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xù)分享第1606天
? ? “慈母”多敗兒,這里說的慈母,是當母親是一種焦慮糾結狀態(tài)時,她不能給孩子提供母性該有的包容、理解、陪伴等情緒價值,在某些情景下甚至會影響孩子向父親認同,去完成社會化功能,塑造獨立自主的人格!
? ? 無意中見到這樣一幕:夫妻散步,妻碎碎念:“咱倆一出來,寶寶不是玩手機就是看電視,你也不說管管他,孩子都叫你給廢了!”被指責的丈夫二話不說拿出手機就打:“寶寶,你在玩兒手機還是看電視!趕緊寫作業(yè)去,別跟我說恁多,我……”“你吼他干嘛!他說沒玩兒就是沒玩兒,你就會冤枉孩子!”男人話沒說完就被妻生硬打斷,掛了電話后還在辯解說自己沒發(fā)火,沒吼孩子。
? ? 幾分鐘的時間似乎呈現(xiàn)出一副清晰的家庭關系圖,一個焦慮的妻子把自己潛意識中對孩子的不信任傳遞給丈夫,被抱怨的丈夫為了防御自己在妻子眼里的不作為,盲目認同妻子對孩子不信任的投射,不經(jīng)思索的拿出父性的權威意識去控制孩子,而妻子又橫插一杠,阻斷了父子間的互動,成功的以保護者姿態(tài)使孩子在心理上排斥父親,與母親達成同盟,實現(xiàn)母子共生關系。這些潛意識的互動模式讓多少家庭深陷其中,無法自拔,一個與母親共生的孩子,和一個被邊緣化的父親,形成一副失衡的家庭三角關系圖。
? ? 若母親能安住在與愛人一起散步的親密時刻,不把關注點聚焦于孩子,若父親有強大的自我邊界,不因妻子的指責而亂了理性思維的功能,若夫妻間沒有這么多看不見的隱形攻擊,孩子就不會在母親過多的保護中無法獨立,而是有能力從母親身邊離開(心理上的分離),在對父親的認同中學會發(fā)展自己的自我功能和社會功能,去探索更多的未知,去擴展自己的疆界,提高自己的人際交往能力,在父愛的背景下去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