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回
這次,《中語參》,張萬利,請到了大家伙——畢飛宇。這個江蘇好漢,一支鐵筆,勾魂攝魄,淋漓寫得萬人世相,一條妙舌,頓挫蓮花,贏得大學中學讀者心折神迷。而我,從《青衣》到“三玉”到《推拿》、《好的故事》,讀畢心得滿滿,欲面聆此人揮翰妙訣而一向無緣。我也知道人家在南京北京大學講堂上談話,可我一向懶懶散散,偏安西域,沒有主動去聽。而今時,剛領了講課任務,一定得赴成都之會了,這就剛好走近了畢先生。二十一日,剛好,給我干的活,講座,沙龍,觀摩課,都干完了,我流了一身汗,算是不辱使命。沙龍上,我放言:小說,是從小處說。順嘴講小說的典型細節,剛好就是畢飛宇的《玉秀》中的好段子:玉米嫁給公社書記郭家興。郭書記不肯放下身段來娶二婚嬌妻,派手下開小汽艇來王家莊碼頭。艇子靠岸,勢頭猛,涌浪上岸,看熱鬧的眾鄉親便逃開。畢飛宇說,那些浪,惡狗般沖上岸,狗仗人勢。他這樣借助小小的浪花寫中國式的權力,簡直傳神。現在,這畢飛宇正在我之后登壇說小說法門,我可以放諸懷抱,全神貫注又心無掛礙地聽一場。這不是最佳安排么?
這兒有點懸——萬利說,他設計這次的會議,正不知請個何方高士來他一個上佳講座,讓困惑小說教學的老師們不虛蓉城之行。卻不意,偶遇一本書,一口氣讀完,癡醉半日,拍了腦瓜:小說講座,非此人莫屬!這本天降小書,正是畢飛宇的《小說課》。你看,萬利兄這本書,不剛好是為我讀的嗎?要是你沒碰到這本書呢?萬利兄,要是你讀了這本書,就像很多編輯那樣,只滿足于干完手頭校對的工作,一個懶覺睡過去,第二天啥都忘了,那就糟了。剛好,你時時盯著中國的語文教育,你就從這本《小說課》,想到了中學語文課堂上的小說課。感謝你的敏銳和聯想啊。
畢飛宇講課的精采,有我的筆記為證,不多說。比如他言及課堂討論,曰:七嘴八舌,不著調的學生言論,說來說去,說了很久,總有個孩子一下子,說準了,達到了,搔到癢癢肉上了。為此,花四十分鐘,太值得!又如:鼓勵孩子放開嘴巴。又如:把內心生動變成嘴巴生動。又如:討論無所謂過度……。都是方家良言。這些好話,我在現場聽到,多么幸運。
我要說的是另一場“剛剛好”。
演講完,眾書生紛紛登臺與飛宇先生合影,又各攜一冊畢先生著作請求簽名。那時節,我手頭無書,徒喚奈何!
中午萬利叫我去陪畢先生一起吃飯,而我正好有約,又錯過了一個機會。我回去,跟笑吟說此事。她是畢飛宇十幾年的正牌讀者,《青衣》,就是她先陶醉其中,而后推薦給我的。一聽我說事情曲折,吟直呼:遺憾,遺憾,遺憾。二十一日下午,人都散了,忙碌的畢先生大概也早走了吧?只能遺憾。
二十二日晨,我們打算先在七中附近的水街轉轉,再進城。大家都喜歡成都的休閑勁兒,那天我剛到,七中的杜昌一老師指著周圍一片熱鬧的燈火,告訴我這兒是休閑吃喝的好去處,必須走一走。我和笑吟就去轉。在此之前,我們去吃早餐。閑聊,還是遺憾,昨天沒有求到一個畢飛宇先生的簽名。徹底休息了,所以我們吃得很慢。結果呢,站起來一走,哈哈,穿圓領衫子的畢飛宇,正跟他兒子在一塊吃早餐呢。那是個英俊的當代少年,他身上有個文學掌故:十幾年前,畢飛宇殫精竭慮,寫了《玉秀》的一大半。手順筆暢,正自得意,出了書房歇一會兒,轉回來,卻看見四歲小兒子,揮舞小手在他的鍵盤上胡亂一頓拍打,不知陶醉于什么樣的神秘鼓點,《玉秀》就失蹤了。求了好多電腦高手,也是回天乏術。后來呢,大作家還是像桑迪亞哥老頭一樣,咬著一股勁兒,耐心,耐心,再耐心,硬是寫了回來。于是,我們看到了天生的女人坯子玉秀,在土啦吧唧的鄉下,把額前的頭發隨便用指頭纏一纏,再松開,頓時嫵媚妖嬈,風姿無限。所以那天他的講座后,就有老師說出了國內的一種評價——畢飛宇是寫女性的高手。畢正色曰:寫人物是作家的天職,我塑造了生動的女性形象,這就是寫出了好的人物;僅說我擅寫女性,這可是小看了我啊。
