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讀教材習題,精準把握教學目標
管老師很重視課后習題。
課后習題是編者依據單元語文要素精心編的,可以說是教師“教”與學生“學”的導向。習題也是語文要素落地的支架,是對文本“學什么”的最好解讀。我一直追求教學一課一得的原則,如何從文本眾多零散的“一個個小問題”凝練成一個大的主心問題?其實從課后習題就可以把握,甚至可以把課后習題轉變成教學目標。所以教師備課要仔細研讀課后習題,并高效地融入教學環節中,這樣學生的學習效率將大大提升。比如《白鷺》一課課后練習有:“說說你從哪些地方感受到‘白鷺是一首精巧的詩’。”“課文第6-8自然段描繪了三幅優美的圖畫,請你為每幅圖畫起一個名字。”
由此就可以提煉成本課的重點教學目標:“聯系課文內容,結合生活實際理解‘白鷺是一首精巧的詩’。”那如何達成這個目標呢?教學可以抓住“精巧”“韻味”兩方面去體現,其中“精巧”是從靜態的外形美角度去理解;“韻味”則從動態角度去展現姿態美,這方面方面就可以結合習題2“給畫面取一個名字”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