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系列:曹雪芹傳(上)


? ? ? ? --PIXIU小品文


  曹雪芹是一個偉大又不朽的作家,他的巨著《紅樓夢》代表了中國古典文學的最高水平。開口不談《紅樓夢》,讀盡詩書也枉然。這部作品不僅家喻戶曉、流芳后世,而且從清朝起就引出了一個新的學問--“紅學”,專門研究《紅樓夢》的學問。《紅樓夢》全本約96萬字,而“紅學”的研究成果可以說是汗牛充棟,紛然勃發,文字規模恐怕要以96萬字的N次方來計算,這一勢頭到現今還在增長。相信曹雪芹活著的時候,永遠也想不到他和他的作品會引來如此廣泛的關注。這也是在歷史上一個作家極少能達到的程度。什么叫“不朽”?這就是。

  那么,曹雪芹活了多大歲數,他生于哪年,卒于哪年,《紅樓夢》完成于何時?他的父母是誰,妻子叫什么,有后人嗎?曹雪芹一生有些什么活動?對于這些問題,至今仍然存在爭論或者說處于探索階段。為什么?因為曹雪芹的在世時潦倒落魄,寂寂無名,又是罪人之后,所以有關他的生平事跡,正史里幾乎沒有任何記載,散見于野史筆記中的資料也少得可憐。我們只能根據現存的、支離破碎的史料去考證、拼合、推斷、猜想,再給予佐證,從而勾勒出他一生的行跡和大體輪廓。這是開篇需要說明的一個大前提。

  接下來,讓我們根據紅學泰斗周汝昌先生的《曹雪芹小傳》《紅樓夢新證》、紅學專家劉心武的《劉心武揭秘紅樓夢》、樊志武的《曹雪芹傳》等書籍與其他公開資料,整理介紹曹雪芹一生的故事如下:


  一、曹雪芹的家世


  曹雪芹的祖先,是輔助趙匡胤打下北宋江山的開國名將曹彬,謚號武惠。遠祖叫曹俊,祖籍河北豐潤,后來遷至今天的遼陽鐵嶺一帶定居。明朝初年,曹俊當了沈陽中衛指揮使,作了駐守邊疆的武官,家人也跟著他遷居到沈陽。這個職位可以世襲,所以在此后的200多年里,曹家的后輩子孫都繼承了這一職位。

  到明朝末年,擔任沈陽中衛指揮使的人叫曹錫遠(曹雪芹的五世祖),本名曹寶,字世選。“世選”出自《尚書·盤庚》“世選爾勞,予不掩爾善”(你們的先祖世代對國家有功勞,我不會隱瞞你們家的善行)。“錫遠”可能來自于“世選”的音變。

  1616年,努爾哈赤統一了東北女真各部,建立后金政權,自稱汗王,公開起兵反明,1621年八旗兵攻占了沈陽、遼陽一帶。曹錫遠和他的兒子曹振彥被俘,投降了清軍,曹家身為明朝駐守邊疆的武官歷史也就此結束。努爾哈赤占領遼東地區后,對當地漢人采取了“不論貧富,均皆誅戮”的屠城政策,而曹錫遠父子能夠保住性命,足見他們的才能不同凡響。父子二人歸順后,歸在了九王爺多爾袞(努爾哈赤第十四子)統轄的正白旗下,成了滿洲包衣。

  “包衣”是滿語音譯,直譯就是“家里的、奴仆、家下的、家奴”。也就是說,曹家當了滿洲貴族的奴才,入了旗籍。除非主子同意出旗立戶,否則子孫世代為奴的身份不能改變。可見曹家歸降后,最早是做了多爾袞王府的家奴。

  多爾袞死后,正白旗被雍正皇帝收為“上三旗”,由雍正親自統率,成為皇帝的親兵。相應地,曹家也從王府的奴才變成了內務府的奴才(皇帝的家奴)。內務府是清代特有的一個機構,專門料理皇帝個人及宮廷內部事務,還把持著鹽政、絲織、礦業、山澤釆捕、分管稅政、收受貢品等。

  什么是“上三旗”?努爾哈赤創建的八旗制又是什么樣的呢?八旗制度是一種軍政合一、兵民合一的管理體系,所有滿族成員都被編入了旗內管理。他們既是民又是兵,平時居守耕種為民,遇戰事則出征為兵,參戰的軍械和糧草都要自備。這和唐代的府兵制是一個原理,既能節省國家的軍費開支,又不影響農業生產。

  八旗制的管理形式分了三級:(1)最基層的單位是“牛錄”。一個牛錄下轄300人,其長官叫“牛錄章京”(漢譯為“佐領”)。(2)中間一級是“甲喇”。五個牛錄為一“甲喇”,其長官叫“甲喇章京”(漢譯為“參領”),管理著1500人。(3)最高一級是“固山”。五個甲喇為一“固山”(漢譯為“旗”),其長官叫“固山額真”(漢譯為“旗主”或“都統”),一個旗管理著7500人。

  “牛錄”是八旗制的基礎,也是滿族人最早的社會組織形式。滿族的前身是女真人,他們以漁獵為業,每年一到采捕季節,便以氏族或村寨為單位,由有名望的人當首領,組織大家進行集體狩獵。每人出一支箭,十人為一牛錄,每個牛錄設一名總領叫“牛錄額真”。這種以血緣和地緣為單位的組織形式,就稱為牛錄制。“牛錄”的本意是“箭”,“額真(厄真或額巾)”的意思是“主”,合起來就是“箭主”,相當于狩獵小組的組長,后來“牛錄額真”成為一個官職。

