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工作法》02番茄工作法的方法使用策略

大家好,我是肆意號船員的蔡燕鳳,要想讓自己做出更好的選擇,唯一的方法就是讓自己變強。

上一期我們了解了我們的大腦結構認知,番茄工作法的可以應用的場景。有效的應用番茄鐘告別拖延。

那用了番茄工作法效果如何呢?有的朋友是用手表計算25分鐘。可是正確的用法是借助廚房定時器,做記錄表格,還有每日的回顧,這樣可以避免你漏掉事情,還有改進你的每天的新流程。

這一期我們要帶你了解的是番茄工作法的使用方法和工具以及番茄工作法的常見問題。

首先我們要了解番茄工作者的一天具有5個階段。

開始時:計劃和跟蹤

計劃:在一天的開始,從活動清單表格當中提取最重要的活動填寫到今日待辦的表格中,這就是你當天的自我承諾。

跟蹤確定當天活動后,開啟25分鐘的番茄鐘,從第1項活動開始進行。一個番茄鐘就是25分鐘。在25分鐘內你要收集一些過程的記錄,比如計算遇到的中斷次數。

結束后:記錄,處理,可視化

記錄:在一天結束時把當天收集的數據歸檔寫入“記錄”的表格。比如說記錄的中斷次數,就把中斷次數寫下來。

處理:從所記錄的數據中提取有用信息。例如可以計算在每個25分鐘的時間段,平均遇到幾次中斷。

可視化:最后將信息以某種方式組織起來,從中找出改進流程的思路。因為如果你想獲得最適合現實情況的工作習慣,在自我調節的過程中,基本上每天都有做這樣的回顧。

總結一下。在每天開始時進行計劃,跟蹤。每天結束時進行記錄處理和可視化化,在兩者之間進行對25分鐘周期循環的跟蹤改進。

本章還有一個周期流程叫戴明循環。也稱品質管理循環或p DC a循環。它是一個解決問題的周期流程。

戴明循環分為4步:計劃-執行-評估-應用。

什么意思呢?

計劃:定義預期的結果,以及達到它所需的流程。

執行:實施該流程。

評估:對流程進行衡量,比較實際結果與預期結果,找出差距。

應用:對差距進行分析,找出問題根源,以圖改進。

這一系列的計劃監控衡量和改進也正是番茄工作法的核心,番茄工作法是一套典型的pd CA流程,在每天早晨確定要做哪些工作,跟蹤什么,然后貫穿全天的跟蹤事件。在每天結束時,將當天的跟蹤數據與最近幾天的數據,以及事先的期望值進行比較,問問自己有沒有努力完成早晨在今日待辦表格上承諾的活動呢,然后想想如何改進明天的流程,每天重復這個循環,對流程進行改進。


現在我們了解了番茄工作法一天的進行流程和周期流程。

那番茄工作法的工具都有什么呢?簡單易用的工具可以簡化方法

番茄工作法只需要一支鋼筆,一枚廚房定時器,還有三張白紙。

有的朋友會在問,計時器可以用什么計時器呢?其實我覺得都可以吧,主要是為了培養條件反射有好處。可以是機械廚房定時器,數字廚房定時器,沙漏也可以,或者是手機的震動鈴聲。計時器的影響力很大,相信用不了多久這個動作,就能幫你找到感覺,保持你想要節奏。

那三張白紙的用途如下。

第一張“今日待辦”表格:填寫今天日期,你的名字,列出打算在今天進行的活動。每天早上這張紙都要換新的。

第二張“活動清單”表格:填寫你的名字,列出最近要進行的活動,隨想隨填不用刻意,同一張活動清單的表格可以用很多天。增加新的活動活動已完成的劃掉就可以。

第三張“記錄”表格:記錄所采樣的流程記錄,以便對流程進行改進,同一張記錄表格可以用很多天。以方可以比較每天的跟蹤記錄。

好了,這個時候我們已經知道了,番茄工作法的流程還有工具使用。接下來我們要做的事,自己動手啦!找一支筆,一張紙,一枚廚房定時器。

這個時候,我開啟5分鐘的番茄鐘。開始我當下要完成活動清單。

在頂端寫下標題“活動清單”。

1客廳整潔。今天。2啟航店對數。25號前。3德政店對數。4,6分鐘語音打卡……

把你今天要完成的活動全記下來,無論是否重要,不必考慮重要的程度和優先級,只寫活動完成后的狀態和完成時間。也不用考慮是否別人能理解,最重要的是自己能看懂。。

當然啦,僅僅整理出一個長長的工作清單是不夠的,關鍵在于選擇。在當下的時刻,我決定進行一項活動等于決定不去做我積壓清單里的其他活動。可以在早晨的時候心中讓整個工作清單選出最重要的一項活動,將最重要的活動排到第1位,并全力以赴的去做。你會享受到一種腳踏實地的安全感。

