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工作狂,大家有什么印象?天天加班到深夜,周末也要在公司度過;為了節約時間,一邊吃泡面,還要一邊發郵件;衣服舊了沒時間買,頭發長了也沒空打理。工作狂付出了這么多,又想要得到什么呢?肯定是物質上的升職加薪和精神上的贊許鼓勵。
但是即便得到了升職加薪,我們為此所付出的時間真的值得嗎?為了工作,我們也許錯過了與家人的團聚,錯過了孩子的成長,但是一旦我們的身體出了狀況,不能再繼續工作的時候,也許就會被工作無情的拋棄。一邊想要成為工作狂人掙錢養家,一邊又想擁有陪伴家人的空閑,這似乎很難實現。
一邊想要成為工作狂人掙錢養家,一邊又想擁有陪伴家人的空閑,這似乎很難實現。
國際咨詢專家裕美子,在自己20多年的秘書生涯中領悟到一個道理:真正的工作狂不是早出晚歸累到無法呼吸,而是善于“升級打怪”、成為高效利用工作時間的高手。
在職場中應該學會工作而不是拼命工作。提高工作效率而不是每天加班到很晚;減少工作中的無用功,而不是在大量重復的勞動中浪費精力;讓自己的工作成果發揮出最大的效用,而不是默默無聞的充當“雷鋒”。
裕美子在《細節的力量》一書中提到了成為高效率工作狂的秘密。通過調動全身投入工作,合理利用碎片化時間以及善于增加有效工作量三種方法來提高工作效率,減少無效工作,成為職場達人。
一、調動全身進行工作
一些人性化的公司,給員工提供站著辦公甚至一邊運動一邊辦公的工作環境。這樣的辦公方式不僅有利于員工的健康,還能提高員工的工作效率。研究表明:站立姿勢有助于給大腦供給更多的氧氣,提高人們的創造力和專注力。
即使公司沒有這么人性化的設置,我們在工作中也可以充分利用這一點。在工作中經常活動自己的手腳身體等其他部位,調動自己的工作潛力。全面啟動自己的感知器官,“ 眼觀八路,耳聽四方”,這有利于我們在埋頭于自身工作的同時,也能知曉辦公室其他同事的工作狀態。這能增加我們接觸其他工作的機會,在團隊工作中,也有助于對自己的工作內容進行輕重急緩的排序,避免影響到其他人的工作進度。
而只懂得埋頭于鍵盤和電腦屏幕的工作狂人,通常會產出更多無效的工作量,看似很忙碌,卻難以在忙碌的工作中獲得成果。
二、利用碎片化時間工作
利用碎片化時間學習實現起來并不容易,在擁擠嘈雜的公交車和地鐵上,我們未必有興致背英文單詞或者閱讀工具書。但是利用這段時間回顧一下今天的工作內容就比較容易實現。
下班的路上,回顧一下剛剛結束的工作內容,是否可以改進工作的某些環節,是否遺漏了一些重要工作,今天的工作計劃有沒有完成等。這些思考能幫助我們養成良好的工作習慣,改進工作方法,甚至發現重要的工作機會。
上班的路上我們可以做一個簡單的工作計劃,回想一下昨天的工作進程,以便能夠快速進入工作狀態。
睡覺前這段時間也可以進行充分的利用,反省自己今天的工作狀態,排解出今天的工作情緒,為明天的滿血復活做好充足的準備。
實現高效率工作并不需要多么高深的技巧。利用這些碎片化時間工作并不是為了增加工作時間,而是通過調整工作狀態,改進工作方式,不斷促進工作效率的提升,也就減少了不必要的加班時間。
三、善于增加有效工作量
有的時候為了發揮工作的最大效用,我們反而要主動增加工作量。例如對于領導交代的事情或者在會議中有爭議的方案都要做好文字記錄,如果日后領導忘記了事情的原委,你就能提供這些重要的參考依據了。看似增加的工作量其實是給自己爭取更多表現的機會,一旦獲得領導的注意,這些工作就不算白做。
職場中還會有一些誰都想推脫的工作,可能因為失敗的概率較大,也可能因為涉及的部門較多,容易得罪人。總之大家都想躲得遠遠的,生怕處理不好這種工作影響自己的職場發展。這個時候你最好主動將這種工作接過來,因為職場中的機會通常蘊含在危機中。不僅如此,這種工作總要有人來做,領導會因為工作派發不出去而苦惱,如果你主動請纓,就相當于給領導解了圍,自然就會得到領導的感激。一個資深的老員工曾經教導我:“讓領導欠著你的人情,有了升職加薪的機會,領導自然就會想到你。”每個人都有這種心理,不想對別人有所虧欠,就會不斷地做出彌補行為。
如果你拼命工作是為了升職加薪,那么就要學會不那么拼命也能升職加薪的技巧。那些實現了“彎道超車”的職場高手,通常不是因為忘我的工作精神,而是因為他們善于思考,掌握了主動權。
裕美子說“知識不用于實踐是毫無用處的,甚至可以說是暴殄天物。”將這三點技巧運用在實際工作中,做高效率工作狂人,成為一名職場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