
我想快一點看到這部劇的上映。看到演員的人物詮釋,看到實力派演員們之間的演技碰撞。對于《叛逆者》這部劇,我越來越期待了。
我想,我要再去聽一遍《他》的角色曲,在那充滿故事性的吟唱中,再次感知那個時代人物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