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前幾天由于一直學ruby,一直看完了入門課和元編程這兩本書,開始看的時候就給自己太高的期望,所以每天趕進度,前幾章比較容易,要做的任務也沒有做,就是簡單的看看,理解理解,看著很輕松。
? ? ? 可是到后來,越來越感覺很難,讀程序也讀不懂了,計劃也完不成了,為了趕進度,也是讀讀文章,代碼看不懂就不看了,一直到書看了一半,感覺自己收獲都是文字性的簡單的了解,而代碼依舊像天書一樣看不懂,這才感覺自己這幾天完全是無用功。
? ? ? 想想那幾天,自己一直很輕松的在看,只是簡單的文字性的了解,而從沒有深度思考,也就是說,這幾天的學習大腦一直處于舒適區,感覺自己在努力,每天也在按時完成自己的計劃,看著自己計劃的進度條,自我安慰。
? ? ? ? 可是我卻陷入了自己給自己挖的坑里面,看自己未知的知識,也就是ruby,就不應該停留在走馬觀花的瀏覽文字性的信息,更應該深刻的思考,遇到不理解的應該仔細的推理和理解。不應該讓自己停留在舒適區。
舒適區:對個人而已,沒有學習難度的知識或者習以為常的事務,自己可以處于舒適心理狀態。例如:看電影,看新聞等等,也就是圖中最里面的那一圈。
而由于前期的舒適區,造成的知識理解不夠深刻,加上后期的計劃嚴重拖延,又加上自己為了趕進度,自己又掉進了恐慌區。
恐慌區:超出自己能力范圍太多的事務或知識,心理感覺會嚴重不適,可能導致崩潰以致放棄學習,圖中最外面一圈。
? ? ? ? 就這樣,自己的自信收到打擊,還沒有入門就放棄了,回過來想想,剛開始的書中的例題和思考都感覺簡單,就沒有按照書中要求的練習敲代碼,到后來的急躁而看不懂代碼,從一個坑跳到另一個坑。
? ? ? 經過自我的反思,我始終沒有讓自己處在學習區,剛開始簡單的代碼,認為用手敲太慢而且浪費時間,所以,就給自己定了很多的計劃,而沒有仔細的敲簡單的代碼,其實,這就是眼高手低,繼而,感覺簡單,其實疏忽造成很多細節的不重視,沒有仔細看代碼的運行和處理,也沒有練習自己對代碼的感覺。
學習區:對自己來說有一定挑戰,因而感到不適,但是不至于太難受,也就是圖中中間一圈。
? ? ? ? 現在又得重新看,從頭學,仔細敲代碼,看著每一個代碼去,方法(函數),對象(變量)等等,在編輯器里流淌,計算出結果,我心理也是很自信,尤其是在在排除bug之后,自己的理解也更深一層,那種感覺不是只是看看就能體會的到的。
? ? ? ? 一個人來說,最理想的狀態是處于“學習區”,學習具有適當挑戰性的東西, 一段時間后,“學習區”會慢慢變為“舒適區”, “舒適區”越變越大, 而一部分的“恐慌區” 也會相應變成“學習區”。
? ? ? ? ? 這就是知識的迭代吧,從不理解到理解再到習以為常,最后融入到自己的體系之中,都是通過實踐,思考,再實踐,再思考中升級的,當體會到這種邏輯的時候,以后不管遇到多難的知識,你的心里就會自信的體會到這種過程, 進而,用這種方法不斷的自我迭代。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