  清軍入關以前,正黃旗和鑲黃旗(黃色為皇家獨有)由努爾哈赤的繼任者皇太極親自統領,它們都是皇帝的親兵,所以稱為“內二旗”。正白旗的旗主是多爾袞(努爾哈赤的第十四子,皇太極的弟弟)。多爾袞死后,被認定犯了大罪,順治皇帝就把正白旗收為己有,加上原來的兩個黃旗,就變成了“內三旗”。他們都歸皇上直接統領,所以也叫“上三旗”(正白旗、正黃旗、鑲黃旗)。其余的叫下五旗(正紅、鑲白、鑲紅、正藍、鑲藍),由諸王、貝勒、貝子等統領。可見,上三旗的地位是高于下五旗的。這就是滿洲八旗的創建和形成過程。

  后世也把滿族人稱為“旗人”,把滿族貴族子弟稱為“八旗子弟”,把滿族婦女的服裝打扮叫作“旗裝”。

  后來,在滿洲八旗之外,又創建了蒙古八旗和漢軍八旗,管理制度與滿洲八旗相同。也就是說,清政府一共建有滿、蒙、漢(投降的漢軍)24個旗。由此,“旗”也作為行政單位在內蒙古地區延用至今,比如扎魯特旗、烏拉特前旗、土默特左旗等,如今“旗”的級別已大大降低,只相當于縣。

  據史載,清軍入關前,八旗制已經基本建立,當時設有滿洲牛錄308個,蒙古牛錄76個,漢軍牛錄16個,共400個牛錄,每個牛錄300人(不一定滿員),總計約12萬人。

  何為八旗包衣?就是在八旗制度下專門服役于皇帝、宗室王公之家的一個世襲奴仆群體。包衣主要來自幾類人:欠債的貧民賣身為奴、俘虜為奴、犯人之后為奴、包衣的后人世代為奴。他們的地位很低,平時從事差役、家務、護衛、隨侍等,遇戰爭就跟隨主子沖鋒陷陣。

  雍正皇帝把正白旗收為己有后,曹錫遠一家就由多爾袞王府的家奴,劃歸為內務府的家奴(皇帝的家奴)。近水樓臺先得月,這樣曹家就有了和皇帝接近的機會,也為曹家后來的崛起創建了條件。

  曹振彥歸順后,跟隨多爾袞四處征戰,很快成為一名得力戰將,后來升任“旗鼓牛錄章京”(旗鼓牛錄的長官,從四品)。有人說,曹振彥此前還擔任過紅衣火炮隊的教官(技術專家),紅學家周汝昌認為是因一石碑有“敖官”(滿族人名)而誤認為“教官”之職導致。

  在繼續介紹曹雪芹的家世之前,我們還需要補充說說清初幾代皇帝的更替順序:努爾哈赤(清太祖)-皇太極(清太宗)-順治帝(清世祖福臨)-康熙帝(玄燁)-雍正帝(胤禛)-乾隆帝(弘歷)。

? ? ? 其中,(1)努爾哈赤是清朝的實際奠基人,他統一了東北地區的女真各部后,建立了后金政權,定都赫圖阿拉(今遼寧省撫順市),改女真為滿族,創立了八旗制度。(2)皇太極是后金的第二代汗王,改國號為清,在位18年。1644年(明崇禎十七年),清軍應吳三桂的邀請入關,協助平定李自成的明末農民起義,雙方決戰于山海關內,獲勝后,清軍進入北京,明朝滅亡,順治6歲登基,由多爾袞攝政。(3)順治是清朝在北京登基的第一位皇帝,標志著清朝入主中原,全國政權的建立。順治24歲病逝后,康熙繼位。(4)康熙執政長達61年,他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一生功績非凡,創出清朝的盛世局面。(5)雍正是清朝的第5位皇帝,入關后的第3位皇帝,在位13年。(6)乾隆是清朝的第6位皇帝,在位共60年,又創出乾隆盛世。據考證,《紅樓夢》涉及的主要是曹家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歷史。

  曹振彥歸順后,跟著主子沖鋒陷陣,出生入死,先后經歷了努爾哈赤、皇太極、順治三代主子,為清王朝的開國定鼎立下了汗馬功勞,堪稱“從龍勛舊”,清軍入主中原后,曹振彥也由武官轉為了文官。

  他因跟隨多爾袞平定山西大同總兵姜鑲叛亂有功,先是做了山西平陽府吉州知州,后又改為大同府知府,成為清政府的中層文官。到順治十二年(1655),又升為兩浙都轉運司鹽法道、鹽運使等,主要掌管兩浙鹽場的生產、稅收、鹽價、水陸運輸等事務。晚年,官至光祿大夫三品郎中加四級,約在順治末年去世。他死后,被追贈為資政大夫。

