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有時候,我們對待孩子比對待自己更苛刻。
? ? ? 如不讓孩子玩兒IPAD說對眼睛不好,自己卻在床上躺著玩手機(jī)。比如讓孩子早睡早起身體好,自己去熬夜追劇。再比如不讓孩子亂花錢,自己卻買一件件放在那里不用的東西。
? ? ? 大約一年級的時候,兒子放學(xué)后我們母子倆發(fā)生的對話引起了我的如上思考。
平時我去接他總會給他帶一些零食小吃。他會因為不合口味而會再要錢去買別的,或者會要點兒錢去買一點其他小玩意兒。我有時應(yīng)允,有時不應(yīng)允。這一天他問我,能不能去對面文具店買一種好玩的橡皮,這種橡皮很有意思,他見過同學(xué)用啦,也很想要一塊。
? ? ? ? 我當(dāng)時忙著去接妹妹,有一點不耐煩。而且家里已經(jīng)有很多塊橡皮了。我直接就拒絕了他,并告訴他橡皮是拿來的用的,是文具而不是玩具。要根據(jù)是否有實際的需要需要來買東西。
? ? ? 小男孩聽后明顯不服氣,站在那里大聲質(zhì)問我。
“你買東西是否完全是根據(jù)實際需要買的呢?”
“為什么你就能夠決定什么時候買東西是正確的呢?”
“你就沒有因為好玩,好看而買過不需要的東西嗎?……”
? ? ? 幾個反問句砸過來,句句擊中我心,我竟無言以對。
? ? ? 必須承認(rèn)他的話很有道理。
“你說的很對,好像確實是這個問題。”
? ? ? 剩下的路上我們母子倆一直在討論。如果碰上他想買而我不認(rèn)可的東西該怎么辦?最后我們達(dá)成了協(xié)議。每個星期我給他20塊錢。每個星期一的晚上給他,用于購買他自己想要的,合理要求外的零食或者其他小玩意兒。
? ? ? 并且給他準(zhǔn)備了一個小本子和一個質(zhì)量很好的小錢包,小本子用來記錄哪天收了多少錢,和哪天用了多少錢,還剩多少錢。并給他做了一次記錄示范。然后就開始執(zhí)行啦。
? ? ? ? 小男孩兒拿到錢并沒有亂花。第一個星期花了三塊錢買了上文那個橡皮。第二個星期花了兩塊錢買了一小盒外表是熒光綠的鉛芯。(都是好玩不實用的東西。)每個星期都有不少結(jié)余。他也挺開心說要存錢買個真正喜歡的大價錢的大家伙。
? ? ? ? 這里要說明一下,正常該買該吃的零食和實際需要的文具都是我來買的。需要什么買什么,需要多少買多少。每星期的20塊錢就是給他零花的。是他可以完全自由支配的。
? ? ? ? 上次跟他的對話之后,我也思考了很多,也意識到了一個問題。孩子缺少對生活的掌控力,感覺什么都是被大人控制的,被大人決定的。所以也想通過這個方式。讓他有擁有一些權(quán)利,和對自己生活的掌控 感。
? 所以媽媽們讓孩子們多表達(dá)自己的見解吧,就算不全部采納,也得讓別人有講話的權(quán)利不是嗎?再不濟(jì)也鍛煉了口才與思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