我望著那少年與他父親坐在一塊埋頭吃飯,腦子里翻涌著許許多多,想要讓畢先生簽名的心思更濃了。我跟笑吟相視無奈——我們手里沒書啊。
跟畢飛宇打完招呼,笑吟就說:咱們去買一本書吧。再回來找他簽。
于是,我們走在水街上,專門留心看看有沒有賣書的。可這兒全是喝茶的好地方,一個比一個休閑,一處賽一處淡雅。一路賞過去,看水邊欄桿,看圈椅圓桌,品墻角小花,不意,就撞上了一處書架與茶桌并置的茶館。一本資中筠先生彈鋼琴的回憶錄,我喜歡,買了。那么多好書,偏偏沒找到一冊畢飛宇先生的。
看時間尚早,吟不甘心,說,咱們干脆去找一家書城,我就不相信買不到。可我想,都這個時間了,等買到書,吃完了早餐的畢先生早就會走了吧?可我愿意去逛逛書城。
我們一路沿著繁華的大街尋過去,這是芙蓉城,這是錦官城,秋色方濃,好花好草正多。墻角的那一層淡藍色的花,叫丹藍,是我用手機查出了它的身份。路邊的小區,高大的鐵柵欄,整個變成了一面花墻,一方金菊,一方秋海棠,實在美。我們點評著,不認識的花就趕快掃描,感嘆這個小區做得有水準。然后呢,悠閑悠閑的,到了好大一個商城,四樓上有家大大的書店,名字也好,叫“西西弗”。好多地方可以坐下來看書。我選了王安憶推薦的書,買了一本談交響樂的隨筆,還找到了不曾見過的汪曾祺的散文選集。逛了好久,笑吟從另一旁奔過來,笑言:找到了兩本畢飛宇!
《青衣》,我們看過了。另一冊——《大雨如注》。
攜書回。匆匆而行。我們消磨掉了好多時間。希望還像早晨那樣,邂逅畢飛宇。可是,可能嗎?有心去賓館找他的房間敲門拜訪,可是這么唐突的事兒,讓我們感到難為。
可巧,張萬利先生正好坐在賓館的吧臺前,等待結賬然后離開。他說,畢飛宇剛剛上去,他也是十二點一過就要走的,你們耐心等,他肯定下來。
嗯,這個太巧了——我們買到了書,而畢先生又必須從這條道兒走。守著這條華容道,我們一定成功。
好啦,下面一切順利。12點半,畢先生一家出現在電梯口。我迎上前去,打招呼,介紹笑吟:這是您的忠實讀者啊。
笑吟遞上了那本《大雨如注》。畢飛宇把眼鏡推到腦門之上,接過書,筆頭飛舞:
笑吟女士,家庭幸福!畢飛宇
珍貴的,來得剛剛好。
他反復翻閱那本精裝藍皮本的書,疑惑:哦喲,這個本子,我也沒有見過啊!
我想給笑吟和畢飛宇拍張照片。秀雅的畢夫人立刻跟兒子向旁邊挪開。我急忙說:不必不必,這是何等幸運的事兒。夫人微微一笑,坐開去。我剛舉起手機,畢飛宇接了電話。我不管,趕快拍。可接完了電話,畢飛宇揮揮手,坐正,微笑,示意我重拍。
然后我坐在沙發上,跟畢飛宇聊幾句。忽然,畢先生主動湊到我的身旁,我一抬頭,見笑吟舉起了手機。原來她要拍照,大名鼎鼎才華橫溢讓我崇拜不已的畢飛宇,就趕快、很禮貌地湊到我近旁。榮幸。榮幸。這個,真正是從小處說呀。
昨天,畢飛宇的老同學宋明鏡先生說,這個人,也就是個老派文人。現在,我看見了:一個儒雅的老派文人。可他,這么年輕。
你看,我們求取的簽名,合影,全都有心而悵然,無意卻得之。這不是剛剛好嗎?
這一回,有分教,名曰——
癡迷飛宇小說緣慳一面?
欣逢名牌中學喜獲手澤
剛剛好
我是一座山的讀者
一座山送給我的
都是巍峨
剛剛好
我看見了我是一部小說
我拍案叫絕
我的領悟
正好是你筆下的典型細節
剛剛好
我的愿望
等于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