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整理文件的強迫癥會間歇性發(fā)作,最近又犯了,今天翻到前一陣子做的內(nèi)部分享會PPT。因為一些原因,直到我離開都沒有分享,我不知道這是不是和旅行一樣,留下一個遺憾,才算是旅行。
這家公司的內(nèi)部分享會其實是以技術交流為主,在公司UI分享時從技術講到了生活,也因此我被點名成為下一期的分享嘉賓。同事們看到我的朋友圈,希望我能分享關于星巴克的相關東西,而我在分享會前一個周末約了三兩好友聊起了這事,最后決定加入些關于生活,再去引入星巴克。
我發(fā)朋友圈的頻率很低,應該以周為計算單位。內(nèi)容呢大概是參加星巴克咖啡教室的花絮、亂拍的風景照、每月閱讀清單、最多的非美食莫屬,那都是餐前神圣的儀式照,出于對美食的尊敬。
就這樣看似平淡無奇的朋友圈,同事覺得還算豐富,大概是因為我很少分享雞湯,我也從不在朋友圈抱怨。抱怨這種事情朋友圈經(jīng)常看到,我覺得說給最好的朋友或者對著某物吐露心聲就夠了,沒必要揭開傷疤給眾人嘲笑。
1、理想中的生活
曾經(jīng)想過到底什么才是理想的生活狀態(tài),最后想到的是:
“ 規(guī)律的早睡早起后,伴隨著喜歡的音樂緩緩起來,洗漱后,簡單的拉伸運動或是周末可以跑步,亦或是騎行。
之后,工作日開車去工作,上午和大家談創(chuàng)意,下午和團隊一起忙碌。下班后學習新的東西或是和三五好友在咖啡廳相談甚歡。回到家,沖個熱水澡,寫上一些瑣碎,看看書,再安然睡去。”
這個算是我喜歡的一種生活狀態(tài),你理想中的生活狀態(tài)是怎樣?不妨停下來,想一想。2、
2、沒時間怎么去生活?
理想和現(xiàn)實總是有些差距,曾經(jīng)有朋友問我,你不是每天還和我們一起開黑,怎么還讀了這么多書,還追劇。
其實他們沒看到的是我利用坐公交的時間看書,每天睡前也會閱讀個幾分鐘,或是幾十分鐘。我還有一個一心二用的壞習慣,在開黑的間歇時間,邊追劇。我有兩個手機,一臺電腦,經(jīng)常三屏同時開啟,做不同的事,前提是盡量都不互相影響。
工作和生活能否平衡,更多的是取決于個人心態(tài)。畢竟工作也是生活,合理的安排時間去生活。
3、工作之余該如何去生活
首先應該審視自己的追求,控制自己的時間,有規(guī)律地去生活,控制碎片化時間,專心學習的時候盡量不要拿起手機,找時間讓自己獨處,甚至是去冥想。
也可以有羅列生活清單、愿望清單的習慣。重要的事情先做,完成后可以給自己個小獎勵。例如,有時候我寫完一篇文章,不僅有成就感,我還會給自己加餐或是其他獎勵。
關于清單和時間管理,我推薦這四個個人覺得比較好用的app:
(1) ihour
這款app是可以給不同事項紀錄所投入的時間,比如每天背單詞,可以設定計劃,每天投入的時間會累積,還會有不同的成就,另外可以計算不同事項所花費的時間占總時間的百分比。
(2)playtask
這有點像游戲的app,可以設定副本任務,例如閱讀十分鐘設定為任務,完成后獲得成就值。
另一個設定是欲望,成就值就是用來消費欲望。就像我上面所說的,完成清單可以給自己一個獎勵。當你完成學習,就可以打一把lol。
(3)Do!Spring Pink
每天都會有未完成的事項,想做的事。這款app就是你生活中的 to do list。每完成一項,點擊即可劃掉,特別喜歡這款app的音效,有紙質(zhì)般的聲音。
(4) tick (嘀嗒)
番茄鐘app:番茄鐘,是指把任務分解成半小時左右,集中精力工作25分鐘后休息5分鐘,如此視作種一個“番茄”。哪怕工作沒有完成,也要定時休息,然后再進入下一個番茄時間。收獲4個“番茄”后,能休息15至30分鐘。
這款app對于我這種喜歡時間管理,又喜歡合理安排的人來說,絕對是福音。
4、生活可以是無框架
朋友圈有不少好友都去過印度,她們有人說,印度人不喜歡活在時間框架里。
“你可能約了一個印度朋友,而ta 在某個時間maybe會出現(xiàn)。”
這種生活方式對我們來說似乎很新鮮,我聽到的時候是呆住了,后來不經(jīng)意的笑了,這似乎又是一種很奇妙的生活狀態(tài)。
“你在印度有時候是買完車票,卻不知道車何時能到站,何時能發(fā)車。”如果我在國內(nèi)遇到這樣的情況, 我想我會發(fā)瘋。
5、生活也是一種堅持
21天養(yǎng)成一個好習慣,而堅持下去需要N個21天。
我一個堂姐,每天堅持晨跑,現(xiàn)在連續(xù)跑了20幾周,也就是半年左右,偶爾因臺風或其他突發(fā)情況中斷,但可以說幾乎說每天都在運動。這種堅持就不僅僅是21天。
我在國慶的時候因為報名了一場線上馬拉松,為了完成任務,加入堂姐的晨跑計劃,我一個大男生活生生地被她打敗了,耐力不如她。晨跑卻是很舒服,能看到天未亮時的風景,回程還能看日出,有些風景就只有清晨才能欣賞到獨有的美麗。
如果你早起也有了更多時間可以支配。
6、不要羨慕,去行動!
前一段時間,在微博看到一段話:
“你想養(yǎng)貓,嫌鏟屎邋遢;你想養(yǎng)狗,又覺得遛狗麻煩;你想養(yǎng)她,卻覺得掙錢辛苦;因為怕一生碌碌無為,只好安慰自己平凡可貴。”(原諒我看到的是沒有署名的,不知是誰寫的。)
有次,聊天時,朋友說好羨慕A君那樣,有一份喜歡的工作,午餐吃著自己做的便當,晚上還去不僅運動還學習。
我說,你不要去羨慕,你也可以的。他想都不想就回我,我和他不一樣,我是沒法有這樣的生活。
我后來想想,也是,每個人都有不一樣的生活狀態(tài),只不過你不能停留在羨慕,你可以去嘗試擁有自己的生活方式,讓別人去羨慕。就像是,我只把咖啡當生活的一小部分,卻有人羨慕我這樣的狀態(tài),好像咖啡提升了我的生活品質(zhì)。
7、多讀書成為更好的自己
我曾經(jīng)被問過:“讀書有什么用呢?”
想了許久,我回答:“ 就像你成長需要米飯,而書能成為你的精神糧食,所以你吃飯有什么用呢? ”
我妹妹因為一本書,有了一個讓人羨慕的生活狀態(tài)。她讀了《當你的才華還撐不起你的夢想時》之后辦了健身卡,也開始注重飲食,嬰兒肥的她,瘦下不少。另外還買了更多的護膚品,她說要對自己更好一些。要不是工資有限,不然還想報個英語班。生活的驚喜就是這樣等著你去發(fā)現(xiàn)。
我發(fā)閱讀清單的時候,也會有人問我,能不能推薦幾本書給他,我會仔細斟酌一番,推薦他可能喜歡的書,就在我曬閱讀清單的這兩年里,我發(fā)現(xiàn)生活中同頻的人似乎也越來越多,似乎我們都成為了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