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吐槽自己身邊有的人總是學不會“好好聊天”和“好好說話”,好像他們都得了溝通困難癥。其實,不會好好說話這毛病自古有之。
而且,這是病,得治。
《辛十四娘》是蒲松齡《聊齋志異》里的一篇故事,大概是這樣的:有個叫馮生的人,有一天在路上偶遇一位少女,頓時驚為天人,心生愛慕。偶遇的少女是個狐妖,姓辛,家中排行第十四。馮生娶了辛十四娘,然而脾性不改,因為不會好好說話,遭人陷害入獄,獄中受盡折磨。辛十四娘費了一番周折救他出來,馮生此時才幡然頓悟,悔不當初,然而辛十四娘與他緣分已盡。后來,立志修仙的辛十四娘如愿名列仙籍,位列仙班。
其實,這篇文章在我看來可以叫另一個名字:《作為一個修仙的狐妖我是怎么把我不會好好說話的愚蠢作死丈夫救活的》。
暫且避開美麗聰慧,修仙向善的狐妖辛十四娘不談,我們來說說其中三次作死的愚蠢丈夫馮生,看看他的作死歷程。
第一次作死:
第一次作死,發生在馮生趁著醉意向辛十四娘的父親提出要娶辛十四娘時。
酒壯慫人膽,馮生說:“聞有女公子,未遭良匹。竊不自揣,愿以鏡臺自獻。”辛父親看他醉得不能自已,就說要和老伴商量一下,讓他等一等。馮生趁著醉意還寫了一首唐朝詩人裴航的求婚詩:“千金覓玉杵,殷勤手自將。云英如有意,親為搗玄霜。”
后來辛父去了帷幕內,出來后婉拒馮生。馮生再三請求,辛父默然不應,于是馮生一把掀開帷幕,大聲說:“伉儷既不可得,當一見顏色,以消吾憾。”辛父登時大怒,當即命人把馮生趕了出去。
馮生的第一次作死,不在于他唐突美人,畢竟他生性放蕩不羈愛自由,而是那一句“一見顏色,以消吾憾”。個人愿望倒是達成了,可畢竟辛十四娘的父親還在一邊呢,顯然馮生沒有考慮未來的岳父的感受,于是岳父也就毫不留情地把他趕出去了。
不會好好說話的人,總是不考慮他人的感受。
第二次作死:
第二次作死,發生在馮生和他的朋友,楚銀臺身上。
楚銀臺的父親在省城做高官。楚銀臺這個高干子弟少年時與馮生是同學,可惜品行不好,是個貪色酗酒的花花公子。然而,性情輕脫的馮生卻經常和這位不學無術的楚公子混在一起玩樂。
一次,楚銀臺來到馮生家中,言談中說到自己最近新作的詩,請馮生看。馮生看了,覺得楚銀臺的新作詩不詩文不文的,就當面嘲笑他。楚銀臺十分惱怒,兩人不歡而散。
不會好好說話的人,也不懂得尊重他人。
第三次作死:
第三次的作死,還是發生在馮生和楚銀臺之間。
省里的學臺大人來考試秀才,不學無術的楚銀臺得了第一,馮生第二。楚銀臺得了第一,自然高興,又派人邀請馮生一起飲酒。馮生一開始聽了辛十四娘的話,再三推辭,后來終于沒有抵擋住誘惑,去了。宴席上楚銀臺向馮生炫耀自己的第一名,滿座客人也紛紛配合他,只有馮生大笑:“到了現在,你還以為是你的文章作得好,才成為第一名的嗎?”楚銀臺羞辱難當,滿座客人頓時靜了,簡直是大寫的尷尬。
不會好好說話的人,不注意場合,亂說一氣,顧自己痛快。
回到家,馮生也后悔了,對辛十四娘說了這件事,辛十四娘聽了非常不高興,說了一段意味深長的話:
“君誠鄉曲之儇子也!輕薄之態,施之君子,則喪我吾德;施之小人,則殺吾身。君禍不遠矣!”
“你真是個輕薄的人啊!君子受了你的輕薄,雖不會報復你,但你也喪失了你的品行;小人被你輕薄了,一定會想方設法來報復你的。你已經要大禍臨頭了!”
馮生聽了自然又害怕又后悔,再三請求辛十四娘才答應幫他,要他閉戶不出,斷絕交游,停止酗酒。馮生答應了,過了一段時間,馮生去城中親友家吊喪,又遇到了楚銀臺,楚銀臺再三邀請,馮生再三推辭。可惜馮生本性難移,楚銀臺也干脆,直接命人把馮生扶到馬上,到了楚家直接準備一桌酒席。
然而馮生并沒有意識到這桌酒席是楚銀臺專門為他準備的鴻門宴,就是為了報復屢次當眾取笑他的事。酩酊大醉的馮生被楚銀臺誣陷酒后殺人,告到衙門。馮生沒有證據,加上本來性情輕佻放蕩,自然沒有人聽信他的說辭。
至此,馮生的三次作死結束了。一般人到這一步基本沒救了。但馮生畢竟是這個故事的男主,根據主角不死定律,一定會有人救他。這個如同bug一般的存在自然是辛十四娘,她費了一番周折扳倒了楚銀臺的父親,救出了馮生。也徹底明白了修仙不能為兒女情長所累,決定離開馮生。馮生這次以后徹底醒悟了,然而辛十四娘得了暴病,一天天衰老,最后突然逝去。馮生痛哭流涕,將她厚葬。
再到后來,馮家老仆出遠門偶然碰見辛十四娘,她又是少女模樣,如同馮生當年在路邊的初見,容華絕代。
蒲松齡寫完這個故事后,也是有感而發:
異史氏曰:“輕薄之詞,多出于士類,此君子所悼惜也。余嘗冒不韙之名,言冤則已迂;然未嘗不刻苦自勵,以勉附于君子之林,而禍福之說不與焉。若馮生者,一言之微,幾至殺身,茍非室有仙人。亦何能解脫囹圄,以再生于當世耶?可懼哉!”
蒲松齡說,輕薄的言辭,大多是讀書人說出口的,這是君子應該惋惜的地方。我曾經冒著錯誤的危險,說冤枉已經迂腐了,但為什么不刻苦勉勵自己,來使自己依附于君子之道,使禍福之說離自己遠些呢?像馮生這樣的人,一句話的差池,幾乎遭到殺身之禍。要不是家里有仙人搭救,怎么能保全性命從牢獄中脫身,還能再次存活于世間?可怕啊!
所以,答應我,以后好好說話,好嗎?
參考書目:《聊齋新譯》山西人民出版社
想看古文,但是沒時間,太麻煩,注釋太難懂?沒關系,我來和你一起看。
行成于思毀于隨,歡迎說出你的看法,帶來不一樣的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