  就這樣,在曹振彥這一代,曹家實現了第一次華麗轉身,由當初的一個降臣、位卑身賤的家奴,依靠軍功積累,成長為清廷的三品高級文官。

  如果說這只是“小荷才露尖尖角”,那么真正拉開曹氏家族崛起大幕,讓曹家赫赫揚揚,三代人壟斷江寧織造肥缺60余年的是他的長子曹璽(曹雪芹的曾祖父)。

  曹振彥有兩個兒子,長子曹爾玉(曹璽)、次子曹爾正(曹鼎)。其中,長子曹璽最有出息,他的原名叫曹爾玉,字完璧(取“完璧歸趙”之典),因為康熙喜歡把“爾玉”連寫成“璽”(帝王之印),后來他便改名曹璽,曹爾正也跟著哥哥改為單字“鼎”(國之宰輔)。

  曹璽不僅是曹家的第一代江寧織造,還娶了一個給康熙當過保姆、康熙皇帝親切地呼之為“吾家老人”的賢能妻子。由此,曹家開啟了沐天澤、受圣寵、漸漸扶搖直上之路。


  二、第一代江寧織造:曹璽(約1619-1684)


  1621年,曹錫遠和曹振彥父子二人被俘,投降了清軍,當時曹璽年僅3歲,在襁褓中就淪為了滿洲的“包衣阿哈(家庭奴隸)”。

  曹璽年少時,好學深沉,英武有大志。15-16歲時被選為順治皇帝的侍衛。順治五年(1648年),因平定山西姜鑲叛亂有功,升為內廷二等侍衛,后來受康熙委派,43歲時(1663年,康熙二年)出任江寧織造(正五品的中級官員),家人也跟著他由北京遷到了富庶的南京定居。

  這一委任意義非凡,奠定了曹家日后飛黃騰達的基礎。因為織造在當時是一個掌管大量錢財的著名肥缺,主要負責采辦宮廷和官用的綢緞布匹,屬于人人驅之若鶩、求之不得的美差。

  曹璽上任后,忠心耿耿、勤儉盡責、辦事利索,很快就把江寧織造多年來的積弊橫掃一清,管理的井井有條,蒸蒸日上。康熙大悅,賜給曹璽蟒服一襲,“敬慎”匾額一幅,授光祿大夫,加封正一品官銜,這是曹家人做得最高的官位。曹璽的妻子孫氏則被封為一品夫人。

  從此,曹家發生了脫胎換骨的大轉變。曹璽在織造任上一干就是21年,直到1684年(康熙二十三年)病逝,享年66歲。

  曹璽去世后,康熙做了三件事:第一、特派內大臣赴南京吊喪。數月后,借第一次南巡之機,康熙皇帝又親自到織造府慰問曹璽的遺孀孫氏。第二、追贈曹璽為工部尚書(國家工程建設部的一把手),入祀江南名宦祠(江南有德官員的祠堂)。第三、讓曹璽的兒子曹寅繼承父位,繼續當江寧織造。江寧織造原本是三年一換,但康熙打破慣例,直接給了曹璽的兒子。此后,這個職位就被曹家包攬壟斷了三代四人60多年,成了一個世襲的職位。

  康熙為什么如此寵愛曹家?除了因為曹璽的祖輩當年有“從龍入關”的軍功,他本人又非常有才干,一個更直接的原因是,曹璽的妻子當過康熙的保姆。

  清朝有一個慣例,皇子、公主出生后,不是由母親親自撫養長大,而是交給保姆來專門撫育和教導。曹璽的妻子孫氏(1632-1706)作為內務府包衣,20多歲有幸被選中,當了康熙的保姆之一。從此,曹家與皇室結下了不解之緣。孫氏生性溫柔,賢淑可親,頗有氣質,將小皇子視如己出,精心養育他長大。二人朝夕相處,建立了母子般的深厚感情。而促進這種感情進一步升溫升級的,是一場天花流行病。

  康熙7歲時,京城流行起天花。天花是當時無法醫治的傳染病,尤其是滿族人在進入中原之前,從來沒有遇到過天花,未能形成免疫力。許多人入主中原后,染上天花而亡。比如皇太極的哥哥莽古爾泰、弟弟多鐸,都是死于天花。順治膝下有4位皇子和5位公主也都被天花奪去了性命。為此,在宮廷引起了很大的恐慌。康熙被送出宮,送到了福佑寺隔離,俗稱“避痘”,但也沒有躲過去。

  面對可怕的疫災,躲避唯恐不及,而孫氏不顧個人安危,不分晝夜,精心護理小皇子,最后讓他逃過這場大劫,沒有喪命,只是臉上留下些麻子點。據說順治皇帝在大年初二得了天花,初七半夜崩于養心殿,死時年僅24歲。臨終前,要在兩個兒子里選擇繼位人,一個是9歲的福全,另一個就是8歲的康熙(玄燁),最終康熙繼承了大統,由祖母孝莊太皇太后輔政。福全因未出天花,沒有形成免疫力而失去了做皇帝的機會。康熙的童年很不幸,8歲時父親順治去世,9歲時母親佟佳氏也死于天花。兩年內父母雙亡,孫氏更是成了與康熙相儒以沫,陪伴他度過孤苦多災歲月,給予他溫暖懷抱的至親之人。對這份恩情,康熙終生沒有忘記。

  孫氏在撫育小康熙的同時,也把自己的孩子曹寅(比康熙小4歲)帶在身邊。就這樣,曹寅和康熙成了一起玩大、一起學習、一起長大的“發小”。后來,康熙當了皇帝,就請曹寅做了他的貼身侍衛,二人的關系更加親密。由于有這層特殊的關系,曹家也越來越天沐恩澤。

