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很多穿越小說喜歡以宋代為背景,在這個政治制度飽受詬病的時代,國防不行,軍隊不行,整體不行,但是文藝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所謂唐詩宋詞嗎,宋朝的文人還是相當被重視的,過著慵懶的生活,吟詩作畫。所以說宋朝是漢唐宋明清五個朝代的最弱的一環,一切因循守舊,而且還沒有沿襲好,還被迫做了一些改動,而迫不得已而為之的又都牽強附會,最終肯定沒有流傳千古的政令法度了。
其中最尷尬的當屬宰相,上朝不給座位也就算了,軍權由樞密院掌管,財政歸三司,人事權也不能決定,而且和皇帝私下商量點事,還有諫官在旁邊不停地嘮叨。最終地方官也都養到首都,派了知州知府這類文官下去,最終實現了中央集權。皇帝一家獨大了。
其實讀下來,宋代感覺是很尷尬的朝代,占據了中國最富有的江南,吃穿倒是不愁了,但是沒有鐵礦和馬匹。這就導致軍事力量羸弱,而邊防又沒有天險可守,長期難以建立鞏固的國防,常年被鄰國騷擾。更有意思的是軍隊沒有復原制度,軍人都要養到60歲,于是軍人越來越多 ,戰斗力卻越來越弱。而且宋朝本身又重文輕武,無形中建立了階級矛盾。隨時不順心軍隊就可能造反,所以就必須給足給養,但國力是有限的,這就是個惡性循環。
宋代的科考制度 基本沿襲唐,但做了兩點改變,本意是好的。一是糊名和譽錄,防止徇私舞弊,因為唐詩開放式的批閱,甚至可以推薦自己的學生,而且還要看平時表現,有點舉賢不避親的感覺,而宋的改革貌似是強調公平,但最后卻是執行不到位,反而導致了貪污徇私。
第二點改變是考試內容,《三經新義》和論、策取士。并把《易官義》、《詩經》、《書經》、《周禮》、《禮記》稱為大經,《論語》、《孟子》稱為兼經,定為應考士子的必讀書。規定進士考試為四場:一場考大經,二場考兼經,三場考論,最后一場考策。殿試僅考策,限千字以上。王安石的改革,遭到蘇軾等人的反對。后來隨著政治斗爭的變化,《三經新義》被取消,有時考詩賦,有時考經義,有時兼而有之,變換不定。個人感覺比考詩、賦還是有進步的,同時也造就了宋在文藝上的盛世,這種重文輕武也是吸取唐的教訓,但事物的規律往往是這樣,物極必反,最終宋也自食其果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