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心理學——掌握市場波動的真諦


時間和無知之神秘力量的四項基本原理:

第一項原理:市場走在前面。

所有的目前的和潛在的投資者的總的看法通常不是某個人所能掌握的。

第二項原理:市場是非理性的。

市場可能對事件反應非常快。但這同樣是主觀的、感情的并且被狂想所控制,這種狂想又被變幻的趨勢所左右。

第三項原理:環境是混沌的。

宏觀經濟預測通常太不精確,對投資無任何幫助。第四項原理:圖形是自我實現的。

如果許多人使用同樣的圖形系統,他們可能從中獲利,而無論這些圖形的實際含義是什么。

股票市場是對經濟的提前反映,這個提前量不是很遠,但是比任何有資格的經濟學家所希望得都要遠。這個假設被稱為“有效市場假設”。

“一個可以用確定性混沌來刻畫的過程,它是由完全確定性系統產生的,但按照標準的時間序列方法又表現為隨機的。”

混沌的產生主要與自我強化現象有關。

設想在一個系統中,事件A導致事件B,事件B導致事件C,如果事件C最終又導致事件A,這就是一個非常簡單的正反饋。

傳統上,經濟模擬依舊建立在基于均衡函數的線性模型基礎上。

這些模型表明了經濟活動中的各種因素是如何連續適應其他因素的變化的,但是沒有正確考慮到許多正反饋。

即使考慮到了反饋因素,這些反饋一般都是負反饋,也就是導致穩定的反饋,而不是導致不穩定的正反饋。

這些模型在實踐中的表現非常糟糕,通常歸咎于“外界隨機擾動”,以及模型細節精度不夠等原因。

但是更重要的是,理論上正確的非線性模型也可能導致完全的不可預測性,即使這些模型結構上是確定性的。

這意味著系統不僅受到外部隨機的無規律的擾動影響,而且不可預測性可能就是宏觀經濟系統自身固有的內在本質。

所謂的“分叉”現象可以很好地解釋上述結論。分叉的原因是不同正反饋之間主導作用的突然轉換。

以經濟系統為例,學者拉斯洛提出了一套理論框架,將影響經濟系統循環主導作用的因素分為三類:技術創新;沖突和征服;社會和經濟擾動,比如商品短缺、金融危機等。

根據拉斯洛的觀點,經濟系統可以從非復雜狀態,比如簡單的周期性波動,轉換為更復雜的狀態,比如兩個平衡點。

這種情況出現在一個參數超過某個臨界值時。對某一個參數的依賴越大,就越可能出現更多的分叉。這種過程最終導致混沌。

現在,所有征兆都表明,許多經濟和金融系統存在固有的長期不可預測性。

因此,人們越來越認識到確定性混沌是長期經濟預測深不可測的一個重要原因,而線性模型與實際情況相去甚遠。

人們還明確了一點,這就是動態系統經常在不同的標度內重復同一現象,這更增加了預測的難度。

現代科學清晰地表明,金融市場實際上是由強烈的高階混沌所主宰,這些高階混沌數學上很難求解。混沌現象的精髓是說,預測長期事件和長期定量分析的努力是徒勞無益的。

第四項基本原理——技術圖形自我實現

當今最投機的市場模式中有許多只能用下述事實來解釋:成千上萬的市場參與者在相同的技術圖形上畫著相同的線,或在個人電腦中裝入相同的程序。

有些券商理解這些模式,據此可以做出邏輯假設。

其他人什么也不懂,只是找尋某種模式。但是,即使一種模式完全是偶然重合,使用它的券商多了,它也有可能產生強烈的信號。

因此,圖形分析得到廣泛使用的背后不僅僅在于它是一種理解市場的技巧,有時還在于技術分析產生心理作用。

然而,必須牢記這條原理的結尾部分,即:如果所有人都使用同樣的技術分析,那它的效果就不是自我實現,而是自我毀滅。

有時技術圖形也會因為其他原因而自我毀滅。

市場規模較小時,一家或數家市場參與者可以利用大筆交易在重要心理價位操縱市場,誘發由有限止損賣單引起的雪崩。