  曹璽對家族的貢獻,并不亞于他的父親曹振彥。到曹璽這一代,曹家實現了第二次華麗轉身,完成了從軍功之家到詩書之族的過渡。

  當時的官員兼學者馮景在《解春集文鈔》里記載:“康熙己卯夏四月,皇帝南巡回馭,止蹕(bì,御駕)于江寧織造臣曹寅之府;寅紹父官,實維親臣、世臣,故奉其壽母孫氏朝謁。上見之,色喜,且勞之曰:”此吾家老人也。’賞賚甚厚。會庭中萱花開,遂御書‘萱瑞堂’三大字以賜。”

  這段話是說,康熙在第三次南巡期間,于1699年4月(己卯夏四月)來到南京,就是住在曹家的。在康熙眼里,曹家不但是自己親信的臣子,還是累世幾代忠于皇室的親臣。康熙一見到68歲的孫氏,馬上面露喜色。孫氏在家人的攙扶下要下跪行禮,康熙馬上命人攔住。他拉著孫氏的手,毫不避諱地說:“這是我家老人啊!”試想,當朝皇帝把一個家奴稱為“我家老人”,這該是多么的真誠又大膽!康熙當即給孫氏賞了厚禮,問寒問暖。當時,正值庭院里萱草花開的繁盛,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萱草代指母親,于是康熙又御書了“萱瑞堂”三字匾額送給曹家。

  這件事被影射在《紅樓夢》第三回里,林黛玉第一次來到大觀園,看到的“榮禧堂”匾額,就是暗指康熙御賜的“萱瑞堂”匾額。

  可以說,在《紅樓夢》里,賈代善的人物原型就是曹璽(曹雪芹的高祖父),賈代善的妻子是賈母,賈母的人物原型就是曹璽的妻子孫氏。孫氏可謂是奠定了曹家后來能夠飛黃騰達的一代始母,所以在小說里把這位夫人稱為“老祖宗”,這三個字用的多么恰當傳神啊!

  曹璽有兩個兒子,一個女兒。長子曹寅,次子曹宣,女兒嫁給了傅鼐。傅鼐,姓富察氏,在雍正一朝,他擔任過侍衛、漢軍鑲黃旗副都統、兵部右侍郎、盛京戶部侍郎。乾隆朝時期,做過兵部尚書、刑部尚書。嘉慶年間,任湖南按察使兼布政使,堪稱三朝元老。后面我們還會介紹。

  曹璽去世后,長子曹寅接了父親的班,繼續擔任江寧織造。在長達20多年的織造生涯里,曹寅是一個把曹家的繁華和名望推上頂峰的大人物。他死后,曹家便由高點衰落。曹雪芹就是因為經歷了這場巨變,感而憤作《紅樓夢》的。


  三、第二代江寧織造:曹寅(1658-1712)


  接下來,讓我們看看曹寅的成長軌跡與仕途、生意、子女,還有他在文化上的貢獻。

  1、成長與仕途

  曹寅,字子清、幼清,一字楝亭,號荔軒、雪樵、柳山聱(áo)叟、西堂掃花行者、棉花道人。

  他從小是一個神童,6歲時得名士周亮工教誨,7歲能辨四聲,10多歲時就在詩詞、經藝上顯出過人才華。因為他的媽媽孫氏做了康熙的保姆,所以曹寅從小是跟著康熙一起玩大長大的,13-14歲時做了康熙的伴讀,15-16歲時又成了御前侍衛,入則執戟螭(chī,無角之龍)頭,出則彯纓豹尾。他博學多才而又儀姿英絕,風度翩翩,深得康熙賞識。

   27歲時,曹寅被提拔為鑾儀衛治儀正(御前二等侍衛)。28歲開始入內務府當職,做了慎行司郎中,29歲升為會計司郎中,31歲時又轉任廣儲司郎中,兼正白旗第三旗鼓佐領,成為康熙依賴的紅人。康熙皇帝完全沒有拿他當下人看待,兩人名義上是君臣,感情卻猶如兄弟一般。

  鑾儀衛,就是皇帝的貼身保鏢;慎行司郎中,掌管內務府的訴訟事務,負責對犯罪的太監和宮女定罪;會計司郎中,掌管內務府出納及莊園地畝;廣儲司郎中,管的又是什么呢?皇帝和宮廷的貴重財物(銀庫、皮庫、瓷庫,或緞庫、茶庫等),而佐領則是上三旗(皇帝親兵)的旗鼓頭頭。曹寅年紀輕輕卻能擔任這么關健的職務,顯然是康熙特加關照的結果。

  1690年(康熙二十九年),33歲的曹寅出任蘇州織造,35歲改為江寧織造,同時又兼任蘇州織造。當時江南有三大織造,除了揚州織造外,曹寅一個人就管了江寧和蘇州兩大織造,可謂一肩挑兩擔,重任在身。從36歲起專任江寧織造,直到55歲病逝。

  空出的蘇州織造一職,由他的大舅哥李煦接替,李煦一干就是30年。李煦的母親文氏,跟曹寅的母親一樣,都做過康熙的保姆。所以,李煦也是康熙年少時的好友,長大后的心腹近臣,曹家當了60多年的江寧織造,而李家當了30年的蘇州織造。不但如此,曹寅還娶了李煦的妹妹李氏為妻(曹雪芹的奶奶),兩家是姻親(由婚姻而結為親戚),即曹寅是李煦的妹夫。

