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喜馬拉雅付費課程《原來基金這么玩:快速掌握基金投資的十二堂課》即將更新完畢的時候,我不禁在朋友圈發表了一番感慨。
一個圈內的朋友在我的評論區也發表了一番感慨,他驚訝于我竟然一個人就可以在這些年做這么多的事情。
說起來,做自由職業者的這些年,我被逼著學了很多東西,成長的速度飛快。
第一,我把自己打造成一個知識型IP;
自由職業者看上去很光鮮,很讓人羨慕,其實,光鮮的背后有無數個無眠夜。
對我而言,最大挑戰是角色的轉換。
做內部講師的時候,我只需要負責把課講好就行,其他的事情跟我無關;做自由講師的時候,我不僅要把課講好,我還要負責招生。
為了提高個人影響力,我有意識地把自己打造成一個品牌。
這幾年,我不僅加入各種付費社群學習,比如“顛覆式創新研習社”、“知識型IP營”;我還付費約見了28位“在行”的行家;我也像海綿一樣,閱讀了很多相關的書籍。
通過這些努力,我竟然把自己最薄弱的一環給打通了,即使背后沒有團隊,我也知道該如何清晰地定位自己,推銷自己。
窮則思變,當我很想做成一件事情,卻有一些非常重要的坎無法繞過去,也沒有捷徑可走的時候,我會想辦法去攻克它。
第二,充分發揮自己的知識管理能力;
為了盡可能做到花最少的精力做最多的事情,我的知識管理能力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這些年教過的學生不少,有人說我很有耐心,有人評價我缺乏耐心。
估計很多人想知道,到底是我在區別對待,還是我太矛盾?
其實,對于機械地、重復地做一件事情來說,我真的超級沒有耐心。
因為缺乏耐心,所以喜歡做總結,并且擅于做總結。
我希望把一件事情做到極致以便能一勞永逸地解決問題。比如,我會把一本書看二十幾遍以上,把現金流游戲組織超過兩百場;又比如,如果一個問題被反復問到,我一定會寫一篇文章讓大家自己看,一篇文章不夠就寫一個專欄,一個專欄不夠就寫一本書。
不過,如果一個人提的問題很有深度,我一定會很開心地、很有耐心地跟對方討論。
擅于做知識管理,不僅可以完善自己的知識體系,還能快速提高工作效率。
正因為常做總結,即使整個團隊中只有我一個人,我依然可以把工作做好,而且并不會讓自己處于瞎忙的狀況。
磨刀不誤砍柴工,常做總結,我們就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充分發揮自己的時間管理能力。
為了盡可能做到花最少的精力做最多的事情,我的時間管理能力更是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這是我七年前學習時間管理的最大收獲。
只要是付錢能搞定的事情,我從來不浪費自己的時間和精力。比如,我會花近萬元的代價去找中介幫我調戶口,而不是自己來回跑兩個城市;又比如,我會付費約見“在行”的行家,用最快的速度學到相關的知識;再比如,我會舍得花錢去請專業的團隊幫我設計logo,PPT模板等,而不是自己耗費大量的精力去做自己不擅長的領域。
正因為懂得這一點,即使整個團隊只有我一個人,我依然可以把很多事情做的相對完美。
時間管理和財富管理一樣,我們要學會做統籌規劃,以及學會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