實際上,技術派通常還使用許多其他方法和策略,而且他們常常只占市場參與者的有限一部分。

只要情況確實如此,互不相識的技術派兄弟依然可以猜測彼此的想法,共同控制市場,形成各種美妙的模式和圖形。

每一次圖形都將繼續演化,等到所有的人都看出時,圖形自我化解。與此同時,新的技術派兄弟又將探尋新的圖形變化……

社會心理學是研究個人的思想、情感和行為如何受到真實的、虛構的或隱含的他人影響的一門科學。

高度附結的群體很容易形成可怕的群體決策。

這有許多原因,包括以下兩個:一是人們愿意接受與他朝夕相處的同事的意見(“適應態度”);二是人們對于自己難以理解的事物,愿意使用他人的行為作為信息來源(“社會比較”)。

處理現實問題給我們的神經帶來很大壓力,我們很容易犯克勞斯維茨描述的以下錯誤:暴露在信息戰中的前沿,我們突然相信情況不同于我們原來的預計。

如果我們不習慣于處理信息,區分主次,那么,大量的無關緊要的信息和謠言將會很快破壞我們對實際情況的看法。

公共信息或許有解釋價值,但很少或根本沒有新聞價值。

靠盯住行情顯示屏播放的財經新聞是不可能賺錢的,更不用說看電視了。

市場能在瞬間就讓那種消息大打折扣,很少有機會讓你從中牟利。如果只有個別人掌握新聞,那種新聞才有交易價值,或者最多也只是部分參與者掌握。

沒有人愿意對著鏡子毫不猶豫地承認自己是一個真正的撞大運者,一個典型的“小散戶”,一個永遠不懂市場、在頂部套牢、在底部割肉的人,一個總是犯錯誤、絕對賠錢的人。

然而,這可能正是在股票市場賺錢的極好出發點。如果我們對自己的不足有深刻的認識,我們就可以叫經紀人堅持反向操作。

我們想買股票的時候,經紀人就賣出;想賣債券的時候,經紀人就加倍買進。實際上逆向思維者就是這么干的。

很難確定到底怎樣才算全民皆知,但是當媒體開始預測漲勢或跌勢要持續很多年時,市場即將變盤。

如果我們考慮兩個相關的心理效應,就能更好地理解媒體和市場的相互作用。

第一個是“社會比較”,它出現在當我們對某些事情表示懷疑、看看別人是怎么做的時候。

對這個問題的一種解釋是,如果可行的話,人們喜歡用他人的判斷作為自己判斷的基礎。

實際上,他們喜歡附和他人的意見,而不是形成自己的看法。

另外一種將媒體和市場聯系起來的心理學現象是所謂的說服效應,這個理論認為我們更容易被一個可信的消息來源所說服,而不是可信的論據。

很多人都認為證券價格是有關其價值的可信賴的信息來源,因為證券價格應該反映所有市場意見的綜合平衡。

這可能說服記者們,用與當前金融價格趨勢相符合的語言來描述經濟形勢。

我們已經看到,逆向思維的概念得到統計數據和心理學理論的支持。

然而,雖然逆向思維既有用又很吸引人,但具體應用時還是要很謹慎。

如果用人氣指數來預測投資,如前所述,當指數上升時我們不要害怕,實際上那是一個很好的指標,只要它沒有超過臨界值就行。

同樣,如果媒體用小號字體、溫柔地指出市場正處于上升(或下跌)趨勢,那也用不著緊張。

當有那么一天,我們在報刊上猛然看到市場上升趨勢“將持續幾年”,或者在某個股票已經漲了很多的時候還有人鼓吹它是“很好的投資對象”時,真正的危險即將來臨。

另一方面,當出現“現在買進純粹是投機”的說法時,往往接近最佳買進機會。

科學家們發現,群體思維主要出現在精神高度緊張或情況非常復雜的時候,此時群體領導者或利用相似決策方法,或高估自己的能力——兩種情況都可以應用于金融市場。

金融市場價格運動的大部分時間是一邊倒。當它們上漲時,它們遇到不同的阻力區,在阻力區它們很快遇阻回落,但跌下來時又受到不同支持位的支撐。

在這些區域范圍內的小的價格波動純粹是噪音,難以預測,從中只能獲得很小的一點利潤。但是,一旦市場突破了重要的阻力區,它就堅決地開始往上走(或往下走——原理是一樣的)。

