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4年7月14日;坐標:北京。
五天在外,夜間12點坐上徐州開東臺的火車,一直沒有睡著,回來睡到下午一點半,這會兒還是有點疲憊。這場撿來的旅行,與往常出游很不一樣。
以前或是跟旅游團或是與舍友一起出去玩,只能稱作旅游,而這次,我把它稱作旅行。老顧和朋友北京出差,計劃第二天晚上立即出發,于是,在家閑得發慌的我逮著機會屁顛屁顛地跟著他們一起出了北京。
在北京呆了三天,拿著一張北京地鐵全貌圖,背著一只小黃包,撐著一把遮陽傘,我暴走了好幾個享有盛名的小地方。其實走到哪里,它都只是一個地方,當我真正慕名去到那里的時候,發現很多傳說中的精彩也只不過是人們的附加意,吃的、喝的、玩的,當真正經歷一番,會覺得還是當時從網上看到圖片的時候更激動,人從來都是視覺動物。
旅行,尤其是一個人在路上,它真正的意義,在于重新認識自己,重新打理我們自己的那個“世界”。
這一次行程很特殊,我不是一個人,但又是一個人。遇到了很多讓我哭笑不得的小插曲和小意外,之后仔細回想,總能悟出一點半點的道理,我想這些就是這次旅行的意義。
一、未雨綢繆的重要性
出行在外,置身于完全陌生的環境中,很多事情都必須提前規劃好,才能從容不迫,少做冤枉事,少走冤枉路。這一點,我做的比老顧他們做的好。
去北京前一天,我就聯系了幾個同學,打聽了下北京有特色的小地方、好吃的小吃,自己查好了路線,并約了同學和好友,安排好時間見面聊聊天。從北京站出來,有人發了張地鐵全貌圖,它成了我這幾天的寶貝,被我折折疊疊再展開,蹂躪得不成樣子。所以這三天我自己基本去哪里都能心中有數,沒有要打車,也沒怎么迷路(除了找賓館那次,這是后話)。
輪到老顧他們,去哪里都是打車,去北京買不到車票,差點開車過去,回來的時候買票有沒票了,只能先去徐州,再轉車回來,花了冤枉錢,還因為硬臥與硬座方面考慮不周,受累頂著大太陽又去了次火車站改簽。
老顧這一輩的人,雖然處事經驗很豐富,但是出行在外,想不到有效利用網絡,不知道很多東西都是可以提前規劃的,比如訂好來回的車票,比如查好該走的路線。相比于他們,我們反而靈活很多。這次的旅行讓我感覺自己還是很OK的,也感覺自己真是長大了不少。
第一次去北京是高三,完全沒見過世面,我們十個人跟著老師屁股后面坐車坐地鐵,還不知道地鐵是什么概念,去了也等于沒去。
第二次是大二的暑假,一家三口跟著旅行團,導游和旅游大巴包辦了所有東西,我們要做的就是上車睡覺下次尿尿到景點拍照,回到家只剩下疲憊不堪的身心和滿滿的失望。
這一次,大學畢業的暑假,時隔兩年,內心強大了,應對事情的能力也增強了,最重要的是能夠享受一個人在路上,并知道自己下一站去哪里。人生總會遇到陌生的環境和意外的事情,時時刻刻未雨綢繆,做好準備,是避免吃虧的秘訣。
二、控制情緒,不要抱怨;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由于老顧考慮欠周,第四天一大早就得起床,去南站趕8點的高鐵區徐州,中午11點到徐州,然后,回東臺的火車居然是,夜里12點,而且,他剛開始還買的硬座,理由是也就5個小時不到。。。對的,這就是老顧同志特意跑去火車站買的票。
面對這種略顯奇葩的安排,我失控地開始抱怨。抱怨要早起,抱怨要在徐州等那么久,抱怨居然要大半夜坐回去,重點抱怨他們不知道提前訂票。雖然我知道老顧跑去火車站買票很辛苦,而且是我自己腦袋短路,忘記了沒有電腦Ipad是可以快捷支付的,從而導致了這種狀況,但是我還是怪老顧不好。后來,老顧又辛辛苦苦去改簽成了硬臥,但是去徐州還是定在了八點,于是我只好無奈接受。再后來,我們就乘高鐵去了徐州,高鐵超級快,三個小時不到就到了,我打了個小盹兒睜眼就到了大徐州。
接下來的事情很美好。我們在全羊館吃羊肉,喝羊湯,吃泡饃;去云龍湖劃船,游泳;去彭城一號的咖啡廳休息,上網;逛金鷹商城,看電影,吃到了好吃的烙饃卷烙饃。中午11點到晚上12點的時間,在徐州做了這么多好玩的事情,吹著湖風,感受徐州不一樣的風景。一起的老孔同志是個典型的馬后炮,比我還喜歡事后抱怨,當他在徐州玩的時候還怪我爸買12點的火車,說他不知道坐下午的汽車回去的時候,我為老顧打抱不平:“不然我們怎么能在徐州玩呀!而且下午坐汽車多難受!” 后來我想想自己當時不停地抱怨我爸有多討厭,腦海里猛然閃現出“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幾個字。
