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忠義兩難全
食君之祿,忠君之事。韋小寶對康熙安排的事情總是做得圓滿,擒鰲拜,五臺山保護老皇上,深入平西王府探吳三桂造反虛實,攻打神龍島。
有時候韋小寶做得讓康熙喜出望外,破除假太后陰謀;陰差陽錯遠赴羅剎國,解決其政變,使大清與羅剎國簽訂友好條約;去揚州督建忠烈祠又憑三寸不爛之舌離間蒙古與西藏和吳三桂的叛變同盟。
義氣相投,懲惡除奸。誤入天地會,化解與沐王府的糾紛;被阿珂的師父(九難)劫持,卻又能體諒她的悲痛,為其破敵;攻打王屋派,又想辦法化解沖突,保全英雄名節。無論是敵是友,三教九流,有義氣,好兄弟。
然,有時,魚和熊掌不得兼得。
康熙要韋小寶將天地會一網打盡,韋小寶不能盡忠,被囚禁;卻又不能不義,刺殺多隆,救出天地會兄弟。無奈,逃出中土,在荒島上與康熙對耗。
韋小寶收齊八部《四十二章經》的碎羊皮,卻只悄悄交給恩重如山的陳近南(陳近南未收),是為義;韋小寶知道了滿清寶藏的所在,最后也沒去挖掘,是為忠。
韋小寶最后被顧炎武勸解,讓他反清,自己做皇帝。天地會的舒化龍卻因誤解認為韋小寶殺了師父,做了叛徒,淪為朝廷鷹犬,逼他反清復明。
該忠,還是該義?
無奈,只能拋棄一切,制造死亡假象,隱姓埋名。
2 此情可待已惘然
阿珂第一次遇到韋小寶是在少林寺外,韋小寶無意的輕薄了她,讓她飲恨自盡,未遂。
第二次在妓院,阿珂被韋小寶戲弄。
第三次,阿珂上少林寺想要殺死韋小寶,卻被俘虜。韋小寶愛而不得手忙腳亂,增加了阿珂對其的恨意。
第四次他倆相遇,有阿珂的師父在場,韋小寶討得師太歡心,有恃無恐。多次捉弄阿珂的心上人鄭克塽,讓阿珂求他為心上人解除危難。韋小寶還伺機與阿珂拜堂成親,這也是七個老婆中唯一拜過堂的。
阿珂內心里始終愛的是鄭克塽。無論韋小寶如何討好她,怎樣拔刀相助鄭克塽于險境,她的內心只有憎恨,無感激之情。
愛一個人一心一意,哪怕是個偽君子,也是心甘。
如果韋小寶在怡春院沒有使用蒙汗藥,沒有讓阿珂懷孕,最后,阿珂還會跟他嗎?
古時講究名節,阿珂保住了,無論鄭克塽后來怎樣對她,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她會一直愛他吧?
韋小寶讓三個女人懷孕,讓方怡為救劉一舟而發一生一世服侍他的誓言,沐劍屏是年幼無知,雙兒是他的丫鬟,有主仆關系不敢有非分之想,剩下的就是對他一見鐘情的曾柔了。
愛與被愛,兩情相悅未可知。
(讀《鹿鼎記》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