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認為”“我覺得”這類的詞兒我們經(jīng)常說。
有的時候,我們并以“我認為”“我覺得”開頭,但傳達的信息卻是“我認為”“我覺得”。
精神分析上有個概念——“全能自戀”。這個詞是說,嬰兒覺得自己是無所不能的,世界按照我的意念運行。而一個人在嬰兒期的全能自戀不能得到滿足,就會把這種心理狀態(tài)延續(xù)到成年。這樣的成年人,被武志紅稱作“巨嬰”。
武志紅常常講這個,剛開始好奇,聽得多了,覺得狗屁不通。什么叫覺得自己無所不能?什么叫做世界按照我的意愿運行?神神叨叨的。
2
直到后來我看到一篇微信文章(出自哪里已經(jīng)忘了),里面說到一個故事。
一位留學法國的中國女留學生,去一個化妝品店買東西。那天正在打折,她看中的一支口紅,一直舍不得買。在選購商品的時候,另一位中國女孩,拿著框子,把每個貨架上的商品都嘩啦啦地攬到自己的框子里。大概是代購吧!女留學生想。這時,店員走到正在狂掃商品的女孩面前,制止女孩買這么多。女孩沒辦法,只能放回商品。
女留學生一看,什么情況?欺負我們中國同胞是不是?義憤填膺地幫女代購跟店員爭論起來。店員說,今天打折,這些商品賣完了,沒有辦法調(diào)貨。要是她把商品都買完了,后面來的顧客就買不到了。女留學生一聽,更急眼了。買多少商品是人家的權(quán)利,你的理由不成立啊!別人要買多少就買多少!
店員無奈,只好允許。女留學生頓生一種民族自豪感。代購得到允許,又開始狂掃。
準備選口紅的時候,留學生發(fā)現(xiàn)不對了,東西全在同胞的籃子里。她笑著跟同胞商量:“這只口紅我已經(jīng)看中好久了,分我一支好嗎?”女游客果斷拒絕。女留學生火了:“如果不是我?guī)湍悖阋操I不到這么多。你拿那么多,我只要你勻我一支就可以了。”不管怎么說,女代購就是不勻。店員就在一邊看著,店里確實沒貨了。
3
這事兒你怎么看?
女留學生因為這事兒特別傷心,憤懣不已,覺得現(xiàn)在的人怎么都這樣嗎?中國人一點都不懂得知恩圖報嗎?于是四處訴苦。
中國同學聽了她遭遇的這惡心事兒,為她打抱不平,說這女代購太過分了。而法國同學聽了后都不以為然:“她確實沒有必要給你分”。她困惑:“為什么?”法國同學回答:“你確實幫了她,但是你不能要求她回報你。”
說到這必須澄清一下,這絕對不是一個教你付出不要求回報的雞湯故事。
我們回到故事本身。如果你是女留學生,是不是也很氣憤?反正我很氣憤。沒有我的幫助,你怎么可能買到這么多,你沒有理由拒絕我!
這也正是女留學生氣憤的地方。可是法國同學為什么會說“你不能要求她回報你”呢?
“我?guī)退龖搸臀疫@個小忙”是留學生自己的邏輯,可是現(xiàn)實為什么要按照它的預想發(fā)生?你向她提出請求,她可以拒絕,也可以答應,這都是很自然的。而非一定得答應。
故事到這里,我終于明白了什么叫“全能自戀”。我們有一些設(shè)想,我們不僅設(shè)想,而且覺得事情就該按照這個邏輯運行。對于女留學生來說,她認為知恩圖報是應該的,你就應該讓給我一支口紅。這就是女留學生的全能自戀,她覺得事情應該按照她認為的那樣發(fā)生。
4
其實,生活中這樣的情況非常常見。我們對某些事情有著不加思考的設(shè)想。有些設(shè)想是符合現(xiàn)實的,有些則是我們非常主觀的認為。
那些與事實不符的設(shè)想,常常讓我們碰壁。但是,很大一部分人并不會覺得是自己的設(shè)想有問題,而是覺得外界有問題。所以常常就會有“這人怎么這樣啊”類似的埋怨。有的時候,我們甚至會覺得,所有人都他媽的有病,這世界簡直不可理喻。
處在這樣的困境里,我們往往覺得所有人都錯了,自己受了極大的委屈。可是,萬一是我們自己錯了呢?
5
心理學上有個概念叫“現(xiàn)實檢驗能力”,傳說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標志之一。這個概念的意思是,一個人能夠?qū)ν饨邕M行客觀的評估,適當?shù)貐^(qū)分內(nèi)心世界和外部世界的能力。如果缺乏這方面的能力,往往會扭曲現(xiàn)實。
“我認為”,是我們對現(xiàn)實世界的主觀加工,并不一定是事實。畢竟我們的視角有限,加工能力有限,所以“我認為”不一定是事實,這個我們必須承認。
不承認當然不會帶來什么壞處,因為你看不到壞處。但是,當你通過現(xiàn)實檢驗,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合理的想法時,你就會知道它到底給你帶來了什么麻煩。比如,兩個人溝通,一方覺得錯了卻不承認,而事實可能是你溝通的方式有問題。再比如,你認為一個任務對你太難了,但事實可能只是你覺得太難了。如果撇開情緒,從解決問題的角度出發(fā),想想完成這個任務需要哪些步驟、困難在哪里、困難有沒有辦法解決,你可能會發(fā)現(xiàn),其實這個任務并沒你想得那么難,甚至很好解決。
如果明白了“我認為”和事實是有差距的,就不應該再執(zhí)著于現(xiàn)實是否符合我的設(shè)想,而應該想我想的是否符合現(xiàn)實。
“我認為”這種隱性的底層表達,通常意味著不清不楚,或者和事實不符。“我認為”的和事實越不對稱,就會造成越多損失,浪費越多成本。認清事實,才能讓我們找到真正有效的現(xiàn)實解決方案。
我們只能在現(xiàn)實層面積累價值。而現(xiàn)實不吃“我認為”這一套。
每個人最自然的認知策略就是直覺,我們都一樣。所以,對每個人來說,現(xiàn)實檢驗能力都是需要練習的。我們必須不斷地去考量自己的看法是否客觀現(xiàn)實。這是一個過程,需要花費一些時間,但最終是可以習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