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因為過年的關系,大概過了一個多月,再去上彩妝課,發現很不在狀態。幾個人居然不約而同的同意了家里男人們的觀點:化妝都是假的,要想美麗還是要從內而外自然美。心情好身體好,皮膚自然好,自然美。
2,上好課吃好午飯快兩點了,我覺得身體很疲憊但心靈更想出去放風。于是囑咐老公伺候小寶睡覺,我準備出去逛逛。出門的時候,大兒子在客廳寫作業,我說,哎想邀請你和媽媽一起出去放風,不過看樣子你也沒空。大兒子有點著急了,說我才不跟你去呢!我平靜的說沒關系,我自己去。我關門在門口換鞋,鞋子穿得很慢,聽見里面大兒子跟到了門口。大兒子打開門,居然眼淚汪汪的。
大兒:爸爸陪弟弟你出去了,誰陪我呀!
我:你想干什么呢?
大兒子:我也想出去玩啊,可是我一個人怎么去呢?
我: 媽媽可以陪你去啊!不過你現在要寫作業,怎么去呢?你去不了,媽媽只能一個人去了。
好像還說了幾句什么,我反正是出門了。留下兒子寫作業。走到樓下,覺得還是不對勁。這個黏外婆的大男孩,可能真是感覺爸爸媽媽都靠不住,所以選外婆做為避風港吧!于心不忍,于是我打電話給大兒子。
我:兒子,媽媽出來辦事的。應該不會太久。等會媽媽辦完事回家,你要是作業寫完了要出去放風,我帶你去吧!
兒子:我能干什么呢?
我:這個要問你自己了。比如你可以踢球可以去喝咖啡。。。。
兒子:我不知道可以和誰踢啊,今天又下雨。。。
巴拉巴拉,此處省略無數中間討價還價的過程,總之兒子感覺他沒辦法踢球就是什么也干不了。我大概七八分耐心二三分著急的態度和他闡明他要明確自己想干嘛,然后需要什么爸媽具體的幫助,這樣才能解決問題。
又過了十多分鐘,兒子又打電話給我,說他剛才調整了下,剛才就是想哭,現在他決定就是和我踢球。問我幾點可以回家。我們約定了時間。
等我回到家,兒子作業還沒有寫完,我們愉快的掃了尾。然后我對兒子說媽媽今天特別累,我們還是改喝下午茶去怎么樣。兒子愉快答應了。一路上兒子開心的嘰嘰喳喳,說我要過生日了,問我要什么禮物他給我買。當我把自己的生日說成兒子的生日日期時,開玩笑說你看你在媽媽心里多重要,兒子也說我都記得你的陽歷生日,你對我也很重要,哎呦,真是甜蜜極了。總之這個下午真的很開心。我覺得這些都多虧了兒子的眼淚給我的警示以及我在樓下的那一轉念。當我站在孩子的角度體諒他,他也就變得聽話懂事了。
3.小兒子喜歡拉著我的手到處跑或者讓我抱他讓他拿家里高處的各種東西玩。大多數時候我都會滿足他。可是有時候真的好累好累。反思一下,他有好奇心是正常的,好事情。盡力滿足的同時也要合理引導吧。自己有時候可能代辦了一些事情,讓孩子體驗了超過他認知的愉悅,所以他就比較依賴大人。比如我看到有些家長會扶著孩子走滑梯,從下往上走,剛開始家長可以扶,可是到高處家長扶不了了,孩子卻又不肯下來,進退兩難騎虎難下。在我看來,鼓勵孩子,讓他自己走,體驗他自己努力范圍內的愉悅成功感,然后慢慢越走越高,這才是家長正確支持孩子的方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