趨勢剛開始的那段時間,大多數投資者把這看成是又一個新的隨機運動,認為價格很快就會回來,許多人匆忙兌現他們的利潤,抓住這次意外的上漲機會。

然而,新的買主開始加入,經過短期震蕩后,市場重拾升勢。市場行情已經變了,那些剛剛賣出、落袋為安的人開始后悔了,希望在適當的價格再撿回來。趨勢正在形成。

當一個趨勢開始形成時,它往往持續很長時間,超出任何人的想像。

大部分投資者搭了一程車后,心滿意足地退出觀望,然后看著行情一直延續下去,簡直難以置信。

有些趨勢發展成群眾性運動,持續很多年,中間偶爾被短期的、暫時的波動打斷。

這種情況在人的一生是不多見的,因此,當這種情況出現時一定要抓住機會。不管這個運動是持續數年還是更短一點的時間,趨勢都是掙大錢的機會。

“事后偏見”,有時又稱為“星期一上午的指令”、“早就知道效應”或“滯后決定論”,它可以嚴重地改變我們對問題的判斷。

一旦我們聽說幾種可能性中的某一種發生時,我們就改變了在知道這件事之前的看法。

我們現在可能會認為,我們早就有這種預感,知道它會發生的,雖然實際上我們一點線索也沒有。

如果我們據此得出結論,實際上,已經發生的事情可以準確地預測,這將會令我們后悔不已:我們沒有在第一時間采取行動。

因此,我們想做出正確預測的愿望強烈膨脹,這種現象有助于解釋下述傾向:如果價格跌回到我們最初犯錯誤的價位時,我們非常想買回來。

一般地,我們過于重視有多少人同意我們的態度和看法。這種偏見被稱為“錯誤的輿論效應”。

錯誤輿論效應的后果是,我們對我們的決定有時比對我們所應該做的事情還感到安全。他會讓我們在必須旁觀時隨波逐流。

后悔理論假設我們竭力避免那些證明自己錯誤的行動。如果我們等待價格回到我們犯錯誤的價位,我們就有機會毫不痛苦地糾正自己的錯誤。

這就是后悔理論的具體體現。

有些技術分析看起來沒有合理的解釋,但它實際上是投資者不斷重復的習慣儀式,因為他們曾經利用這種方式成功地賺到了錢。

賺錢時成交量很大,這是因為投資者有強烈的落袋為安思想(自我防御態度)。但是他們又后悔自己的行為,還想買進。

因此,很大的收益量保證了低于現價時的不斷需求。

牛市中衰竭性缺口比熊市中更常見,因為,傳統上,頭部區域比底部區域更容易出現歇斯底里的行動,并且止損的人也要少得多。

但是記住,趨勢中的缺口或突破表明趨勢將延續下去,除非它們是長期趨勢后出現的衰竭性缺口。對于后一種情況、幾乎總是正是尋找其他衰竭性技術指標的時候。

為尋找不同股票的技術圖形的簡單相似性,股票市場可以分成六個不同的層次。首先,單個股票的價格變化可以和“同類”股票做比較。

現在,比較股票市場價格和相對應的指數期貨市場價格已經成為一種風氣。當炒作股票時,最后一個要比較的是有關的外匯指數與全球股票走勢。

這種類比越來越重要,國為我們現在是在全球范圍投資。除了市場具有的相似性外,股票市場還有它自身特有的三種技術指標用以分析市場廣度。這三種指標是:.騰落線(A/D線); .新高/新低;.擴散度。