? ? ? 此外,揚州織造一直由孫文成把持,據說孫文成是曹寅之妻孫氏的一個娘家侄子,由曹寅推薦上任。這樣看來,江南三大織造,均入了曹家、李家、孫家組成的千絲萬縷的親戚網中。正如《紅樓夢》里“賈王史薛”四大家族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相互扶持遮飾、皆有照應的關系。

  曹寅48歲時,又兼任了另外一個大肥缺-巡視兩淮鹽漕監察御使,負責鹽政、船運事務的巡察官,權力很大。49歲時,因接駕有功,又兼了通政使。通政使是一個什么職務呢?它是通政使司的一把手(九卿之一),負責呈轉、封駁內外奏章,引見四方臣民及入遞奏事,確保信息能準確無誤地傳達給皇帝;報告地方的水旱災害和民間疾苦等,凡揭露臣僚奸惡的章奏,當事人都會得到應有的懲處;遇大政、大獄,可參預九卿會議,推薦文武官員。這就是曹寅官運亨通、身兼數職、仕途騰達的集中體現。

  在曹寅這一代,曹家的地位和名望走上了巔峰,成為“鐘鳴鼎食之家,翰墨詩書之族”,并持續蔭及后人。曹寅和他的兒子曹颙(yóng)、嗣子曹頫(fǔ)又連任了織造37年。這在清朝歷史上也是罕見的。

  曹寅不僅是康熙手下的一位心腹重臣,還是一個精明能干的商人,能洞察形勢,積極擴大織造業務規模,使江寧織造成了朝廷的財源寶庫。他的大舅哥李煦也是行事老練,管理著蘇州織造。兩地聯手,共同扶助,獲得了康熙更高的信任。

  康熙一生曾6次南巡,第一次是在1684年,最后一次是在1707年,其中有4次由曹寅接駕,而這4次全住在了曹家。圣眷之隆,令人咋舌。他的工作范圍不僅遠遠超過了職務規定,而且受到的信任與器重也超出了地方督撫。在《紅樓夢》里,元妃省親對應的故事底本應該就源于曹家的4次接駕。小說第十六回,趙嬤嬤說:“……還有如今現在江南的甄家,噯喲喲,好勢派!獨他家接駕四次,若不是我們親眼看見,告訴誰,誰也不信的。”有研究者認為,“甄家”代指李煦家族。按紅學家胡適的觀點,真作假時假亦真,假作真時真亦假,小說里無論是“甄家”(真家)還是“賈家”(假家),其實指的都是曹家。

  1699年,康熙第三次南巡時,來到南京的興善寺,見寺內樹影婆娑,精致清幽,御筆題額“香林寺”。曹寅隨后買下此寺,擴建更名為香林寺,又施舍了400多畝香火田,成為南京城的三大名寺之一。這件事影射在《紅樓夢》第十五回里,《王鳳姐弄權鐵檻寺》原文:“鐵檻寺原是寧榮二公當日修造,現今還是有香火地畝布施。”鐵檻寺的原型就是南京香林寺,曹家是最大的施主,所以它也是曹家當年的家廟。

  康熙第二次下江南的時候,傷寒腿病又犯了,疼痛難忍。曹寅獻了一貼膏藥,馬上見效。康熙大喜,將此藥賜名為“金風灸骨貼”,還大肆獎勵了曹寅,后來又作詩贊曰:“金風滿戶謂秋寒,玉露一庭染遠山。思及當日灸石事,猶有芳香繞指端。”

  在織造事務之外,曹寅還兼著一項非常特殊的秘密使命,就是了解掌握江南官僚的動向與漢族名士對滿清政府的言論。因為清朝初年,漢人對“異族入侵中原”頗為不滿,各地常有反清復明的呼聲和叛亂出現。曹寅一旦發現苗頭或者可疑之處,甚至包括日常的天氣、收成、米價、疫病、民情、官吏的名聲等,都會一一密報給康熙,然后加以預防、籠絡和引導。說的好聽點,他做的是民族統戰工作。直白點說,就相當于朝廷的一個耳目、觸角、秘探、特派員、政治代理人,在江南一帶的地位僅次于兩江總督,是個不折不扣的要職。當時只有四品以上的官員,才有資格直接給皇帝進呈奏折。而曹寅雖身居品級不高的五品織造,呈送的奏折卻比那些二三品的封疆大吏還要多,至死都沒有間斷過。

  進折是一種特權,不論職位高低,只有皇帝信得過的人,才能受到如此信賴。而隨時可以進密折,那就更加鳳毛麟角了,這種人若不是心腹又是什么呢?一言以敝之,曹寅和康熙的親密關系非同一般。

  有意思的是,康熙皇帝每次批閱曹寅的奏折時,還會童心大發,先批示“知道了”,然后在奏折的右上角畫一朵小紅花。與其說他對曹寅很滿意,不如說這是兩個“發小”之間的小秘密,雖他們早已不是曾經的少年,卻心心相印、你知我知、童心不減。

  2、生意

  1701年(康熙四十年)前后,曹寅注意到販銅是個好買賣,于是擬了一份奏折,說他也想參與,這樣可以給內務府創收。但販銅沒有大筆資金干不了,想從內務府借10萬兩銀子。

  康熙立即準奏。很快,內務府的好幾個世家也聞到這里面的肉味,都來搶食,爭相壓價競爭,曹寅的生意虧了本。于是他又找了一個借口,上奏說自己不想干了。康熙呢?好,行,不想干就不干。當即準奏,但對虧損的本錢連問都沒問。一個官僚可以混到這種地步,拿皇帝的錢做生意,賠了也不追究,這不是真正的“皇商”,又是什么呢?

