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這部2001年的老劇嗎?想當時還在上小學的我每天湊在電視前就是想多看兩集書桓和依萍的愛情故事,不懂情為何物的我還曾因兩人的故事掉過不少淚,一直到最后兩人在火車站擁吻時還感嘆有情人終成眷屬。
那時的我,以為幸福就是陸依萍遇見何書桓,從此兩人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直到今年,重看這部十幾年前的劇時我才發現自己當初錯的有多離譜,那段看似完美的愛情原來暗藏了那么多的傷痕。
1
瓊瑤劇向來推崇真愛至上,否則也不會因為“你只是失去了一條腿,而紫菱卻失去了整個愛情”而被吐槽。
《情深深雨蒙蒙》依舊是典型的瓊瑤風愛情故事,深陷困境的白富美遇見了溫柔善良的貴公子,兩人被彼此的靈魂深深吸引,從此,再多的意外與困難也無法磨滅兩人間的感情。如此纏綿悱惻、感人至深的愛情故事,想不打動人恐怕都很困難。
但是,這部劇里的愛情真的有這么簡單嗎?
答案還需從劇里尋找。
2
電視劇一開始,就著重突出了依萍與陸家的矛盾和沖突,那頓鞭子更是讓依萍發誓,“總有一天,我要笑著看你們每個人哭!”,也是在這最狼狽的一晚,依萍遇見了書桓。
之后的依萍為生計奔波,李副官一家的情況終于讓依萍下定決心去大上海唱歌,當然,對陸家的仇恨和對母親的愧疚交雜在一起,折磨著依萍。此時的依萍善良、熱情、有正義感,但心底深處還是有自衛的盔甲,書桓再見依萍時,看到的就是這樣一個她,一朵美麗卻又帶著刺的白玫瑰。
依萍對自己動情的解釋是報復陸家,但作為觀眾的我們當然看得出來她已經動心了,不僅動心,還越陷越深,否則不會幾次三番吃如萍的醋。
而書桓自然也是深愛著依萍的,這一點毋庸置疑,只是,作為博愛的完美主義,依萍在他眼里終歸是有些狹隘、不夠完美,他希望依萍能丟掉仇恨、能像他一樣滿懷愛意的生活。于是,他決定改變依萍。
改變的過程有些艱辛,兩人間的矛盾也不少,可是解決矛盾的結果,往往是依萍妥協。也許有人對這一點會有些疑惑,畢竟兩人吵架大多是書桓求和,但分析一下吵架后的結果,就能發現真正妥協、改變的人是依萍。
比如,書桓指責依萍對父親態度不好的那次,最后是以依萍去找父親求和作為結果的;襯衫事件的結果是,依萍接受了如萍和尓豪;尓豪的事情敗露,方瑜要鬧分手時,依萍明明認為這件事是尓豪的錯,最終卻還是跟書桓一起幫方瑜找快樂、幫可云找回憶;夢萍事件依萍勸阻無果不說還被羞辱,最后書桓卻認為這件事是他和依萍的責任等等,類似的事情很多。
隨著兩人感情的發展,那個尖銳、帶刺的依萍漸漸不見了,取而代之的不斷道歉、委曲求全的依萍。也許會有人說這是依萍在愛的力量下放下了仇恨、放下了冰冷,開始變得柔軟,但繼續看下去就會發現,依萍其實是在這場愛情里迷失了自己。
日記風波后的跳河戲是這部劇經典段落之一,這件事挽救了依萍和書桓的愛情,卻讓依萍徹底丟了自己。
為什么這么說呢?可以看看之后的一些事,無論是如萍事件、雪姨事件還是如萍出走,事發后依萍的第一反應都是向書桓道歉,認為這些事是自己造成的,特別是聽書桓說如萍已經休學后,依萍直接提出讓書桓回到如萍的身邊,這樣的態度于曾經的依萍是不可想象的,但這場愛情,已然讓她失去了自信,變成了一個為愛情甘愿拋棄自我、委曲求全的人。
還記得那個被說矯情的“找刺”嗎?依萍說為了愛書桓,她拔掉了身上所有的刺,拔的時候連皮帶肉一起拔掉了,卻沒想到書桓最后不要這只沒有刺的刺猬。當時看覺得臺詞好瓊瑤,現在再看,發現這才是依萍愛情的真實寫照。
贏得了心上人,代價卻是丟掉曾經的自己,變成了時刻懷疑自我、迷失于愛情的人,這是依萍的悲哀,又何嘗不是很多姑娘的寫照?