認識龐氏先生

龐氏顯然是個騙子,也許還是精神病患者。

他的陰謀是欺詐性的、故意的,如今,“龐氏騙局”這個術語通常特指這種主觀故意的金融犯罪。

但是,羅伯特?希勒在他的2000年出版的極為優秀的著作《非理性繁榮》中,將這個術語推廣到更一般的情況,泛指那些脫離經濟基本面的金融市場泡沫。

他將這些情況稱為“自然發生的龐氏騙局”。

因為它們是自發形成的,而不是人為操縱的,所以它們是“自然的”;但它們又屬于“龐氏騙局”,因為投資者只是希望不斷有新人加入,好賣出他們手頭的東西從中獲利。

商務活動不能給他們帶來正的收益。自然發生的龐氏騙局是所謂的正反饋環。

股票市場的上漲產生了一系列的放大過程,由此誘發了一些愚蠢的行為。一個典型例子是事后偏見和后悔。

金融泡沫是一個混亂的牛市。在這個牛市中,所有的正反饋過程交織在一起,產生強烈的內在動力,使得價格瘋狂上漲,遠遠超過任何一種經濟理論可以接受的價格。

最終這種市場會令我們想起“龐氏騙局”,即絕大多數利潤取決于先到者把手中的貨賣給后來的新投資者的能力,而不是來源于上市公司創造的現金流。

與傳統的“龐氏騙局”一樣,當不再有新投資者接手時,整座大樓就要坍塌。龐氏騙局自發產生的主要原因是許多人花高價買進,預期會有完全不現實的回報。

牛市與熊市的差異

“有限度地虧;無限度地贏”,這條原則在一個由正反饋環趨勢主宰的市場中作用很大。如果人們普遍遵循這條原則,那么在牛市中成交量將很小,而熊市中成交量將大幅增加。

然而,事實恰好相反:牛市的成交量一般大于熊市的成交量。

對于相同大小的所得和所失,我們對所得看得更重,這一事實叫做預期理論。它可以解釋為什么牛市的成交量要大于熊市。

謝夫林和斯塔特曼1985年給出了人們為什么不愿意止損的如下解釋:總的來說,人們因為認知和情緒方面的原因而炒股。

他們炒股的原因是他們自認為掌握信息,而實際上他們掌握的只是噪聲。他們炒股的原因還因為炒股可以給他們帶來驕傲。

當決策正確時,炒股帶來驕傲,而當決策錯誤時,炒股帶來后悔。

投資者都想避免后悔帶來的痛苦,只好將虧損股票握在手里,以免虧損真正發生,或者歸罪于股評家,躲避聲譽欠佳的上市公司股票。

后悔理論也稱之為“風險厭惡”,作為自我保護態度的典型例子,它解釋了熊市成交量低迷的原因。

認知失調可以最終解釋熊市交易萎縮的原因。賣出虧損股票等于承認自己對市場的看法和市場殘酷現實之間的不一致。

懷疑和猶豫

市場僵持得越久,最終打破這種全局的暴風雨就越強。與此同時,隨著真空區的增長,還會發生其他事情:不確定性增加。

市場僵局持續得越久,市場參與者的不確定性越強(還是知識態度)。成交密集區持續時間越久,市場對于未來趨勢的不確定性就越大。

在現價之下的潛在的空方力量和現價之上的潛在的多方力量都在與日俱增。出現對稱三角形時,沒有任何信息表明趨勢將反轉還是繼續。在空方或多方被最終瓦解之前,這種圖形沒有任何意義。

