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詩人李自國先生/評商旅詩人汪貴沿的詩集《劫持一簾煙雨去銀川》看一路梨花帶雨
評論 57閱讀 39061現代詩歌
看一路梨花帶雨組詩:
《太湖是江南盛開的一朵蓮》
? ? ? 作者:汪貴沿
太湖是一朵蓮
盛開在煙雨朦朧的江南
開成紫玉墨韻的硯池
開成旗袍步履雨巷的雅韻
開成三寸金蓮的嬌羞
從清朝和民國而來
·
那一顰一笑的舉止
那一悲一喜的傳奇,都在太湖蓮葉之上
成為江南秦磚漢瓦的記憶
這記憶長壽千年,如黿頭渚的風景
一彎新月掛眉梢
一池蛙鳴蕩夏荷
.
江南就掛在太湖的帆上
將吳儂軟語的思念拉長了千里之外
從一個時代運往另一個時代
所有時代都柔情似水
將寬窄的運河打濕了城市間的距離
延長了多少不眠的歸期
·
這個歸期是姑蘇城外的寒山寺
是夜半鐘聲到客船的張繼
搖櫓抒懷,情灑西園
一支洞簫,就吹瘦了楊柳細腰
二根胡弦,拉扯出了二泉映月的凄美
江南濕了江南潮了
江南煙雨蓮花了
楓橋夜泊的漁火
不在月落之時就在烏啼之間
《五月的江南》
? ? ? 作者:汪貴沿
一把傘撐起了江南
五月的心事便在傘沿滴答作響
把江南穿在身上
濕了背影,濕了季節
濕了吳越春夢
.
這夢一做千年
這夢一做萬里
夢見西施浣紗
夢見貴妃醉酒
夢見飛燕輕舞
夢見了雨打窗臺裊裊生香
這潮濕的江南,夢一樣的風月
有你便風情萬種
有你便紅袖添香
那些貢院趕考的書生
早忘了利祿功名
.
去斷橋偶遇
去青樓作歌
不管是白素貞還是香君
只要西窗紅燭
只要江南煙雨
.
那些驀然回首的緣分
那些春花秋月的哀嘆
從二十四橋明月夜的洞簫里
吹奏出水墨煙云
一把油紙傘,打開旗袍下的嫵媚
一把桃花扇
折疊出多少私奔的愛情
.
五月的江南
煙雨朦朧
到處是濕漉漉的詩句
文章江左家家玉
煙月揚州樹樹花
一個徐禎卿就平仄了春秋風流
《劫持一簾煙雨去銀川》
劫持一簾煙雨去銀川
我只想留下來當個山大王
不騎馬,不坐船
搭乘玄鳥便直奔西夏王朝
有兄弟就跟著,有美女就帶著
吃香喝辣
去賀蘭山安營扎寨
.
不學張騫,不學常惠
醉了,登山摘星星
累了,躺戈壁看月亮
用白云擦汗,用黃沙洗臉
山青水綠的日子,不是江南勝似江南
·
雖有古道瘦馬西風
但也小橋流水人家
一樣的紫墨煙云
一樣的月色荷塘
俯憑駝鈴臨河套,遙帶銀川挹賀蘭
.
穿過沙棘就是胡楊
穿過麗子園便是涼州府
從春秋戰國到南北朝
把黃河安頓下來
把風沙請出關外
銀川這個地方
就是傳說中的風水寶地
·
我多想與黨項人一起
披星戴月,騎馬射箭
是英雄,葡萄美酒夜光杯
醉臥沙場又如何
是美人,猶抱琵琶半遮面
一朵雪蓮獨自開
.
鳳凰都可化城而臥
何況我人生苦短幾十年
劫持一簾煙雨到銀川
該喝酒喝酒,能寫詩寫詩
把相思倒入酒中
放下一切塵世欲望,讓靈魂飛翔
大漠孤煙直,塞上更江南
? ? ? ? ? 看一路梨花帶雨?
? ? ? ? ? ? ? ? ? ? ? ? ? ? ? ——評《挑一簾煙雨走世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李自國?
