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聲告白》中說過“我們終其一生,都將擺脫別人的期待,尋找到真正的自己”。在找自己的過程中,雖然嘴上一直告訴自己,別拘泥于俗世,不與他人比短長。可是實際上,我們卻是在羨慕別人的車子,房子,工作,待遇,甚至小到生活的細節中,羨慕著羨慕著,就不由得嫉妒,先是自問憑什么,后又表現在行動上,更有甚者詬病別人,將別人的成功說成是投機,反觀自己,說成是踏實做事卻沒有得到好機會。
古人也如此,明朝徹底打敗也先,拯救危亡后,翰林學士劉定之嫉妒于謙,撇開其挺身而出,匡扶社稷之功,竟說出“天下未聞其功,但見其賞”之荒謬句。
我們都是感受到自己沒有的,卻往往忽視掉自己擁有的。只陷入“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沒有反過來想想,那“一二”擁有的可貴。我前陣子就是陷入這種思想怪圈中一直做著無妄夢。每天都在自嘲,羨慕中度過,漸漸的忘記了我擁有健康的身體,每天自在的生活,工作的穩定,不用愁心的家庭瑣事和繁雜社交往來,做自己想做的事。
我該知足了。但是知足不是選擇安逸,在現今發展更新飛快地時期,你不動步就是在退后。年輕時的安逸是種慢性毒藥,會在逐漸麻痹神經中,蒙蔽你的雙眼,到最后,就算有燈塔的指引,也會麻木不仁的慌亂行船,導致船有傾覆的危險。
“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我們要不斷的學習,給自己充電,才會發現自己的不足,少做偏離航線的事,有足夠的鑒別能力,應對人生的風浪。
知足,是對于在外界環境的釋然,我們要珍惜我們所擁有的,并且全心滿足,提高幸福指數。知不足,是內在的修煉,是我們在人海中保持的堅定的心,不再隨波逐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