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聽朋友抱怨說:想法很多,卻不知道如何用語言表達出來。要我說,那便是讀書太少,想的太多。
一個詞匯量達到1000的人和一個詞匯量只有100的人在關于如何思考世界這個問題上是不同的,他們甚至生活在完全不同的世界里。因為對這個世界的理解程度取決于他們的語言能力。
如果一個人不懂得”愛“”溢滿“世界”的意思,那么他永遠也理解不了什么是“溢滿愛的世界”,哪怕他就身處在這樣的世界。
古語有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為何是“破”而不是“翻”?“破”就是要熟讀,消化吸收。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要摘錄,要動手,記錄的內容從表層的技巧,辭藻,到深層的知識、情感、思想等。這時語感和文學素養才能慢慢形成。
一個人的外表好看也罷,難看也罷,長什么樣真的一點也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你頭皮里的有什么東西?如果頭皮里有東西,你就可以活的很充實、很自在、很有智慧。不是說腹中有書氣自華嗎?
生活把女人變成了婦女,閱讀卻可以把女人變成富女,當你看到海天一線那無與倫比的美麗景色時,你會想到“茫茫東海波連天,天邊大月光團圓”。而不僅僅只是感嘆,哇,好壯觀啊!
我有一個女友,在上學時就非常喜歡讀書,那時,大部分女生都在看瓊瑤的時候,她已經開始看《平凡的世界》。現在,她和愛人、孩子定居在奧克蘭那座美麗的城市。她說,就是因為受了小說中孫少平那種對理想生活和理想自我的執著追求的影響,才讓她能不斷的給自己定目標,正因為執著,她才一路走得那么激動人心,始終有一股昂然向上的精神。試想如果在她懵懂時沒有受到那本小說的熏陶又怎能會有現在的求學、成長、奮斗、與成熟的經歷?又怎么能夠來到那一直心生向往的國度?
早已過了為各種應考而奔波的年級,但是仍然有堅持讀書的習慣。午后,沏一杯茶,捧一本喜愛的書,淺酌慢品,任塵世浮華,我自清靜。
讀書久了就會發現原來世界那么大,上下五千年里有那么多歷史。每天閱讀每天一小時,積少成多,積沙成塔。也許讀過的書早已忘記,但它確確實實沉淀在我們身體的骨子里。
成長不僅僅是年歲的增加,更是內心豐富的積累。一個人的一生,只能經歷自己擁有的那一份欣悅,那一份苦難,也許再加上你親自感知的那些關于自身以外的經驗和經歷。然而,通過閱讀,卻又能進入不同時空的諸多他人世界。這樣,無形間獲得了超越有限生命的無限可能性。而且閱讀不僅僅是知識上的收獲,更多的是精神上的陶冶和享受。
讀書是一種樂趣,就像旅行一樣容易讓人上癮,這兩樣總能治愈你心里某處時隱時現的小傷口。有人說,讀書能夠讓你長時間忍受寂寞,而我說讀書讓我有溫度、有情趣、會思考,閱讀或許不能解決當下的問題,但是可以讓我越來越成熟。
人在看書,其實不如說是在看自己,讓自己看清自己,改進自己。
讀書,遇見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