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產品介紹
? ? MONO是一個致力「抗擊無聊」的高質量文化社區,匯集了全網尖銳、前衛的內容生產者,以及數百萬敢于和無聊作對的年輕人。(來自百度)
二、 產品分析
1. 產品定位:一個高質量文化社區
2. 目標用戶:文藝青年、白領、學生等較高素質人群
3.行業背景
自2008年開始對成年國民的數字化閱讀方式接觸率進行調查,從2008年的24.5%到2014年的58.1%,增幅達1.37倍,并首次超過了紙質圖書閱讀率(58.0%)。數字化閱讀方式的接觸率近7年來呈現出跨越式發展的趨勢。(圖文來自新華網)
由此看來,數字化閱讀方式接觸率增勢迅猛。
隨著智能機的普及,數字化移動端閱讀已經成為了一種趨勢,人們可以在任何零碎時間里拿出手機閱讀。
與此同時,2015年我國國民人均紙質圖書閱讀量為4.58本,相比于很多發達國家人均閱讀量來說還是有不小差距。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大部分中國國民并不愿意花費一大把時間讀完一本書,而像雜志、公眾號這類的快速閱讀越來越迎合大眾的口味。
MONO抓住了國民閱讀數字化趨勢升高、喜愛碎片式閱讀的特點,緊跟時代,同時推出提高用戶粘性的社區,雖然產品小眾,但是口碑很好。
4.用戶細分
5.內容剖析
|PGC(Professional Generated Content)專業生產內容
MONO 中,PGC掌握優質內容核心,通過各個造物主輸出。造物主類似訂閱號,內容源自優質的作者或媒體。將各個造物主按照設計、影視、科普、藝術等多個領域分類形成主題站,便于用戶搜索。
例如,在“藝術”主題站里,可以看到“文藝評論”、“相聲大會”、“迷路”等造物主。
如上圖,造物主“迷路”圖標右上角加了“V”,而“文藝評論”沒有。這是因為“迷路”來自于MONO官方、站外網站或者微信公眾號。進入造物主的頁面后,會看到該造物主的簡介和網站鏈接、公眾號復制。(雖然個人認為這個功能很雞肋,但是或許是MONO與造物主之間的合作協議)而像沒有加“V”的“文藝評論”一類的造物主,是由MONO用戶申請創建的。進入造物主頁面之后,會看到該造物主的創始人。
總的說來,MONO是一個內容聚合平臺,來自站外的內容居多,但是MONO官方、原創的內容也在逐漸增加,PGC優質內容決定了MONO的優質性。不同于一些根據推薦機制推送首頁的內容聚合平臺,MONO的首頁來自于官方運營。首頁“早午茶”由官方推薦和運營的高質量內容來填充,每天早上九點和下午五點各推送一次,產品的調性被官方控得死死的。
|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用戶生產內容
PGC保證內容的高質量,UGC開展社區,提高用戶粘性。MONO做得很好的一點是將PGC和UGC劃分得很清楚,保證了流暢而優質的閱讀體驗。但是個人認為如果只有閱讀,用戶流失率將會升高,相比之下只做PGC的APP“one(一個)”就顯得更勝一籌。由于主題站里的高質量內容發布門檻很高,相應地,在社區里低質量內容發布的門檻就低很多,用戶可以隨意發布內容。所以MONO的社區是很有意義的,提高了普通用戶的參與感。UGC社區通過小組和活動引導用戶。
不得不說MONO確實是一款很有調性的APP,除了充滿美感的界面設計和高質量的內容,連主打的小組和活動都文藝氣息滿滿。MONO參與人數最多的小組“做日簽”、“做海報”,配以精美的圖片,讓用戶輸入文字,滿足了用戶發表心情感想的需求,也滿足了用戶對美的需求。
小組或活動,可由用戶自行發起,盡管比不上主題站內容的高質量,但是仍然沒有低俗謾罵的內容,并且有一些小組和活動仍然充滿調性,如“用三個字寫一個謊言”、“琵琶溯語”等,由此可見,MONO的用戶群體相對素質較高。
6.功能模塊
根據我的理解,大致分類如下:
即,“M推薦”里都是推送內容,“O發現”里的大部分功能都與“主題站”相關,“N社區”就是交流的地方,“O我的”自然是與個人信息相關。雖然細節部分有一些穿插,但是大體結構是這樣的。這是MONO做得很好的一個地方,將閱讀、主題站、社區、個人信息功能劃分清楚,不會讓讀者覺得結構混亂。
7.交互設計
如圖所示,MONO狀態欄、導航欄、tab欄均采用深灰色為底、白色文字,中間內容采用白色為底,配以黑色、灰色等顏色。MONO簡潔的配色以及優質且大量的圖片,使這個APP看起來質感很強、逼格很高,很符合文藝青年的口味。