但是,由于多數成交密集區僅僅是上升或下降趨勢中的中途休息,因此出現對稱三角形時往往意味著趨勢將繼續下去。

關于三角形必須避免以下兩種錯誤:在三角形還沒形成時就想畫三角形。

至少有兩個頭部和兩個底部才能畫。而且,在突破沒有開始之前,這種圖形不現實。.投機錯誤的突破或假的突破。

當市場過分擴張時

在其他情況保持不變的前提下,如果在上升市道中,動量仍然處于中性值之上;或在下跌市道中,動量處于中性值之下,則原趨勢將繼續維持。

如果選擇好最優的時間間隔,在流動性良好的金融市場,懷爾德的公式被證明是極其有用的。

這個時間間隔與所分析的證券有關,因為不同的證券有不同的炒作文化。同一市場選擇幾種時間間隔的原因在于市場的分形現象。

臨界極限值也取決于具體的市場。典型臨界值分別介于70/30到90/10之間。

如果趨勢明顯,這些“痛苦臨界”值也可以調整為非對稱的情況,也就是在牛市中,可以取80/30,熊市中取70/20。

這條規律不是百分之百有效,但是通常可以很好地預測即將到來的趨勢震蕩(雖然它與實際的趨勢反轉沒有任何關系)。

如果是長期投資,則變化率指標ROC對任何交易都只能起輔助預測作用,其原則是:上升市道出現很高的ROC時應該賣空,以防可能出現的熊市大反轉。

在次級調整市道中,如果出現極低的ROC時應該買進,以防可能出現的大牛市。如果市場在大底部出現向上突破,根本不用考慮ROC指標。因此,ROC既可以用于短線交易,也可以用于長線投資。

趨勢反轉時到底發生了什么?

一旦發生短暫的沖突,任何其他市場參與者——長期投資者、養老基金、共同基金和小散戶——都不會試圖做任何事情。

只有當價格表現出長時間的非常顯著的變化后,所有這些市場參與者才會受到影響,采取行動。

一旦最終出現這種情況,那就不是零星沖突的問題,而是一場決戰。關于決戰的問題,克勞斯維茨寫道:“決戰的作用是更多地削弱敵人的士氣,而不是消滅更多的敵人”。

主要趨勢的結論也一樣,它是勇氣和心理的結合。當探尋主要趨勢反轉時,我們應該關心對整個市場起重要影響的價格變化。

在牛市的后期,市場主力將會覺察到有些事情不對勁。

他們或許認為價格相對基本面而言顯得太高,或者他們的情緒指標發出警告,或者他們的變化率指標達到極值。

因此他們開始大肆清倉,市場劇烈波動。新手認為這是絕妙的買進時機:“今天趕緊買,股價好低喲”。

很多職業投資者利用這次新的上漲機會賣出,市場上下劇烈波動,這種走勢與以前的趨勢運動截然不同。

決戰正在進行,這個被查爾斯?道稱為“派發”的過程正在全面展開。

當市場主力正在大肆派發他們手中的股票時,那些不太聰明的人卻未能識破他們的詭計,要么是因為他們所使用的分析系統太落后,要么是由于他們的自我防御態度和知識態度在作怪。

然而,連續的上下震蕩加劇了市場的不安心理,懷疑心理使得越來越多的新手加入到拋售大軍。

(注意;僅僅靠市場主力的派發,很少誘發趨勢反轉。通常只有等主力的派發完成,散戶也開始拋售時反轉才真正出現)