突然意識到,有時候事情發生了,我們就得樂觀地面對,控制自己消極的情緒,因為你抱怨再多也改變不了現狀,還會不小心傷害別人,也讓自己陷入不愉快中。有時候,我們平和地接受了所發生的意外事情,也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像這次徐州一日游,真像天上掉下來的好事情。
三、 凡事多想一步,避免腦子短路
雖然說這次一個人在京城走來走去自信滿滿的,沒怎么迷路,但是這中途還是發生了不少腦子短路引發的冤枉事。
事件一:找賓館
到達北京是早上6點,吃了早飯后我就跟老顧他們分開,他們去西站買票、找賓館、辦事,我一個人在前門西下公交,開始轉悠。老顧發短信給我說:賓館在剛才去西站蓮花東路白云橋西,漢庭酒店。我當時心中有了數,下午只要再到前門西上公交就行。
轉了一天,從國家博物館出來,走到前門西站,我翻出短信,在站臺上找“蓮花路”之類的字樣,可是怎么也找不到。于是打電話過去,說好像沒有到什么蓮花東路的公交。我心想他們反正是先到西站再找賓館的,我去到西站肯定能找到,于是就說,不然我先去西站吧。電話那邊說:好的,到了西站往東走一兩站路。
還沒到西站,突然嘩啦嘩啦下起了傾盆大雨,下車的那一刻,好像所有人都在奔跑,突然一陣混亂。我在大雨中,認不清方向,也開始亂了。本來就不認識東西南北,不知道東邊應該是往左還是往右,想拿手機導航,又快沒電了;問了一個人,給我指了方向,走了一段又開始懷疑,開始抱怨:這明明走的是回頭路,老顧怎么就不知道說讓我早一站下車!老顧打電話來讓我打車,我在滂沱大雨中伸手伸了半天,沒一個的士理我。
于是,我徹底混亂了,徹底著急了,我想自暴自棄了。看著手機還剩6%的電,看著電池旁邊那個讓人心慌的感嘆號,老顧又來了電話,我著急地沖他大喊:“又走回西站了,就坐在公交車站下面,你來接我,手機沒電,否則我就隨便找個地方呆了。” 于是,老顧來接我了。我等啊等,等到了他。后來,糊涂的老顧居然問我走回去還是坐車,我說,不是就一站么,那就走唄,我也看看到底哪里走錯了。可是我們走啊走啊,天突然放晴,我們曬死了,還是沒走到。
我說:“你怎么來的?” “坐車的”他說。我當時差點吐血:“你坐車來的你知道多遠,你居然問我怎么回去,還同意走回去!” 我的神啊,我們家老顧怎么能這么可愛!!后來終于到了站臺,上了車,我又吐血地發現這就是我從前門上的那輛車!人家都到了終點站又回頭了,我是迷路了多久!其實,酒店旁邊的那個站臺叫“白云橋西站“,我當時要是多想一步,找”白云橋西“的字眼,就不用走這冤枉路,生這冤枉氣,也不會趕上傾盆大雨了!
這起”突發事件“,與老顧表達不清有關,直接發個白云橋西站就是了,還要告訴我蓮花東路;當然,也是我自己理解不清,腦子糊涂,要是我多想一步,仔細看一下短信,找不到”蓮花路“字樣的時候,嘗試一下找找”白云橋“,也許就不會這么混亂了。
事件二:買車票
出門沒有帶電腦,我的銀行卡又沒錢了,雖然我帶了ipad, 老顧帶了K寶,但是當時的想法是,插不了K寶,還是沒法付款。我本來是想先下個訂單,找朋友付款,再還錢的,老顧可能沒理解我的意思,以為沒法網上買票,就一個人跑去車站買了。于是就發生了之前提到的徐州轉車的故事。
在徐州,團購電影票的時候,我找大腸幫忙付款,可是他卡里沒放錢。那時候突然意識到,可以開通老顧網銀的快捷支付啊!雖然我一直綁定的自己的銀行卡,但是抱著嘗試的心態試了試,居然成功付款了!我一下子聯想到買車票的事情。當時怎么沒有多想一步啊,要是那時候想到快捷支付這一塊,老顧就不用辛辛苦苦跑那么多趟車站了。出門在外,腦子真的容易短路。還是經歷的事情不夠多,因此當有狀況發生時,很難多想一步。
還有同行的一個鹽城的姑娘,徐州開東臺的這班車其實是停靠鹽城的,但是由于老顧和老孔十分肯定得告訴她不停靠,她就跟我們一起,睡到東臺,然后又去長途車站買汽車票回鹽城。這個姑娘有點稀里糊涂,不知道上網查一下列車停靠站,盲目地聽信了老顧他們。但是其實輪到我自己,我也不確定我會多想這一步,因為有時候當局者迷,這腦子就是會短路,后來想起來后悔死了。