  從曹家的發跡史看,他們經過曹振彥、曹璽、曹寅這三代人,在近百年的時間里,就把曹家從明末清初一個俘虜降臣、任人擺布的家奴這樣的身份,升級并跨躍到地位顯赫的江南大族。無疑,曹寅(曹雪芹的爺爺)是一個舉足輕重的人物。如果沒有曹寅和康熙的特殊君臣關系,就難有曹家“赫赫揚揚,已將百載”的興盛繁榮,這為《紅樓夢》的創作提供了生動的素材。

  3、子女

  曹寅有兩個女兒,長女被康熙賜了一個滿族姓“曹佳氏”,于1706年指給了平郡王納爾蘇為福晉(妃子),是《紅樓夢》中賈元春的原型。她和納爾蘇生了一個大名鼎鼎的兒子,就是定邊大將軍愛新覺羅·福彭(曹雪芹的姑表哥)。曹寅的次女于1709年遠嫁給了蒙古王子為妃,是小說里賈探春的人物原型。從輩分上講,這兩個女子都是曹雪芹的姑姑,曹家儼然進入了八旗滿蒙權貴的核心圈。

  兒子曹颙,接了父親的班,成為第三代江寧織造,后面我們還會詳細介紹。

  4、文化貢獻

  曹寅不僅是一個能臣、精明的皇商,還是一個文學家、詩人、詞人、戲曲作家、出版家、藏書家,學富五車,文武雙全,能書善文,懂韻律,愛寫劇本,喜刊刻,又好讀書和藏書,自稱有“聚書之癖”。

  當初,他的父親曹璽在織造署的西花園里種有數株楝樹(又名苦楝),建一小亭,雅名“楝亭”。后來,曹寅就把這里作為藏書賞畫之處,還給自己取字為“楝亭”,他的書集也都以“楝亭”冠名。西花園里有一座建筑,叫做“西堂”,是曹寅建造的,所以他又給自己取了一個雅號叫“西堂掃花行者”。

  曹寅為人風雅,喜交名士。清朝入主中原、統一天下初期,人心未服,尤其是在江南一帶的知識分子中間,“反滿復明”的意識很濃厚。曹寅做織造期間,就有意無意地為清政府做起了統戰工作。據統計,與曹寅有詩文交往者約200人,幾乎當時全國有名的學者、詩人,尤其是江南一帶的名士都與他有親密的交往。可考的好友有納蘭性德、洪昇、朱彝尊等。

? ? ? 納蘭性德,是大學士明珠的長子,清代著名的大詞人,滿州正黃旗人,比曹寅大3歲。納蘭性德年少時,和曹寅在北京結為知交,二人還一同當過康熙的侍衛。曹寅到江南當織造期間,二人仍常有詩詞吟詠。曹寅的詩詞集有《楝亭詩鈔》八卷、《詩鈔別集》四卷、《詞鈔》一卷、《詞鈔別集》一卷、《文鈔》一卷等。

  曹寅還是一位戲曲作家,創作了傳奇劇《表忠記》、雜劇《北紅拂記》《續琵琶》《太平樂事》等。《太平樂事》出版時,就是請大戲劇家洪昇作的題記。

  洪昇(1645-1704),今浙江杭州人,清代戲曲家、詩人、曲中巨擘,與《桃花扇》的作者孔尚任并稱“南洪北孔”。他生于世宦之家,參加了20年科舉也沒有考上,一氣之下,開始專心創作戲劇,用10年時間寫出《長生殿》,問世當年便轟動全國。第2年,因為在孝懿皇后的忌日演出《長生殿》而被彈劾下獄,許多好友受到牽連,被抓進大牢。其實,背后的政治因素是,南黨漢人朝官和北黨滿族朝官之間的斗爭。洪昇出獄后,被國子監(國家教育部)除名,“可憐一夜《長生殿》,斷送功名到白頭”。晚年,洪昇生活潦倒。

  1704年,曹寅在南京挑選了60名伶人,組織全本《長生殿》的演出,請洪昇到場,集南北名流,一起品賞。洪昇被奉為上賓,膝上放著一份《長生殿》的角本;曹寅坐在陪位,膝上也放著一份《長生殿》的角本,二人一邊觀戲,一邊研究揣摩唱腔、曲調和平仄聲韻,修改完善劇本。演出整整持續了三天三夜,離別時,依依不舍。事后,洪昇在返回杭州途中,心情大暢,于烏鎮醉酒,坐船時不幸落水而亡,一代戲王60歲魂歸天地。

  需要特別提說的是,曹寅還有一部雜劇叫《續琵琶》,戲曲主要講述了曹操從匈奴贖回蔡文姬,讓她專心修史的故事,從中敷衍了蔡文姬一生的悲歡離合。在《紅樓夢》第五十四回,賈母提到過《續琵琶》,它正是曹寅的原創作品。