當派發完成后,再也沒有買主,市場崩潰,所有牛市的正反饋循環開始反向運轉。

因此,主要趨勢反轉的第一個特征就是派發或吸籌。共同基金數量的迅速增加、“泡沫”、過度樂觀、大家普遍接受市場上升趨勢永遠不會改變的觀點、市場中新手越來越多。

這些現象在圖形中的表現為:加速、無規律的波動和異常大的成交量。

主要趨勢反轉時的預警信號

市場即將轉勢的兩個最重要的信號是價格處在極端水平,以及貨幣政策的關鍵變化。所有的主要趨勢反轉都不相同。

但是,我們可以得出結論,那就是幾乎所有的主要趨勢反轉都有以下六條特征中的全部或部分:加速和放量。趨勢破壞。劇烈變化。時間和動量。缺乏廣度。形成特殊的圖形。

不要在圖形還沒出現之前就想當然。

隨便看一張圖,都可以找到價格兩三次試圖突破阻力位或支撐位,而最終取得成功的例子。

矩形和直角三角形就是這樣的例子。每次要出現這種情況時,很多人就在頭部最終突破之前高喊:“雙頭”或“三頭”,這些人錯誤地認為是反轉并且出局觀望。

當一個真正可靠的雙頭/三頭出現后,這個信號的意義非常明顯。前面的趨勢越強烈,隨后出現的相反趨勢也越強。

1987年崩盤時出現的自然是一種自發的、集體性的恐慌。

它是從一種有序的牛市趨勢到瘋狂的熊市恐慌的轉變——這種情況沒有任何重要的新聞來解釋它。焦慮是面臨危險時的一種很自然的,常常也是必要的反應。

當我們具有以下六種癥狀中的三種以上時,科學家說(為了給出定義)我們患有焦慮癥:坐臥不安,或感覺緊張和著急;容易疲勞;很難集中精力,大腦空白;易怒;肌肉緊張;睡眠不安(很難入睡,或睡眠質量很差)。

焦慮使我們處在一種精神(和肉體)都容易受到突然的恐慌襲擊的狀態。當我們處于很大壓力之下時,我們改變自己態度的傾向大大增加。

腎上腺素可以分解態度。

通常,態度的改變需要經過幾周甚至幾個月的時間,但是,當我們處于巨大壓力之下時,改變態度可能只需要幾個小時、幾分鐘甚至幾秒鐘。

價格下跌產生精神壓力,精神壓力引起態度迅速改變。

風險暴露和時機選擇

我們的重點一直放在心理現象是如何影響整體市場走勢的。這些現象的主要特點是自我放大過程:市場價格產生某些變化……

這些變化在投資者心中產生一些印象……

由于價格已經出現一些變化,這些印象促使投資者做出某些決定。

換句話說,金融心理學很大程度上是正反饋循環的問題。一個由正反饋過程主宰的系統從長期來看是很難預測的,但在短期內則是一定程度上可以預測的。

談到股票市場策略,必須分清以下兩個關鍵因素之間的區別:風險暴露策略;時機選擇策略。

風險暴露永遠是出發點,這種策略主要取決于風險厭惡程度,即“金融痛苦臨界點”。

可以給出風險暴露的如下定義:風險暴露是指在任何給定交易情況下可以想像到的最壞的損失。

風險暴露總是基于投資者的個人情況和所管理的資產數量。

只有真正掌握風險暴露策略后我們才可能談到時機選擇策略,這時我們全神貫注于市場自身,而不管任何其他事情:時機選擇策略意味著我們完全根據自己對市場的認識而決定市場操作。

這種策略絲毫不能受到以前的盈虧影響。

因此,我們的境界是達到風險暴露策略和時機選擇策略的徹底分離。

當我們進行交易時,要遠離計算器,不要指望靠在下跌趨勢中反復買進來“挽回損失”或“改善平均價格”,這類努力是有風險的。

也不要因為獲利豐厚就賣出頭寸。

如果相信市場,就一直守住,直到大獲全勝。總的來說,策略是屬于行動紀律方面的問題,必須控制好個人感情。好的策略是一種很好的精神防護武器。

在投資者心目中,沉淀成本謬誤非常普遍。人們買進一只股票后,它開始下跌,然后他們買進更多,以期降低平均成本。

然后這只股票繼續下跌,他們再更多地買進。或許避免這種陷阱的最好方法是你每天都自我反省:“如果我手中沒有這只股票(或這只債券什么的),我今天會買它嗎?如果不會,最好賣了它。

策略的時機必須總是從最簡單的判斷出發,我們可以稱之為“10步測試法”。

找到你要評估的圖形,把它掛在墻上,后退10步,盯住它看。然后問自己下述問題:趨勢繼續保持嗎?趨勢開始反轉了嗎?是否正處于上下震蕩?