接下來就是做一張今日待辦表格。

使用番茄工作法又找到起點就變得簡單了,在一天開始的時候從我的活動清單表格里選出一些最重要的活動,填到今日待辦的表格中。當然啦,活動清單表格,你的事情別一股腦的抄進今日待辦的表格里。今天的番茄工作法有一定的目標導向,量力而為的選擇,今天能完成的活動這就是你的承諾哦。

活動清單表格和今日待辦表格的區別在于,活動清單是傳統工作清單,而今日待放是今日我們所提取的承諾。這兩項必要的策略可以保證你做正確的事情,現在就做并全心全力的投入你的工作,他們可以幫你明確目標,增強個人的控制。

然后,在今日待辦的表格上,將你已經完成的把它劃掉就可以,其實這些都可以貫穿我們的生活,比如我們去購物,如果我們把要去超市購買的東西一一提前列出來。那我們就不必擔心我們漏掉了什么。還需要再多花些時間再去購買。

我們知道25分鐘內我們需要做到集中,專注。那番茄鐘20分鐘響鈴了,表示你已經完成了一個番茄鐘。這個時候我們可以休息一下。休息時間可長可短,我一般都用10分鐘休息。

番茄工作法主張在25分鐘時間段內專注進行高質量工作。接著進行適當時間休息。休息時間做什么呢?方式很多,但主要目的是讓大腦充電,并且對之前的吸收的知識進行后臺處理,所以這個時候不要在休息的時間,打電話或者是玩游戲,這樣終會造成你額外的壓力。理想的休息應該是5分鐘,但我不確定5分鐘可以真的睡著,但是你可以訓練自己真正的放松。

在休息之后,你可以決定是否繼續繼續進行同一項活動,還是切換到另一項。這個時候切換是因為重要程度有所改變,也可能是因為上一項的活動已經完成。

上面已經分析了活動清單表格和今日待辦表格的使用方法。我們不要忘了結束一天的工作,你又馬上進入記錄階段了,記錄和處理。首先將你開始跟蹤的數據復制到記錄的表格。剛開始使用番茄鐘的時候,我們可以只跟蹤每天完成的番茄鐘數就可以,所以表格第1項可以是日期第二列是番茄鐘數。每行代表一天同一張記錄表格要用很多天哦。這些工作的數據可以寫這里的工作方式,而且有助于提高生產力。

不管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有持續改善。持續改善本身是一種工作方法,也就是說隨著時間的推移,讓好的更好。

舉個例子。我的工作周期是30分鐘。但是通過我反復的質量,一天可以完成多少個周期,把數字與我預期的進行比較,結果發現實際完成的周期數太少了,所以我決定縮短周期的長度,一個番茄鐘為25分鐘。就是在分析的基礎上改進方法是以自己為起點進行增量升級。

所以此時此刻我們每天需要對自己有一個承諾。一個番茄鐘,一個活動,一個目標。在番茄鐘內我不關心過去和未來,我只專注于當下任務,做到集中和專注。

比如我每天都會計劃。每天三個番茄鐘學習,可以閱讀,可以是學習一技能。

工作的時候也可以利用番茄鐘,在一個番茄鐘完成后,告訴自己要休息了。就是這么簡單啦

接下來我們總結一下。這一期分享的是番茄工作法的方法。從開始到結束,從計劃跟蹤記錄處理到可視化。還有周期的流程從計劃執行評估到應用。還有番茄鐘工作法使用的工具,一支鉛筆一枚定時器,三張白紙,(分別是活動清單表格,今日待辦表格,記錄表格)。給自己設置一個小目標,每天至少學習一個番茄鐘,兩周為一周期。尋找適合自己的方法。相信自己,加油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