  曹寅還在家里自組戲班子,建了曹家戲苑。據《蘇州戲曲志》記載:“曹寅熟悉昆曲,并備有伶人、曲師俱全的家班,其規模之大,為江南第一。”在《紅樓夢》里,賈母動不動就要看戲、點戲,這其實都是當年曹家真實生活的再現。

  曹寅還是一個藏書家。從政之余,他把校勘、購書作為樂趣,常常往來于書肆之間。他的藏書有幾大特色:第一、數量大。光目錄《楝亭書目》就達8冊16卷。第二、品類多。著錄圖書高達3287種,僅“說部類”就有469種。第三、不乏稀品珍品。許多藏書都是世面上難以見到的,其中尤以宋元版本居多,比如宋樂史《太平寰宇記》200卷、宋趙孟奎《分門纂類唐歌詩》100卷、魏鶴山《毛詩要義》、《樓攻媿文集》等。第四、校勘精美。曹寅是一個追求完美的人,不僅喜歡藏書,還愛校刻古籍,遇到好書就親自抄刻一份副本。他和當時的大學者朱彝尊來往過密,另一位好友李文藻稱:“曝書亭(朱彝尊的故居)之書,楝亭皆抄有副本”。也就是說,朱彝尊的藏書,曹寅都抄刻了一份副本,相當于在自己家里又復制了一個朱彝尊的藏書室。據說他每逢出行,都是手拿一本書,坐在轎子里靜心閱讀,很少抬頭看外面。可見曹寅喜書,喜歡到了什么程度。

  從他藏書上蓋著的印章,可以知道許多信息,印有“千山曹氏家藏”、“楝亭曹氏藏書”、“子孫保之”、“平灤世家”等。千山曹氏,說明他的老家在遼寧千山一帶;楝亭,是他的藏書之所;子孫保之,就是告訴后輩們不要弄丟了,應一代一代傳承下去;平灤世家,說明他的祖籍在河北,屬于河北曹家一支的后人。

  借此機會,讓我們說說朱彝尊的一生,從中便可知道曹寅交的都是些什么樣的高人。

  朱彝尊(1629-1709),字錫鬯(chàng),號竹垞(chá),又號醧(yù)舫,晚號小長蘆釣魚師,別號金風亭長,浙江秀水(今浙江省嘉興市)人。清代文學家、詞人、學者、藏書家。他自幼喜詩,讀書過目不忘,早年為布衣時,專注于古學,博覽群書,客游南北,專事搜剔金石錄。

  朱彝尊22歲時,出席了吳偉業率領江南士人在嘉興南湖舉辦的十郡大社,連舟百艘,共論詩文。吳偉業是什么人?他是婁東詩派的開創者,“江左三大家”之一,又官至國子監祭酒(國家教育部部長)。如此一個大人物,邀請22歲的年輕人朱彝尊參會,足見他的學術水平之高。

  朱彝尊28歲時,又受到廣東高要知縣楊雍建的禮聘,前去選錄《嶺南詩選》,而嶺南是當時反清復明的重要陣地。51歲時,朱彝尊應康熙之請,參加《明史》的修訂。做翰林期間,康熙曾在春節特別賜肴果二席,給朱彝尊的家人。55歲那年,他為了編寫《瀛洲道古錄》,竟然在深夜帶了一個仆人,偷偷潛入宮禁史館,挑燈抄書,被人發現,官降一級。他一生氣,干脆辭官回鄉,專事著述,最后以81歲的高齡病逝于老家。

  “城晚角聲通雁塞,關寒馬色上龍堆。故園望斷江村里,愁說梅花細細開”。朱彝尊的學術領域非常廣泛,遍及經學、史地學、文學、目錄學等,他撰寫的《經義考》是中國古代第一部經學專科目錄。他是浙派詩的開山祖師,他的詩以“才藻魄力”稱盛,與當時的王士禛齊名,稱“南朱北王”。他還是清代詞壇的領袖人物,他的詞醇雅精深,清麗婉約,與陳維崧合稱“朱陳”,身后存詩3000余首、詞近700首、散曲數10首。他也是一個藏書家,自稱“擁書8萬卷”。因為偷抄國家史館的藏書而被貶官后,他專門刻了一個藏書銘文:“奪我七品官,寫我萬卷書。”康熙南巡時,朱彝尊屢次在無錫接駕,康熙還御賜了一個匾額,給他定位為“研經博物”。曹寅出版《楝亭詩鈔》時,就是請朱彝尊等4位名士作的序。朱彝尊評價曹寅說:“楝亭先生吟稿,無一字無熔鑄,無一語不矜奇。”這就是曹寅交的朋友。

  曹寅還是一個出版家。一生刻有古書15種,世稱“曹楝亭本”。1705年(康熙四十四年),曹寅受康熙委派,成立揚州書局,在揚州天寧寺組織江南名士、明朝遺老,僅用1年多時間就編撰、校刊、出版了中國最大的詩歌集《全唐詩》。速度快、質量高、涵蓋廣,堪稱珍品。全書共900余卷,收錄唐朝詩人2873位,詩歌作品49403首,殘句1555條,堪稱最權威的《全唐詩》,康熙皇帝親自作了序。它是研究唐代歷史、文化和教育的重要典籍,對后世影響深遠。

? ? ? 唐代詩人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歷經唐、宋、元、明四朝1000余年均沒世無聞,不為人知,直到清代被《全唐詩》收錄后一鳴驚人,才沒有淹沒在歷史塵煙里,成了“孤篇壓倒全唐”的名篇,否則后人可能永遠也聽不到傳頌后世的名句:“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這就是曹寅的文化貢獻。