8、營業模式:廣告+售賣物品
MONO有一個造物主“MONO廣告”,來自官方。廣告放在“M推薦”模塊里“早午茶”、“我的關注”、“猜你喜歡”的第一篇,圖片精美,在最小程度上降低了用戶體驗。圖片鏈接有物品售賣等信息,可以進行加入購物車、結算等操作。
三、 其他想法
|值得學習的地方
(1) 如圖所示,將排行榜與反饋放在一起,功能的優先級與功能之間的聯系得到很好體現。
排行榜里具有搜索功能。
當用戶找不到自己感興趣的專題、小組等,可以直接點擊“告訴我們你想看的主題站”提供反饋。
很多產品在單獨一個模塊提供反饋功能,或許大部分用戶只想用產品,并沒有那么多意愿去提供意見,就算有意見或許也因為懶而作罷。
而mono這里使搜索與反饋放在一起,減少用戶提供反饋經過的路徑,用戶體驗更好。
(2)“回到頂部”設置很人性化
如上圖左下角所示,在“M推薦”feed里,當把頁面拉到下面翻看feed時, “M推薦”變成“回到頂部”,方便用戶操作查看。
微信朋友圈和淘寶微淘都是feed,回到頂部卻是點擊標題欄,用戶學習成本比起MONO這種直觀的方式較高。MONO這種設計符合了“don’t let me think”的理念。
(3)小組、活動文藝新奇
如上圖,熱門里的“來,一起構建獨立書店地圖”、“哪個物品代表了一段青春”等,還有“做日簽”、“用三個字寫一個謊言”等活動非常文藝、小清新,這些活動能提高用戶的參與感、更有效地留住用戶,也很符合MONO的文藝小清新范,這跟運營人員的努力分不開。
(4)“早午茶”的精髓
早午茶為打開MONO第一界面,早茶在早上九點推送,第一篇是“MONO日簽”,下午茶在晚上五點推送,第一篇是“MONO詩+歌”,各自10-15篇文章,閱讀耗時約為三十分鐘。
·早午茶非常擬物化。早茶和下午茶都給人一種休閑愜意的感覺,是一種小資生活的體現。MONO將一天兩次推送命名為早午茶,無形中將早午茶那種愜意的感覺帶給了用戶,也提升了整個APP的格調。
·有利于培養用戶早晚兩次打開MONO的習慣。早午茶都是官方精選內容,或許在每天更新的時候也會帶來用戶更多的點擊率。
·防止信息泛濫。像很多閱讀類或新聞類APP,推送的文章和內容是無限的,盡管現在推薦機制很流行,但是無限量的文章會讓用戶難以選擇,或者閱讀的大部分內容都是低質量的。早午茶每次推送都控制為10-15篇文章,由官方嚴格精選,保證了高質量。同時,如果用戶仍然覺得不夠看,還有“我的關注”“猜你喜歡”等其他模塊里的內容。
|如果我是PM
(1)由于我沒開啟推送,每次關注新的主題站,系統都會發送如下圖所示的界面
如果我是PM,會設置一個“不再提醒”按鈕,每次新關注都會跳出這個頁面,讓人覺得很煩。如果MONO是固執地堅持要用戶開啟推送,如果這個頁面能有效提高推送率并讓用戶的點擊率上升,犧牲少部分的用戶體驗也沒關系。不知道像我這樣只接受微信等少數幾個APP推送的人是不是少數。
(2)打開MONO,會有很多高清精美的圖片出現,帶來了優質的用戶體驗。然而,享受美感的同時,流量也會耗費得很多。很多用戶表示只會在有wifi的情況打開MONO,但是MONO身為一個“閱讀+社區”APP,閱讀的場景一般發生在用戶的碎片化時間里,比如坐車、搭地鐵、等人的時候,并且這種時候手機上網通常用的是流量。對此,MONO設計了一個解決辦法:當用戶查看文章的時候,可以手動設置為閱讀模式,在閱讀模式下,流量的耗費會比普通模式少。
? ?如果我是PM,不管在feed流還是在文章中,可以設置一個省流量模式,減少一部分圖片,或者降低圖片的清晰度,取消自動動圖加載等。
(3)作為一個內容聚合性平臺,MONO的核心競爭力應該是優質精美的頁面設計和高質量的文章內容。然而MONO的文章內容均來自站外,非原創,少了一種“只有XX內容能在MONO上看到的”的獨特競爭力。
? ? 如果我是PM,會在平臺上開展活動征集用戶的文章,挑選好的放在feed里,或者簽約幾個風格獨特的寫手進行創作或連載等。
(4)MONO中含有一些爭議題材,下圖來自于iphone評級。
?通常,含有性、暴力等題材的文章噱頭更高,點擊率也更高,然而對于一個高質量的APP來說這些題材是否合適呢。
?如果我是PM,會嚴格控制涉獵這些題材的文章的數量與質量,不能讓讀者因為這類文章感到不適。同時,容易引起爭議的圖片堅決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