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節課的內容對我的認知有所刷新。過去我買股票的時候,往往是看是否有成交量,放量了就買,因為在我看來放量了就表示有利好消息,有大資金入場,而今天的學習讓我知道事實并非如此,之所以交易量放大,是因為分歧加大,交易量越大,投資者的意見分歧就越大。
米勒假說認為均衡的時候,股票價格是一定被高估的,價格反應是樂觀者的預期。
這個假說要滿足兩個條件:一、投資者具有意見分歧,二、市場具有賣空約束。
賣空的意思是說,預測股價下跌的時候,通過預先賣出,等價格下跌的時候再買入。
賣空約束是指市場限制賣空的行為,體現在操作上比較困難,而且成本比較高,以約束投資者,除非絕對看好結果,否則就不要輕易出手。
由此可以得到兩個推論,第一是投資者意見分歧越大,股票的高估就越嚴重,第二越難賣空股價高估越嚴重。
對我們的指導意義就是:一是認識到股價有泡沫是常態,其次要注意越是放量,也就是交易量變大的股票,越要警惕泡沫存在。
股票市場廣為流傳的一個說法,利好出盡是利空,這也是與價量關系理論有關的。如果一件事情還在傳聞階段就買入,如果已經落實而且發布消息了就應該賣出。
關鍵指標就是股票的換手率,換手率下降之前可以買入,當換手率快速下降的時候應果斷賣出。
所以當我們聽到股市上有一個板塊成為熱點的時候,就要警惕了,不能盲目跟風,因為這時候意味著利好已經出盡了。
反思:
剛開始學金融行為學的時候,連著幾天留言都上榜了。覺得很開心,也以為留言精選很容易。但沒想到隨后直至今天都沒能上榜。原因就是發現自己所寫的東西和別人相似,但清晰準確度做得不夠,最關鍵的是缺少如何行動的表述。
得到的教訓就是:
一、要想入精選留言必須要從不同的角度解釋說明自己所理解的概念,不能雷同。
二、要有具體的行動說明,而不是闡釋理論。因為我們需要的是學習后的行動,怎樣表明自己理解了?就是能說清楚自己打算去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