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樹最好的時節是什么時候?也許每個人都會給出不同的答案。但讓我覺得最有激勵性的是前段時間非常流行的一句話,話語大意是:種樹最好的時間其一是十年前,其二是現在。
?聽到頓時簡直是直拍手叫好,算是給自己打了一針興奮劑,這一針給這個階段的我也算是也來得正是時候。在此之前,本人有過一段非常長時間的焦慮狀態。這種焦慮來源于迷茫,來源于與社會認同與需求的差異:工作能力,文化水平,個人素養等。
?這個社會,有時候我們都過于浮躁,急于求成,急于成功。而似乎好像能凸顯一個人成功與否的便是當下成果:豐厚的物質基礎,高深的精神境界。但我們都似乎忘了,除少部分人能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及異稟天賦外,大部分人的成功不過是背后默默付出的所有疊加。他人所謂的好運,不過是私下勤勤懇懇的付出。
?我們時常羨慕他人通過一篇文章便收入豐厚,甚至足以抵上普通上班族一個月甚至好幾個月的薪資,且相對自由,卻看不到他人夜深人靜,甚至通宵達旦一篇文稿的措辭反反復復修改所付出的精力。
?于我們每個人,唯一公平的是時間,固定的24小時。每個人利用的方式不一,輸入與產出的對等結果早就了所謂的“不平等”。
?有人將12小時捐獻給睡眠,6小時玩游戲,4小時約會,還有2小時莫名奇妙的蒸發。而于惜時如金的人,超過6小時的睡眠都是奢侈和浪費。刷牙、洗臉、上洗手間都帶掐表,走路基本帶風,沒有什么節假日可言,可謂是分秒必爭。
?沒有付出,卻總想收獲,是不該犯卻常犯的錯。人與人的差距不在于智商的高低,而在于時間的合理利用,用心的投入總與產出成正比。
?想成為心目中向往已久的自己,需要舍棄掉舒適與安逸。不怕起點低,就怕不肯開始,不敢開始,一直呆在原地自怨自艾,做永遠的觀眾。既然無法讓時光倒流,去追悔過去的不努力,但我們卻可以牢牢把握現在去減少后續的遺憾。
一直以來,本人非常喜歡語言文字類的工作,因為種種原因沒能從事相關工作。
? 前段時間,聽了為時一周的講師培訓類相關課程,深覺自己不足之處。而后,開始從很基礎知識去予進行了解。涵蓋各方各面知識。有時甚至細膩到字詞的發音,斷句,停頓,抑揚頓挫。雖不是專業人員,但希望通過細微改變去提升自己,讓自己的知識體系更加完善。現在對于成段的文字,較之前有一定敏感度。看到鮮詞活句,都會留心。
?我始終相信“相信”的力量,也相信努力的意義。正是因為急切想改變自己的迫切性,偶然的一次機會,通過貓老師的公眾號了解到有、寫作、演講這種輸入與輸出結合一體的綜合課程,當即報名參加。
?就因為這一次簡單的信任,讓我看到了來自各個不同領域,不同年齡階段,不同職位,不同身份的群體奮發向上的精神,看到了因為自身努力而改變命運的鮮活案例。給予了自己無盡的力量
?今日課程雖是開營啟動,但大家積極,認真的態度及高效的執行力著實讓人感動。也正是因為如此,所以才看到自己與他人的差異在何處。感嘆同時也在相互競爭,相互學習。看別人如何快速獲取知識,自己怎樣去予以改進。
?發現不足并予以改進,永遠不是最晚的時候,恰好正是最好的時候。
?人生,只要想開始,只要自己敢于開始,并為之不懈的努力,就永遠沒有最晚的時候。
?最后,感恩在此平臺的相遇。期待接下來的課程,自己有更多成長,更多的收獲,大家相處愉快,學習進步。
夜已深,各位晚安。明天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