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大多數

昨晚聽完了王小波的《沉默的大多數》,王小波說他自己也是一個沉默的人。

但我知道他的沉默和我的不是一個境界。

?大二后我看書少了很多,現在智能手機里好看的內容太多,我們幾乎都被手機霸占了業余時間,靜下來看書幾乎成了這個世界上最難的一件事,我也不例外。

只是最近個月來,新買了耳機和生活拮據沒錢買書,臨時前的半個小時就成了我的聽書時間。

《沉默的大多數》是我唯一聽完的書,那本朋友送的紙質版本一年多了還沒看完,解放雙手以后一個禮拜就聽完了,這效率提升了不知道多少倍,可見,“科學真的是第一生產率”這句話經得起實踐檢驗。

讀王小波的書有一個感慨,他的文字固然有趣,但要想有耐心把他的書逐字逐句看完卻并不容易,因為不同于其他寫文章的人,王小波是學工科出身,所以他的文字從不刻意調情,處處透露著工科生特有的嚴謹。

?王小波寫了很多小說,他也更愛寫小說,但普遍認為他的雜文寫的更好,這個我還無力去分辨,不過我是先看了他的傳記,再來看了他的雜文。

《沉默的大多數》是一本雜文集,內容確實挺雜的,文化與倫理,科學與藝術,歷史和哲理,能寫的他幾乎都寫了,包含范圍雖然很廣,但觀點我覺得只有一個,那就是:反對迷信和愚昧,呼吁科學和理性。

?能寫這么寬泛的話題得益于王小波涉獵很廣,可以說學貫中西,加上他閱歷又很豐富:種過地,下過鄉,教過書,留過洋。所以寫起東西來總是旁征博引,但從來不是為了炫技。

?他本是工科背景,卻寫得一手好文章,他本已寫的一首好文章,竟還寫的一手好代碼,自己曾沒事寫了個軟件,據說很實用。

他經歷過那個荒唐的時代,也被迫過過很長一段無趣的日子,所以當他從這些時間中走出來的時候,他便有了一個做人的信條:有趣。

他十分害怕無趣,所以他在這本書里總是用幽默的語言來講述自己的故事,然后不知不覺闡述一個顛覆你的觀點,卻讓你覺得合情合理,而這些觀點都有一個意思:理智。

有些故事很苦澀,他卻講得幽默,諷刺幽默,黑色幽默。

?他曾反復講到自己當知青時的一個故事,當時有一位知青,為了救一根被洪水沖走的木質電線桿,最后卻失去了年輕的生命,他的這種行為在當時被稱作“高尚”,因而大受贊揚。

而領導們還這么總結說到:“別說是一個電線桿,哪怕只是一根稻草,我們也應該奮不顧身的去挽救,因為那是國家的財產,國家利益高于一切。”

? ?這個故事被他反復的提起,用來闡述了好幾個問題。

今天的我們再來看這個故事,多少覺得有點滑稽,可是卻不能回避一個問題,那就是這樣的觀點和觀念還在我們多數人的腦海里根深蒂固,尤其是在教育別人,苛求別人的時候。

雖然那個荒唐的時代已經過去,可荒唐的思想卻總有生存的空間。

?崇高,偉大,奉獻這一類的品質是個可怕東西,在這些冠冕堂皇的東西忽悠之下,我們很容易的就放棄抵抗,丟掉了本就不多的理智。

?人不能沒有情感,但更不能沒有理智,因為情感太容易被別有用心的人利用,而理智可以盡可能的讓我們離忽悠遠一點兒。

?很多人會有一個誤解,就是所謂的長大了,成熟了,就是變得越來越世俗,越來越沒有感情。其實不然,其實成長的本質是歷經一切之后,變得更加理智,卻沒有失去愛和被愛的勇氣和能力。

? 推薦這本《沉默的大多數》,我們都應該做一個聰明人。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題記—— 《沉默的大多數》是中國作家王小波最初發表于1996年第4期《東方》雜志的雜文。作者在該作品中傾注了其對...
    enjoy海浪閱讀 833評論 0 5
  • 發現工作不是想做的 發現陪聊不是為你熬夜 發現生活不是那么美好 發現所有的桃花都是爛的 車上所有的位置都不是你的 ...
    意莫安閱讀 200評論 0 0
  • 夜深,微涼!懷著滿滿的一腔熱情,卻迎來天寒地凍的心情。我~錯了嗎?也許吧! 愛情本就不是那么美好,何必...
    霂娃閱讀 217評論 0 0
  • 文‖云飛揚 桃花開了 開在四月的河對岸 每當想起那片桃花林 它就在一片心海中盛綻 仿佛那么近 又像那么遠 在那個最...
    山東云飛揚閱讀 430評論 1 3
  • 今天是汶川地震的第九個年頭,作為這場地震的親身經歷者,一直以來都不敢忘記,也不能忘記,時時提醒著自己:最珍貴的莫過...
    一只思念的貓閱讀 628評論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