? ? ? ? ? 仿佛由來已久,仿佛心領神會,作為一名在《星星》詩刊躬耕數十余年的編輯,我是通過一次次詩歌的自然來稿認識汪貴沿的,通過昔時的一紙飛鴻,這些年的微信留連往返,雖鮮有面唔,但也一步步感知了貴沿為人為詩的難能可貴!幾十年來,貴沿默然堅守,大膽探索,創作出了有時代印記,有生命體驗,有個性藝術特色的詩歌作品,他是如此的執著,如此多的收獲與感悟,詩作先后散見于《詩刊》《星星詩刊》《綠風詩刊》《詩歌報》《澳門月刊》《世界散文詩》等報刊雜志約200余萬字,全國公開出版《涂鴉路上》《汪貴沿作品選》《商旅追夢》《愛情麥克風》《柵欄內外遺落的文字》《挑一簾風雨走世界》等詩文集8部,獲大小獎多次,作品被收入文學多種選本,2018年受邀第20屆上海國際藝術節無錫大劇院舉辦的“愛在江南”詩詞頌唱暨汪貴沿詩歌大型朗誦音樂晚會。是“土群部落”和“寬詩堂”及四川方言詩歌創始人之一。
·
? ? ? ? 在汪貴沿的詩意世界里,豪邁奔放與婉約柔情并存,激情與理性相伴,既有純粹的抒情方式,又有著對人間煙火獨特界里,豪邁奔放與婉約柔情并存,激情與理性相伴,既有純粹的抒情方式,又有著對人間煙火獨特的生命體驗。我讀了汪貴沿這部《挑一簾煙雨走世界》,僅看其中一些詩的題目,就粘住了我的目光,讓我深深地記住了他。
.
? ? ? ? 汪貴沿的詩不僅標題奇特,頗有新意,而且視角獨特、個性鮮明,尤其是他刻意拓展煙雨朦朧的意境,將多愁善感的情緒與憂國憂民的情懷對接,不斷生發出與重不同的詩情,勾勒出了一幅又一幅“梨花帶雨”的美景。就這個意義上來說,他可以稱得上是抒寫“雨中情”的行家里手。“太湖是一朵蓮\盛開在煙雨朦朧的江南\開成紫玉墨韻的硯池\開成旗袍步履雨巷的雅韻。”把太湖比作江南的一朵蓮,也就只有他汪貴沿!這是他的專利,僅此一句,我就記住了他。詩人的聯想不僅形象大膽,而且生動貼切。再則,將太湖作為煙雨江南的點綴,用盛開的姿態熏染詩意,也就更加靈動了情感、豐富了內涵,在不動聲色中放大了讀者的想象空間。之后,詩人采取疊進的手法加快語感,連用兩個“開”字——打開一幅“硯池”的畫面,打開一幅女子在雨巷中行走的畫卷,將詩情進一步推向縱深:“江南就掛在太湖的帆上\將吳儂軟語的思念拉長了千里之外\從一個時代運往另一個時代\所有時代都柔情似水\將寬窄的運河打濕了城市間的距離\延長了多少不眠的歸期。”一般人看自然景觀都大同小異,亦或是普通的騷人墨客,因早已被眾多的筆鋒觸及,即使欣賞它表面的旖旎,也難以發現它內在的魅力,這個時候,有功力和人文關懷的詩人則會撥開眼前的迷霧或現實的晦暗,楔身到歲月的深處,將想象的翅膀飛臨于浩瀚無垠的天際,就像我們乘坐夜航上升到萬米高空,頓時便有一種新奇的發現不請自來。換言之,汪貴沿將“江南掛在帆上”,讓“吳語的思念拉長了千里”、“運河打濕了城市間的距離”,瞬間就將晦暗的現實照亮,被遮蔽的魅力刺激,使本來沒有關聯的景象和事物水乳交融、唇齒相依。這就是說,隱藏在歲月深處的詩意,頓時被奇妙的聯想和比喻喚醒了,無疑就打開了詩路的最新路徑,成就了《太湖是江南盛開的一朵蓮》這首有意境寬度和思想厚度的詩脫穎而出。因此,是否可以這樣說,意境的寬度,思想的厚度,往往能直接反觀一個詩人的格局和高度?寫煙雨,寫自然,寫一路梨花帶雨,從本質上來說,還是對人的抒寫,是人與自然之間的雙向尋找和互動,最終呈現寫一路梨花帶雨,從本質上來說,還是對人的抒寫,是人與自然之間的雙向尋找和互動,最終呈現的是自然的人化或人化的自然。
