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波羅蜜】
? ? ? ? 現在這里說金剛般若后面還有一個波羅蜜,波羅蜜是金剛般若的作用,是它的作用。
? ? ? ? 波羅密翻譯到中國話,就是到彼岸,由生死的此岸到涅盤的彼岸。當然這是到阿羅漢以后的圣人,才能達到這個境界。因為他內心里面把欲界的煩惱,色界、無色界的煩惱,全面的消除了。所有他不在流轉生死了,到涅盤去了,所有叫做到彼岸。這是一個解釋。
? ? ? ? 第二個解釋,有相的叫做此岸,無相的叫做彼岸。就是你心里面有相,取著一切法,你心里面要是離一切取著,心里面就能離相。這個慈、悲、喜、舍的‘舍’這個字,在《瑜伽師地論》里面,在舍前面加上兩個字,最上舍,是殊勝的舍。這個殊勝的舍,唯有佛的境界才可以,大菩薩境界或者也可以說殊勝舍。
? ? ? ? 如果對于我們凡夫來說,所有的圣人都是最上舍。凡夫也能舍,多少有些舍,能舍一些利益給他人。我能供養我的父母,我把我的財富供養我父母,給我的哥哥,給我的弟弟,給我姐姐,給我妹妹,給我的好朋友,也能舍?;蛘哒f不是我父母,別人的父母我也能舍,但是這個舍還不能超越凡夫境界。
? ? ? ? 到了圣人的境界,這個舍是無執著的,這個舍就是無著的意思,不執著。這個不執著的時候達到舍,達到最上舍的時候,這個無著的境界可以稱之為無相。? ? ? ? 就是他心里面能離一切相。唐朝的龐蘊居士,他見到馬祖的時候,不以萬法為伴侶是何等人物?其實就是有無相的意思,就是他心里面能離一切相。
? ? ? ? ? 譬如我們呢?不行,我們心里面遇到什么都有相,因為什么有相呢,因為不能舍,就執著。有一點事情心就動,做種種的虛妄分別,所有心里面有種種相。
? ? ? ? 譬如我們這個手拿東西,你若是把東西放下來,手里面就沒有東西。手就比喻這個心,我們的心啊,遇見什么都拿,好的東西拿,壞的東西也是拿,本來是不高興這個東西,不好嘛,你可以不要拿,我們還是要執著。你一執著就是拿了,就是取著了,就取過來了。如果什么都不拿,這個手就是空了。那佛菩薩的心呢,他能離一切相,一切相都不著,他離一切相。
? ? ? ? 我們就用這個有相和無相來對比,佛的心能這樣,能達到這個境界。不管你怎么樣的,你恭敬佛,你隨順佛的教導也好,你違背佛的教導也好,佛都不執著不取相。能離一切相,那叫做無相。這無相到最圓滿的境界當然是佛的境界。但是到初果圣人就是有這種境界,就是不圓滿。二果、三果、四果最后佛的境界就圓滿了。
? ? ? ? 那么這就是有相就是此岸,無相就是彼岸。由有相到無相就是波羅蜜了。這是第二個解釋。
? ? ? ? 第三個解釋呢,我們修學圣道有成就的人,就是圣人了,但是他的智慧還不圓滿,他有出世間無漏分別無相的智慧,但是還不圓滿,那也叫做此岸。如果成就圓滿的智慧,像佛一切種智了,那就叫做彼岸。這樣子由此岸到彼岸叫做波羅蜜。這樣就把阿羅漢和一切菩薩都簡別出去了。唯有佛才從此岸到彼岸。? ? ? ? ? ? 能離一切相,能離一切分別,智慧究竟圓滿了,叫做波羅蜜。那么這樣的波羅蜜,也就是你若成就了金剛般若,圓滿的時候才能達到這個境界。這叫做金剛般若波羅蜜。
? ? ? ? 這樣說這個金剛般若波羅蜜就是佛所成就的阿諾多羅三藐三菩提,名為金剛般若波羅蜜了,其他都不及格了。這也就是表示學習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可以令你得無上菩提。可以得圣道,可以達到極圓滿的境界。所有叫做金剛般若波羅蜜。
? ? 【經】
? ? ? ? 這個經就是指這個語言文字,佛用這樣的語言表達出來。這個語言文字是能詮顯的,這個金剛般若波羅蜜是所詮顯的。佛菩薩大慈悲大智慧,遷就我們的程度,如果不用我們所明白的語言文字,來詮顯金剛般若波羅蜜,我們就沒辦法明白了。所有這個經里面有遷就我們的意思,所有這里面叫契機,也有契理。合起來名之為經。
? ? ? ? 這個‘經’的意思也很多,我們就簡單說這么多?,F在題目的意思就解釋到這里了。(三、201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