3
書桓在劇中似乎是完美的寫照,英俊瀟灑、家世好、學歷高、工作能力強、正義感強不說還很會打架,也難怪陸家兩個最好的女兒愛他愛的死去活來。
可是我卻覺得,何書桓這個人最大的缺點,恰恰就是他的完美。
書桓其實很清楚自己相較于劇里的其他男性角色,簡直堪稱完美,可能也正是因為這樣,才會讓他變成了一個完美主義者。他無法接受依萍的瑕疵,無法接受依萍的世界重心是恨而不是愛,所以才會費盡心思地改變依萍;他也無法接受自己傷害到別人,所以如萍的幾次真情告白足以讓他搖擺、自責,所以夢萍出事后他才會那么崩潰。
還記得有一次書桓在雨中哭喊著說要救依萍、救如萍、救夢萍嗎?這其實正是書桓內心世界的寫照,書桓是個博愛又充滿正義感的人,他希望能拯救所有陷入痛苦的人,殊不知這樣的自己,反而給別人帶來更深的痛苦。
從前看劇時只覺得書桓渣,猶猶豫豫、搖擺不定,這邊剛對依萍表白完心跡,那邊又因為如萍的眼淚而自責,特別是他對如萍說會在心里留一個角落給她時,更覺得這簡直就是渣男。但現在再看,才發現書桓的所作所為不過是出于自己信奉的價值觀的影響。
書桓其實不是渣男,只是一個企圖維系心中正義感的理想主義型圣父,他的所有猶豫、痛苦,不過是心中的那點圣父精神在作祟。一個不是救世主的人妄想拯救身邊人于水火之中,最后的結果可想而知。
可惜書桓的圣父情懷并不止于自己,他還希望身邊所有人都能博愛、都能以愛面對這個世界,這也是為什么他常常像個傳教士一樣宣揚自己信奉的那套價值觀,而他對如萍的認同,也主要是因為如萍在某些方面和他有一致的價值觀。
到這兒應該就能明白為什么依萍會慢慢改變,女人在愛情中很容易變得卑微,尤其在愛對方超過愛自己時更是如此。依萍愛書桓愛得越深,就越希望書桓能多愛她一點,在這樣的心態下,努力讓自己變成對方的理想型自然也沒什么奇怪的。
只是,依萍的努力,書桓真的看得到嗎?
4
圣父型的男人善良、有愛心、有道德、有正義感,堪稱新四有青年,但《情深深雨蒙蒙》卻讓我發現,選對象,最好遠離他們,否則,你連什么時候丟了自己可能都不知道。
書桓是渣男嗎?有點渣,書桓是好人嗎?當然是,書桓是好戀人嗎?未必是。
戀人間的交往是兩人在平等的基礎上,互相尊重,互相理解,是你雖然不完美,但我依然愛你,而不是不斷以自己的價值觀綁架對方,讓對方變成另一個人,更不會把自己對另一個女人的所作所為解釋為安慰。書桓以自己心中的道德觀要求依萍,卻從未用愛情或者說戀人的標準要求過自己,這一點他自己沒有意識到,依萍更沒意識到。
這其實是圣父型男人的通病,他們通常有超強的道德感和正義感,并以這種博愛的道德觀要求自己的另一半,當對方沒能達到自己心中的標準時,輕則指責并要求改變,重則直接分手走人,分手后可能還會給對方冠一個自私冷酷無情的名聲。與這種男人交往,會很容易懷疑自我,并不斷在質疑聲中改變自己,最終丟掉曾經的自己,迷失在了對對方的愛之中。
愛情需要道德感嗎?當然需要,但絕不是博愛的道德。愛情具有排他性,道德也不能成為與其他人維系不清不楚關系的理由,否則,一不小心就會變成書桓式的圣父,最后傷人傷己。
不過書桓可能到最后都不會明白,真正的愛情是兩個人成為更好的自己,而不是一方無限接近另一方,卻把最初真實的自己丟了,就像依萍也不會發現,在這場愛情里,她得到了想要的相守,只是那個自信,又帶著點刺的自己永遠消失了。
你,會是那個依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