·
? ? ? ? 在《五月,江南煙雨》這首詩中,表現尤為突出:“一把傘撐起了江南\五月的心事便在傘沿滴答作響\把江南穿在身上\濕了背影\濕了季節\濕了吳越春夢。”這些擬人化的抒寫,是人類情感溫度融合自然景觀的美妙境界,不僅豐富了人性的善良,而且提升了大自然的美感,具有較高的美學價值和人文內涵。“這夢一做千年\這夢一做萬里\夢見西施浣紗\夢見貴妃醉酒\夢見飛燕輕舞\夢見了雨打窗臺裊裊生香。”對于詩人來說,歷史的記憶就是思想的底色。因此,善于尋找并有發現特質的詩人就會在行走途中對那些有故事的情景格外關照,從而聚焦其中,延伸開去,反思歷史及至自身,讓自己的詩思蘊含著生命的蒼涼和歷史的冷峻。詩人采取排比加疊進的方式,在一瞬間就將三大美人囊括其中,隨著語感的加快、情感地推進,再一次將他的抒寫風格展現出來:“去斷橋偶遇\去青樓作歌\不管是白素貞還是香君\只要西窗紅燭\只要江南煙雨。”也許歷史典故在詩人腦海里留下的烙印太深,早已融合成詩情溫暖的元素,也就滋長了對“斷橋偶遇”“西窗紅燭”這些美好愛情的向往或悲情的憐憫之心:“那些驀然回首的緣分\那些春花秋月的哀嘆\從二十四橋明月夜的洞簫里\吹奏出水墨煙云\一把油紙傘\打開旗袍下的嫵媚\一把桃花扇\折疊出多少私奔的愛情。”五月是江南鶯飛草長的日子,也是多雨多霧多愁善感的季節,它極易撥動詩人的感受和聯想,因此,這些濕淋淋的詩思不僅打濕了江南,也就打濕了詩人溫潤如玉的情懷。?
.
? ? ? ? 如果說讀上面這些詩隨手可及詩人情感柔軟的肋骨,是汪貴沿在江南煙雨中行走與唐朝李煜不期而遇的唱和,那劫這些詩隨手可及詩人情感柔軟的肋骨,是汪貴沿在江南煙雨中行走與唐朝李煜不期而遇的唱和,那《劫持一簾煙雨去銀川》則是他憧憬與王維相聚于邊關,看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把酒共盞賀蘭山的情景再現:“劫持一簾煙雨去銀川\我只想留下來當個山大王\不騎馬\不坐船\搭乘玄鳥便直奔西廈王朝\有兄弟就跟著\有美女就帶著\吃香喝辣\去賀蘭山安營扎寨。”西北多風,少雨,骨子里對煙雨的偏愛,也就毫不掩飾,即使是劫持,也要將煙雨帶去。詩人開闊的心胸、坦率的性情,不是在酒精作用下的暴露,而是對那一片神奇土地赤裸裸的向往:“不學張騫,不學常惠\醉了,登山摘星星\累了,躺戈壁看月亮\用白云擦汗,用黃沙洗臉\山青水綠的日子,不是江南勝似江南。”描寫人文歷史,揣摩歷史的嬗變和細節,再現歷史的風云際會,是歷史學家的首選,詩人難以重建歷史的滄海桑田,但詩人可以透過歷史的橫斷面,捕捉古人的蛛絲馬跡,展開自己聯想的羽翼,寫出屬于自己的思想情感和心靈歷史:“我多想與黨項人一起\披星戴月,騎馬射箭\是英雄,葡萄美酒夜光杯\醉臥沙場又如何……”詩人對景觀和歷史人物的欣賞已經升華為強烈的關照與志同道合,打破了傳統詩人的思想壁壘,用跳躍式思維和對扼守邊疆的參與,架構全新的意象和詩思,瞬間就激活了沉淀在歷史深處的細節,引出了被歲月屏蔽了的喜怒哀樂,使其呈現出久違了的光彩:“鳳凰都可以化城而臥\何況我人生苦短幾十年\劫持一簾煙雨去銀川\\該喝酒喝酒,能寫詩寫詩\把相思倒入酒中\放下一切塵世欲望\讓靈魂飛翔\大漠孤煙直,塞上更江南。”