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王爍
(上)別把市場當敵人,要當朋友
普通人不要指望炒股發財
炒股是泛指,”炒“字后面可以跟著債、匯、大宗商品、君子蘭、普洱茶、藝術品等等。
以股市而論,股票投資收益可以分解為市場收益與超額收益兩部分。而超額收益一般人是拿不到的。市場收益你必須抓住,也可能抓住,而這是你戰勝通脹的最好機會。
必須做一生的投資安排
絕不能指望靠炒發財,但你必須做一生的投資安排。你的儲蓄的本質就是延期消費,這里有一個必須達到的要求:就是這些錢在將來的消費水平不低于即期的消費水平。不能戰勝通脹的儲蓄是沒有意義的,不如現在就花掉。
(中)對你唯一靠譜的投資方案只有一個要求
交易環節是零和博弈,但市場還有正和博弈,這正是你可能通過市場戰勝通脹的根本原因。這個正和博弈是你作為普通投資者唯一應該參與的部分,透過市場賺企業成長和經濟增長的錢。放棄戰勝市場的執念,轉而承受市場整體的風險,獲得市場收益水平的回報。
不同的市場貝塔不同,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股債組合。
相對而言,股票的長期收益率高而波動大,債的長期收益率低而波動小,互相補充,能夠在部分熨平波動的同時獲得相對穩定的收益。
舉個簡單例子:
·你一有工作就開始建立債股投資組合,不要等。
·初始比例為股8債2.
·年底平衡一次:如果股票上漲,所占比例超過80%,即賣出股票補入債券,將比例恢復到8比2;反之亦然.
·但是每隔相當長一段時間后---一般建議10年一次---你要調整債股比例,逐步從8:2降到7:3再降到6:4再降到5:5....債券所占比例越來越高,最終到退休以后主要為債券。原因很簡單,越年輕越能承受價格波動風險。股債比例調整是為了匹配你的生命和收入周期。
大體而言,冒險要趁早,退休后就必須守成,這個跟性格無關,被你的人生周期決定。
你得選代表性最為廣泛的股票和債券指數,然后在與這些指數對應的指數化投資工具中,選擇交易成本最低,成交量最大的那些。不要去賭你的眼光。
對絕大多數人來說,這是唯一靠譜的投資策略,選擇不再試圖戰勝市場而是擁抱市場,才能免于被市場有針對性的傷害。
隨著你在財富階梯上攀登,你能看到更多的工具:房地產、大宗商品、海外資產、對沖基金、pe/vc等。投資工具越來越復雜,但你的思路應當始終簡潔如一:確定初始比例,短期中定期再平衡,長期中定期調比例,以匹配自己的生命周期和收入流分布。
(下)終身投資是自己的事,別交給別人
你只需要洞察力與坦然兼備的常識性智慧,而這些只能靠你自己。
但即使以上你都做到了,還是不一定會跑贏通脹。因為個人的人生曲線疊加到市場周期、經濟起伏、全球興衰多重體上,哪里還有什么確定無疑的事情呢?命運無常,會帶來兩件少見但關鍵的事情:泡沫和危機。
投資持續你的一生,你唯一需要戰勝的基準是與你一生相對應的通脹水平。機構則不行三個月跟不上他們自己那個小世界的基準就有飯碗之憂。一個這么多聰明人扎堆的行業卻做了那么多蠢事,因為屁股決定了腦袋。
如果投資從20歲持續到70歲,那你平均會經歷五次泡沫五場危機。將視野拉長到如此之長后,你會發現他們中絕大多數事后看沒有身處其中時感覺那么可怕,指數化再平衡投資組合投資在長期中能戰勝通脹的各種數據證明了這一點。
愛因斯坦說,要簡單,但不要太簡單。極簡金融課,沒有太簡單。最后推薦一本書《非常成功:個人投資的根本之道》。核心告誡就這一句話:
“非專業投資者參與市場的唯一辦法,是跨產品跨地域的多元化指數組合長期投資,并梳理各主要資產類別的長期收益率、波動率、資產特點,方便投資者根據自己的期望作出相應的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