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十多年了,我一直被好友說生活在一個保護良好的環境中,沒有那么激烈的人事斗爭,大家和睦相處,一起八卦,一起加班,直到有一天,朋友圈的出現,讓我們發現了天天見面的同事下班后的另外一面。
我們部門來了個新同事,每天在朋友圈非常工整的發文章,時而感慨,時而炫富,級別一天高過一天。要知道我是個上海妹子,可我有顆東北爺們的心,對于無病呻吟和華而不實,實在是接受度很低。終于有一天,我忍不住,關閉了對這位朋友的關注,于是發生了下面的對話:
A:你為什么關閉了我的朋友圈關注?
B:有嗎?我不知道!
A:……是的,你關閉了
B:(難道時刻被監視?我思考了10秒鐘,找了個自鳴得意的理由)哦,可能我兒子拿我手機,不小心誤操作了吧。
A:……你……(持續了10秒鐘后掛機了)
然后我就沒有在朋友圈看到過她任何消息。
每周的例會照常進行,自從她入職以來都莫名喜歡挨著我邊上坐,顯得特別熱絡,時不時的還和我勾肩搭背,邀請我吃飯,生日給我送花。我總是婉拒,時常哭笑不得,幾次明示暗示,無果。可是自從朋友圈關閉事件之后,開會時她特意找了個很遠的地方,不特意去看,就不會關注到對方,總是出一些問題想要刁難與我。我一開始不以為然,可是太過熱情,或者故作冷漠,都會給人不舒服的感覺,我想或者我應該做些什么。為了一貫的團隊和睦,我特別在工作午餐的時候坐在她邊上,希望通過交流,或許能化解。寒暄了兩句之后,再無話題,我突然發現,其實大家能聊的真的不多,或許除了工作,就是朋友圈的事情而已。
在過往的經歷中,我發現很多人并不了解和人相處時候的距離應該如何保持,如何推進,如何規避不必要的跨界。就像我這位同事,她總是不合時宜的時候提出一些想法,拒絕好像太過冷漠,接受,自己也覺得別扭。
就像這開播了10年之久的朋友圈大戲,有些人覺得那是一個秀場,秀名牌、秀豪車、引來無數羨慕的點贊后自然虛榮心滿滿;有些人覺得這是個記錄生活的直播間,旅游、開會,凡是能拍照的絕對不漏發地址,生怕下一秒在地球消失了一樣。有些人總是潛水,默默關注別人的朋友圈,那些無意中對比帶來的快感或者嫉妒,總是能刺激無聊的生活;而有些人總是特別在意別人對他的關注,似乎這就是他唯一的舞臺,缺席一位觀眾將是巨大的損失。
或許我不該拉黑她,我事后有這樣想過,或許是我的舉動刺激到了她敏感的神經,還是我的神經太過大條。在我看來,相處的距離隔著一個朋友圈剛好,可以自己盡情表現,暢所欲言,想屏蔽一些人,就屏蔽一些人,不用為難別人,也不用委屈自己。要知道,朋友圈是個工具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