對意象的選擇和語言的管控以及情緒的把握,構成了汪貴沿的詩歌別出心裁的景觀。就表現手法來說,這首詩用敘述鏡頭掃描歷史,將塞上江南的美景和人物一網打盡,采取特寫鏡頭聚焦自己,深情解讀自己的理想和抱負:“把黃河安頓下來\把風沙請出關外。”在詩人的筆下,不學張騫,也不學常惠,而是像西北風席卷戈壁灘一樣豪邁:該吃就吃,該喝就喝,愿意終身在邊塞“安營扎寨”。
·
? ? ? 在詩人的眼里,雖有古道西風瘦馬,但也有小橋流水人家。這是中華兒女的奉獻精神和樂觀主義情懷的高調亮相,也是我們民族之所以能千年不衰的強大基因使然。從詩中的氣度不難看出,詩人來到塞北目睹曾經被鐵蹄撕碎的土地,道義和擔當已經使他仿佛變成了另外一個人:血脈僨張,不拘小節.他攜手張騫、常惠、黨項人和沙棘、胡楊、麗子園、涼州府等人和物的交替出現,讓詩思在古代穿梭,在未來飛翔,巧妙地放大處理思想的內因,使沉重的歷史話題不再沉重,悲涼的過往不再悲涼,使一股浩然的內在能量穿越千年,年輕了我們本來不再年輕的目光,速解了詩人潛藏于心的思想密碼,將詩人對歷史的沉思,現實的擔當,未來的暢想,融匯成了思想與情感的二部合唱。
.
? ? ? ? 汪貴沿行走在祖國壯美的山川湖泊之間,永無休止地彈奏內心敏感的弦,詩思就像銀河落九天,常常將平淡的、瑣碎的感觀機智處理,巧妙點化,進而抽繹出詩的光焰和氛圍,讓其散發出詩意的能量,開辟出了廣闊的詩路。他不僅寫出了江南煙雨朦朧的美景,給我們解讀了眾多的人文典故、趣聞軼事,而且對故鄉川西亦是深情款款,流連忘返,同樣抒寫出了不少膾炙人口的詩篇,亦或走南闖北、行跡天涯,他也筆耕不輟,異常勤勉,如《杭州,飛舞的蝴蝶》《江南是一壺茶》《荊州在一部書里》《戴望舒的雨巷》《成都九眼橋》《父親,我好想抱抱你》《我的母親》《用一簾煙雨,等你在故鄉的惆悵里》等等,這些詩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抒情的浪漫感和審美的開闊感,猶如姍姍而來的春風吹過遼闊無垠的草原,幾乎能直抵讀者心靈柔軟的港灣。有些詩貌似波瀾不驚,實際上卻有深刻的內涵和較大的藝術張力,細細品味,足可牽引出當下最熱烈的社會話題和責任感。
·
? ? ? 可以說,汪貴沿的詩歌之路是穩健的、富有成就的。然而,詩歌的長途并不平坦,任何一個詩人如果自滿或懈怠,都會很快被后來者追上或超越,因此,寄希望于汪先生并共勉:嚴格地選材、深刻地開掘、巧妙地構思,亦是每個詩人一生不可忽視的。
? ? ? ? ? ? ? ? ? ? ? ? 2019年2月13日于星星樓?
(本文作者系中國作協會員、四川省作協主席團委員、著名詩人、《星星》詩刊副主編、國家一級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