這種研究非常重要,因為上述三種情況每一種都有自己獨特的交易策略。

你如果有懷疑的話,把圖倒過來,再仔細研究一遍。

我們首先假設你已經判斷出是趨勢市。趨勢市是最好賺錢的,但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我們很難在趨勢市剛剛形成時就判斷出它是趨勢市來,這正是下面這條奇怪原則的理由:當投資趨勢市時,買強棄弱。

再讀一遍。你一定要在價格已經上漲后(突破成交密集區)買進,在價格已經下跌后(跌破成交密集區)賣出。

我們假設市場已經起動。

下一步要做的是,評估我們認可的這種趨勢是一波大行情呢,還是一波中級行情?如果是大行情,則可以持續很久;如果是中級行情,那最大的可能性是持續數周到數月。

這對于我們研究圖形非常重要:趨勢越強,我們看圖的時間就要越久,越深入;在趨勢遭到破壞前.所需要的證據就越多。

實際上,我們主要應該考慮的是成交密集區:在心理趨勢不再保持之前,哪一級密集區必須突破?什么時候我們該止損?

任何有經驗的交易者都知道,買進股票的時機很好掌握,而要找到賣出股票的合適時機就太難了。

這個問題可以通過明確的止損策略來解決。

首先我們來看一個最明顯的方法:

1.當跌破成交密集區時止損。如果價格“有效地”跌破了以前形成的重要的成交密集區,執行止損命令(無論你是獲利還是虧損都使用“止損”這個詞匯)。

如果市場止損價位可以很明顯地確定,則價格很有可能會達到這個價位。止損價位對價格有吸引力。

2.在成交密集區的中位止損。他將止損命令置于成交密集區的中位,比方法1中更早地執行止損命令。

3.拖尾止損。這種止損方法隨價格變化而變化,并且和價格趨勢保持一致。止損價位根據迄今為止對趨勢的最大的修正來確定.并且稍稍大于這個修正值。

4、金融止損。如果我們買進某個頭寸,捂住它做長期投資,一旦獲利超過10%,我們就賣出,唯一的原因就是因為我們獲利10%,我們兌現了金融利潤。

前期趨勢越強、反轉的形態越厲害,則反轉后的趨勢也越強烈。

因此,我們必須找大趨勢。如果我們在一個非常大的趨勢中觀察到一個小小的頭肩頂,我們應該置之不理,堅守長期趨勢頭寸。

趨勢反轉時開了一個頭寸,并且達到第一步目標后,戰術就很簡單了:守住這個頭寸,直到出現反轉的最小信號,然后評估這個信號是否具有原有趨勢的特征。

如果情況確實如此,置之不理,繼續按照傳統的趨勢市來操作,守住它(假設我們認為它不是基本面被嚴重低估的那一類)。但是要記住一個細節:一個新趨勢的初期往往是反復無常的。

起初交易活躍,然后最好原地不動。與趨勢作對當然不會有好的結果。

當在趨勢市或趨勢反轉市交易時,我們一直堅守其中,除非市場與原來的趨勢已經偏離了一段距離。

因此,我們放棄了一些價格空間,以換取制定決策時更多的確定性。在成交密集區交易,則要采取相反的行動:當在成交密集區交易時,買弱棄強。在形態的底部買進,頭部賣出。

在兩種情況下我們都在形態外設置止損位。如果沒有下述問題,則這種方法既容易又簡單:

第一,我們常常在形態形成一段時間后才認識它,因此存在我們剛一進去,形態就解體的可能;

第二,在突破的最后階段,我們恰恰會采用相反的頭寸(例如,在價格突破底部后,我們在底部買進),因此這種突破給我們帶來不可避免的損失;

第三,我們必須解決上述錯誤突破和提前突破問題,它有可能誘惑我們在該買的時候賣,該賣的時候買。

對于這些問題,我們能做些什么嗎?