這幾個小插曲,都是自己或身邊的人吃虧的案例。都說吃虧是福,每一次的小虧是在給人生交一筆學費。吃一塹長一智,以后腦子里這方面的神經就會警惕一點,遇到類似的事情,就會自然而然 多往后面想一步了。這也許是旅行的另一個意義,讓我們在不一樣的環境中遭遇意外,讓我們適當吃點小虧,長長教訓,為以后的人生道路積累經驗。
四、老北京人的生活狀態
我在簋街感受到北京小吃街的熙熙攘攘,在后海感受到北京酒吧街屬于年輕人的燈紅酒綠,還在南鑼鼓巷感受到購買各種自己喜歡的小玩意的幸福感,但是,最讓我著迷的,是北海公園里面那些穿著新疆舞蹈服,無比沉醉地跳舞、斗舞的老頭老太們。我是被動感的音樂聲吸引過去的,看到一個亭子里圍滿了人,我以為是景點里的節目或者表演的,忍不住去湊熱鬧。
當時一個穿著枚紅色新疆舞蹈服的老太太在跳舞,一個穿粉紅色便服的老太太不時地指導她。這曲結束,一曲動感的音樂響起,便服老太太好像被音樂操控了,隨著音樂跳舞。旁邊的觀眾一起打節拍,音箱旁穿一個新疆服的老頭兒在拍鼓,另一個老頭上去斗舞,老頭和老太的表情十分到位,每一個眼神,每一個動作,都那么美,那么美。
我站在那邊,看著他們跳啊跳啊,一曲又一曲,我也不由得跟著他們扭動身體,有種上去跟他們一起跳的沖動,只可惜我不太會跳舞。跟一個爺爺聊了會兒,問他們是不是自己組織的,他操著一口北京腔道:“那可不是自己在這兒玩兒嘛!”原來他們都是些退休的老人,請了專門的老師教舞蹈,沒事兒的時候就來公園跳舞。便服老太太最有活力了,有人讓座位給她坐,她說:“我不累,不要坐,您坐!”后來還來了句標準的:Sit down please! 我就在那個亭子邊坐了半個下午,直到他們的音箱沒電了。
坐在那里,享受著優美的舞蹈,看到這些老北京臉上的表情,我突然很感動。那是一種讓人羨慕的生活狀態,一群有共同愛好的人聚在一起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讓自己盡情流汗,心中充滿了滿足和幸福感。都說老北京人兒最會生活,一點不假。他們總是從從容容,慢慢悠悠,愿意花大把時間來享受生活。當然,這與他們處在的年齡層有關,我沒辦法也不可能效仿。但是,這樣的生活狀態卻是我最想要的。
匆匆忙忙走在路上,追求所謂的成功,人們很容易迷失自己,忘記整天累死累活地忙忙碌碌是為了什么,放棄自己喜歡的事情,認為很多事情都是浪費時間。畢業后,很多人都開始忙忙碌碌,上班下班,能學到東西還好,最怕坐在辦公室消磨時間的那種生活。我還有兩年半的時間來緩沖我的生活,也有這么多時間來思考今后的生活。
我想,我要追求的不是所謂的成功,不是賺多少錢,而是要為自己創造環境和機會,有能力享受諸如公園里這群老人們這般的生活狀態;我要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有能力去感受幸福,因為,幸福感是一種能力。
我想這些跳舞的老爺爺老奶奶一定很幸福,他們不用為別人而活,也沒有人催促他們應該干嘛,他們只為自己的幸福感而活,于是,他們能這樣從容,這樣美麗,這樣充滿活力。我不知道以后我到底會不會改變,至少我現在在向著心中所想的這種生活努力,研究生的專業是自己喜歡的,上的學校是夢寐以求的,參與的圖書翻譯項目也讓我不斷在學習,而且至少,我沒有放棄興趣。
一個人走在路上,很容易能想很多事情,因為我們只能跟自己對話。這場旅行,有勞累,有意外,也有不少失望的瞬間,但是它讓我思考,所帶來的意義超越了旅行本身。不是有多high,也不是有多愜意,是有多獨特,有多難得。這次來北京,我跟兩年未聯系的朋友見面,心照不宣地都給對方帶了禮物,吃飯聊天,發現能說的話還是很多很多。這再次驗證了我的理念:真正的朋友之間的共鳴和紐帶,不會因為闊別時間有多長相距有多遠而消失,那些輕易消失了的,都不可能成為摯友。我的人生中,有好幾個真正的朋友,為此,我由衷感到很幸福。
明天醒來,還有青春;青春尚好,夢想永在。這是北京的朋友送給我的話。一場旅行,讓我受益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