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書上的寫作者,每天都在花大量的時間寫作,每天耗費的用戶總時間估計有幾年。
簡書上每天產生著成千上萬的文字,連首頁推薦的,我們都看不完。
我已經連續寫作40多天,寫了45篇文章。雖然我的初衷是通過寫作來幫助人,但還有很多文章對別人幫助不大,對自己幫助也不大。
忍不住會反思:我們是不是寫太多了?
寫作應該是一種生產力。
因為節省別人和自己的時間,是最大的美德。
本來我們可以花幾個小時的時間陪家人、學習,卻用來寫作。這段時間的機會成本,必須要轉化為一種生產力。無論是轉化為對別人的幫助,或者對自己的提升,都必須要轉化。
而如果我們寫的東西,沒有任何生產力,不僅對自己沒有提升,對別人沒有幫助,而且還浪費別人閱讀的時間。這將會破壞簡書的生態環境。長此以往,簡書會變成一個小型的“互害型社群”
當然,我沒有辦法去要求別人怎么做,只能從自己做起。
亞當斯密在《道德情操論》中,提出一個概念,叫涌現。
真正的社會進步,必須是這種民間自發組織出來的涌現的結果。
你不用干什么大事,只要從一言一行做起,見到好事就鼓掌,見到壞事就說話,這樣無數個你一起,通過涌現的辦法,就能改變世界。
因此,我呼吁,回歸本質,把寫作當成一種生產力。
而從今天開始,我也不再寫一些看似有用,實則無用的文章了。要讓每一篇文章都有生產力,結合自身,結合工作,結合愛好,重點寫五類文章。
1、讀書筆記。
2、個人知識管理,工具方法介紹。
3、關于寫作。
4、關于管理。
5、哲思。
前三種文章希望對別人有幫助,后兩種文章希望對自己有幫助。
Ma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