是的,我們有兩件事可以做:主要是根據收盤價來評估突破的有效性;只有我們期望最終的突破來自成交密集區方向后,我們才可以采取相應的行動。

雖然這種方法在平衡市道的交易中非常重要,但很多人忽視了這種方法。

平衡市交易時經常會出現一些假的突破,在小規模的市場,這種情況尤其突出,此時,成交量的增加往往是比突破更可靠的信號。

為評估突破的持續性,一直等到接近收盤價之前才停止往往是個好主意。

經驗表明,基于收盤價得出的結論要確定得多。

對于具有重要意義的突破,它表明強烈的趨勢信號,此時必須更加小心:在將平衡市的操作策略轉換為趨勢市的操作策略之前,耐心等待兩天的收盤價,以證實突破有效。

傳統炒股方法是在圖形底部買進,頭部賣出。但是按照定義,當突破最終來臨時,我們可能要虧損。但是,我們如何確定突破的方向呢?那就是尋找買方和賣方最基本的不平衡的信號。

這往往可以通過以下技術指標來確定:大趨勢。最重要的信號是以前的趨勢。形態。我們知道最主要的形態給出趨勢信號,這往往也是非常重要的指標。成交量。

記住“成交量跟隨趨勢”。如果我們知道形態內上升和下跌時的成交量,我們可以發現突破方向的技術指標。跳空。

如果在下跌時出現跳空(比如說在某一天內),這表明買氣極度衰落;同樣地,上升時的跳空表明賣壓極度衰弱。

跳空,或者僅僅是價格在某一方向的突然變化,表明在轉變方向上的突破。

試探性突破。有兩種類型的試探性突破:早突破和假突破。如果在流產的試探性突破之后沒有出現上述情況,那就是早突破:最終的突破方向與此一致。

共同性。如前所述,來自相關市場的信息經常可以告訴我們很多有關這個市場下一步的變化方向。

如果我們可以想像突破的方向,這將使得成交密集區的操作策略變成一種安全的娛樂活動。

毀滅之路

現在,我們可以將“毀滅之路”總結如下

1.選擇一些專業小規模市場,始終炒作它們。

2.將自己對市場的認識建立在信息雜燴基礎之上,這些雜燴包括流言、謠傳和熟人或者出租車司機的建議。

3.高度重視自己喜歡聽的話。

4.曲解信息,使它們適應你的所為。

5.當鄰居和所有的人都似乎在買進時你也買進,當市場已經崩盤時你才賣出。

6.沒有人喜歡在市場外觀望,尤其是賣空。由于這個理由,絕大多數時間你都認為證券市場會上漲。

7.你確信已經收到很多零碎的信息,但是永遠不是全面的信息。

8.根據價格的偶然變化(在計算機屏幕上或股票行情上)采取行動,而不是對圖形的全面分析。

9.從來不確定任何形式的風險策略,不抓住大機遇。

10.僅僅一個星期就退出所有長期投資,原因是已經獲利……

11.如果虧損,就守住短線投資……

12.并且美其名曰“長線投資”。

13.或者當事情如愿以償時,使用倒金字塔形交易方法。此時,當趨勢下跌時,你不斷買進股票以“攤低成本”。

14.無論市場是處于趨勢市、成交密集區還是轉折市,都使用同一種操作策略。

15.當市場與你作對時,不斷地改變止損值,因為你一直在做反轉的美夢。

16.更多地聽信別人的意見,而不是事實。

17.使用市場價格,而不是基本價值作為你的判斷準則。

18.利用對沖隱瞞損失,而不是壯士斷碗。

19.孤立地看待每一項投資活動。

20.忘記了這是世界上最艱巨的市場。在完全沉浸于市場之前,牢記這20條原則,好好自珍自愛。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30,622評論 6 544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9,716評論 3 429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8,746評論 0 383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3,991評論 1 318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2,706評論 6 413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6,036評論 1 329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4,029評論 3 450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3,203評論 0 290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9,725評論 1 336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1,451評論 3 36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3,677評論 1 374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9,161評論 5 365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4,857評論 3 351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266評論 0 28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6,606評論 1 295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2,407評論 3 400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8,643評論 2 380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