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需要儀式。恰當(dāng)?shù)皿w的儀式,能提醒我們專注于此刻,也會幫你在內(nèi)心積蓄力量。儀式感能演化出來的時間感、存在感、被需要感,讓人不再孤單。
盛大的典禮、莊嚴(yán)的殿堂、浪漫的邀約……你以為,儀式感就一定只存在于那些宏大場面、重要事件之中嗎?或者必須精心準(zhǔn)備、花費頗豐才能制造出儀式感來嗎?
非也!
提起儀式感,我眼前閃過更多的,是那些沉淀在以前舊時光里的微小細(xì)節(jié),是老媽送給我們的閃耀著溫暖光斑的小日子影像。
01
小時候我家在北方農(nóng)村,我們幾個孩子每年過生日的時候,媽媽都會記得給我們煮雞蛋。中午,陽光灑滿一炕,媽媽站在炕沿邊,把一個煮熟的雞蛋從炕沿往大炕里邊扔,雞蛋就會嘰里咕嚕的亂滾一氣,媽媽一般還會饒有興致的念叨:“滾災(zāi)、滾災(zāi)!所有災(zāi)星都滾開!”然后,把滾過的雞蛋鄭重的交到壽星佬的手里,眉開眼笑地說:“吃吧!吃完了一年平平安安的!”
你能想象得到嗎?那個時刻,在其他姐妹羨慕的注視下,壽星佬的內(nèi)心是怎樣驕傲而幸福!那是獨屬于他的特殊日子里的神圣一刻。
02
八十年代初,我家有了承包田,雖然爸爸在外地上班,家里就媽媽和我們姐妹三個,但是我們在媽媽的帶領(lǐng)下也學(xué)村里其他人家一樣拿出一塊好地來種棉花,這是技術(shù)活也是辛苦活。為了干出個樣子來,一家大小起早貪晚、流汗流淚。媽媽早就扔掉了女人的溫婉,咬緊牙關(guān)每天在地里拼命,我們姐妹所有的假期也全部扔到了地里。挑水、打藥、撒肥,一遍一遍給每一棵棉秧掰椏子、掐尖、打葉子、捉蟲子,下暴雨的深夜跑出去為棉花地開溝放水。。。。。
所有辛苦的回報就是秋后賣棉花換回家的一大沓鈔票!媽媽不動聲色地悄悄攢著、攢著,一直到錢足夠厚了,才在爸爸回家的一個星期天,把一大家子人聚在一起,把所有的錢一下子都拿出來,一張一張數(shù)給我們看!我們興奮地驚呼:“媽,我們從來沒見過這么多錢!”媽媽笑著答:“我也是!”然后,她把錢全部放在我們的小手里,讓我們姐妹挨個自己數(shù)一遍!
你能說,這個數(shù)錢的過程,不是一種神圣的儀式嗎?這正是對過去一年所有辛苦最溫暖的慰藉,也是對下一年繼續(xù)努力的最有力動員啊!
03
每年春節(jié)之前,家家戶戶都要進(jìn)行大掃除。我家也不例外,幾個姑娘在老媽的帶領(lǐng)下擦玻璃、掃房子、洗床單,忙得不亦樂乎。
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清洗我家碗櫥的過程。碗櫥雖然出自鄉(xiāng)村木匠之手,但卻古香古色非常漂亮。它是對開門的,中間分成幾層來放盆盆碗碗。平時,我們給它每層都墊上掛歷紙或者硬塑料,臟了就擦擦了事??墒谴汗?jié)前,就必須挑個風(fēng)和日麗的大晴天,幾個人抬著,把它從廚房“請”到院子里。撤掉墊了一年的紙和塑料,用硬刷子、軟布一遍一遍仔仔細(xì)細(xì)地把里里外外油污臟漬清洗干凈,再刷上一層清漆。這時的碗櫥再次煥然一新,然后像個新嫁娘一樣,被我們鄭重的重新安置在堂屋里,它通身的光輝讓整個屋子都變得亮堂喜慶起來。
所以,你能說,清洗這個碗櫥,不是一種儀式嗎?它以它的華麗變身,喜氣洋洋地告訴我們,春節(jié)馬上就要到了!
04
每年過年我家都要燉一只雞,這是一道讓全家都向往好多日子的大餐。那時候,雞腿肉又厚又香,最受孩子們的歡迎,但是媽媽總是把兩個雞翅放在我們大姐倆的碗里,眼睛放光的說:“吃吧,有吃了翅膀,將來都長本事,飛得遠(yuǎn)遠(yuǎn)的!”
我從來沒在別人家里聽到過這種說法,但是媽媽一年一年的堅持,讓我們覺得吃雞翅膀就是對未來最美好的祝愿!
你說,這是不是俺老媽自創(chuàng)的一種儀式?媽媽就是要借由它來督促鼓勵孩子們,要努力、再努力,別局限于當(dāng)前的貧困、辛勞,而是把成長的視線放到無限高、無限遠(yuǎ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