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名臣曾國藩有寫日記的習慣,寫的內容多是對生活的白描:吃的什么飯,和誰說話,去了哪里,都一一記錄下來。然后回憶言行,發現哪點不符合圣人要求,就加以譴責,深刻反省。立志成為中國民國的模范蔣介石,從年輕開始就寫日記。有次他在街上,對面走來個美女,蔣介石有些心動。當天晚上,他在日記中寫道“見艷心動”,后面是“記大過一次”五個大字。蔣介石用這個方法與自己的毛病做斗爭。
以前,我也寫過日記,斷斷續續,內容都是流水賬,從起床開始到晚上就寢,事無巨細都記錄下來。人遇到問題第一反應不是從自身上找原因,而是外界。記了很長一段時間,并沒有幫助,我懷疑日記一點用都沒有,就放棄了。
去年開始重新寫日記。我開始思考,假如日記是對的,沒有問題,那肯定是寫的方法錯了。于是,我不再像流水賬一樣什么都記錄。而是有選擇記錄,并反思做錯了什么。后來寫多了,想的多了,琢磨出了屬于自己的一套日記方法。
回顧
一天結束后,躺在床上,開始像電影一樣回顧自己的言行。選取重要的部分記錄下來。這種記錄不帶有任何的情感批判,單純是毫無感情的記錄。比如,和別人討論工作,我會這樣記錄:和同事商討了關于成本控制的工作范圍,因為意見不同起了爭吵。不會在后面加情緒。只是寫實記錄事實真相,了解行為。
找出差距,分析原因
我的日記分成為人處事兩個類別?;仡櫵魉鶠楹?,與自己想象中的為人處事標準做對比,找出差距在哪里,然后分析原因。人最怕的是自欺欺人,寫日記最怕自以為是,覺得自己永遠是對的,陷入井底之蛙的陷阱。只有主動去尋找犯的錯,分析原因,這樣才能不斷地進步。
總結經驗
總結就是跳出微觀細節層面,從宏觀上看問題??偨Y在下次再遇到同樣的事情,應該怎么去處理。比如,反思和別人說話時,第一反應是反駁別人后,總結出即使再怎么不同意別人的觀點,也要先等對方把話說完,這是最起碼的尊重。
日記寫完不該扔在一邊,要定期回顧。每天我都會花5分鐘查看前一個季度當天的日記,每次查看都是一次反思。問自己當初的行為現在改善了沒有?如果沒有,是什么原因?多問幾個為什么,找出事情背后的原因。很多重要的反思,都是通過回顧才重新想起來。
反思畢竟是自身的經驗,是有限的,要時時警惕,經驗的使用也有范圍。我們可以通過閱讀和觀察別人汲取經驗。多琢磨一下,"他們為什么那么想""他們為什么那么做""他們為什么這么看"。也設身處地想,如果是自己會如何怎么處理。相互比較一下,找出原因,再學習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