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宮崎駿同名動畫原著《起風了》感。
日本的作家,像川端康成、村上春樹,作品讀起來都有種淡淡的憂傷。這種憂傷,不會讓人放聲大哭,只是在讀書之余,細細回味時,心里微微酸楚。因為不能放聲大哭,亦不會淚流滿面,無法發泄也無法排解,多少有些壓抑。
堀辰雄的《起風了》也頗有些壓抑。有人說《起風了》整體上是充滿希望的。這可能是故事更接近生活的緣故,生活不會總是驚天動地,也不會總是陷于泥淖,再大的挫折,活下來的人總要繼續活下去,那些心里的傷痛,在無人的深夜可以托出來痛哭流涕,人前卻要小心藏好,并且要像沒事人一樣。女主人公沒有奇跡般活下來,男主人公沒有悲傷欲絕到殉情,《起風了》呈現的故事更像生活。
關于死亡,總是壓抑的,尤其是等待死亡的過程,如烈火灼心,疼痛難當,卻只能默默承受。
這本書是關于女主人公節子生病后到療養院養病最后病逝的故事,情節簡單,人物很少。女主人公病逝,可疾病不是重點,因為從頭至尾,書中都沒有明確寫女主人公節子到底得的是什么病;死亡也不是重點,節子的離開寫得很少。書中寫得最多是的關于幸福,應該說是對幸福的期盼,節子沒生病前,兩人渴望在一起的幸福;節子生病住進療養院后,兩人盼望病情好轉的幸福;在療養院看到別的病人相繼去世時,兩人希望節子不是下一個離開的幸福。
節子最后還是離開了,好像他們對幸福的期盼,已經無法再得到了。可是男主人公住進幸福之谷,想起和節子相識相愛,一起等待死亡,然后直面死亡的曾經,他獲得了心靈的慰藉,也就獲得了幸福。節子最終沒有戰勝病魔,但是死后愛人深情的懷念,節子地下有知,也會覺得幸福的吧!
活著或是死亡,并不是分辨幸福與否的條件,但是,活著就能往幸福的方向努力,摸爬滾打披荊斬棘,再艱難也會充滿希望。活著的人總要繼續生存,把對逝者的懷念深埋心底,不失掉生的勇氣,就是幸福。
縱有疾風起,人生不言棄!
by.林易子(微信公眾號:linyizi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