  1711年(康熙五十年),曹寅又奉旨主持刊刻了《佩文韻府》。這是一部官方修訂的大型詞藻典故辭典,專供作詩時選詞和尋典,以便押韻對句。這部工具書共444卷,引錄詩文詞藻、典故約140萬條,動用了67位江南名士精心編撰,“佩文”是康熙的書齋名。《全唐詩》和《佩文韻府》都是中國文化史上的盛事。

  總之,曹寅在江南的20多年里,成了主持江南風雅、眾望所歸的藝文人物,享有極高的聲譽。他做這些工作,既是對傳統文化的總結、保護與傳承,還有一個作用就是幫助清政府籠絡人心,團結了一大批讀書人,弱化了江南文人的反清意識。曹家歷來是文武傳家,“讀書射獵,兩不相防”,善騎射又注重文化教育,經過幾代人的積累,最后從發跡之初的赳赳武夫變成了一個知書達理的文化貴族之家。我們不難想象,正是曹寅打造的這種文化氛圍、家學淵源,成就了曹雪芹的詩人氣質和渾厚的文學底蘊。

  曹寅對家族的貢獻絕對是無可非議的,可他也是一個內心矛盾的人。他在祖輩幾代積累的基業之上,把曹家帶到了“詩禮簪纓之族、鐘鳴鼎食之家”的高度,曹家與皇室的關系在他手里打造的更加特殊、緊密和牢固,但他的骨子里會時不時冒出些傷感情調來。為什么?因為無論他家多么富貴繁盛,漢人在政治上不承認他是純正的漢人,而在滿族人眼里他終究是個下賤的奴才,這個身份是永遠改不掉的。為此,曹寅常常感到自己活得風光體面又很卑微,我們可以從他取的字和詩文中隱約嗅到這種心跡。

  曹寅有一個字號叫“雪樵”,意思是“風雪中的打柴人”,這是不是暗示他在歷史夾縫中生存打拼,非常不容易呢?

  “棗梨歡罄頭將雪,身世悲深麥亦秋。?群往往避僚友,就中唯感賦登樓。”從詩中,我們是不是可以感到曹寅雖身在高處,卻總有一種“樹倒猢猻散”的擔心,總有一絲悲涼愁緒隱在心底,無法抹去?

  后來的歷史證明,他為曹家贏得了圣寵,也為后輩兒孫埋下了深深的隱患與巨大危機。這隱患和危機很快就要來了。

  5、病逝江寧

  1712年(康熙五十一年)7月,《佩文韻府》即將完工之際,曹寅突然身染風寒,病倒了,繼而發展為瘧疾,連奏折也寫不了。他的大舅哥李煦馬上向康熙奏報。

  康熙急壞了,立即作出批復:“今欲賜治瘧疾的藥,恐遲延,所以賜驛馬星夜趕去。”康熙拿出當時宮中極為珍貴的進口特效藥奎寧(俗稱“金雞納霜”),派人快馬加鞭,星夜兼程,由北京送往南京。

  為了正確用藥,康熙還親自寫了一份說明:“專治瘧疾,用二錢末,酒調服。若輕了些,再吃一服,必要住的。住后,或一錢或八分,連吃二服,可以出根。若不是瘧疾,此藥用不得。需要認真,萬囑!萬囑!萬囑!”這件事被記錄在康熙批復李煦的奏折里。

  可惜,藥未到,人已亡,曹寅享年55歲離開了人世。

  就這樣,他執掌江南織造22年的輝煌史結束;他一生沐浩蕩皇恩,文武雙全,多才多藝又多彩的生命之歌戛然而止。他把曹家帶到了“鮮花著錦,烈火烹油”的繁華鼎盛之巔,堪稱絕唱。

  他的后代能接過擔子,挑起重任嗎?難!

  曹寅一死,曹家就失去了主心骨,或者說失去了內外兼通、左右逢圓、運籌帷幄的靈魂級人物。家族鼎盛的神話破滅,曹家開始山河轉向,衰敗而下。為什么?除了因為后輩的本領不及曹寅,更加致命的是,曹寅身后留下了一筆巨大的債務,江寧織造虧空銀子9萬余兩,他兼任的兩淮鹽務虧欠錢糧23萬兩,兩項合計高達32萬兩,而曹寅已經沒有資產可以補上。

  對此,曹家嚇壞了,康熙更著急,怎么辦?曹寅的大舅哥、多年的工作搭檔、蘇州織造李煦想到了一個主意。






參考資料:

1、《曹雪芹小傳》(周汝昌著)

2、《紅樓夢新證》(周汝昌著)

3、《劉心武揭秘紅樓夢》(劉心武著)

4、《曹雪芹傳》(樊志武著)

5、央視紀錄片《曹雪芹與紅樓夢》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30,563評論 6 544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9,694評論 3 429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8,672評論 0 383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3,965評論 1 318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2,690評論 6 413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6,019評論 1 329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4,013評論 3 449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3,188評論 0 290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9,718評論 1 336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1,438評論 3 360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3,667評論 1 374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9,149評論 5 365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4,845評論 3 351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252評論 0 28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6,590評論 1 295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2,384評論 3 400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8,635評論 2 380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