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看到了一個人表達過這樣一個觀點:多年之后,中國一定是全世界最大最好的人才庫。
他得出這個觀點的原因就是,現在中國父母對孩子投入的教育資源的總量,在培養孩子的問題上,那種瘋狂投入的態度,全世界就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可比。
沒錯,就在我的身邊,很多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問題從來都是毫不猶豫,全力以赴,不想讓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是無可置疑的好事,但是我們有的時候卻做了一些不太合適,甚至是過份的以身作則的教育。
你的身邊或者就是你本人是不是這兩種類型的父母?
第一種,直升飛機型的父母。這種父母就是每天都盤旋在你的上空,時不時的就會提醒你做這做那,一會告訴你該寫作業了、一會告訴你去練琴吧、一會建議你應該選擇那個專業……
第二種,溺愛型的父母。這種父母他們放任孩子,不管孩子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情,他們都不會責怪孩子,他們不但不會說孩子,還會夸他們的孩子是最棒的。
你認為這兩種父母哪種教育理念是正確的?很遺憾他們的理念都有問題。你仔細想想,他們的理念其實都是父母自身的理念,然后把這種理念強加給自己的孩子,讓孩子完成自己沒有完成的遺憾。
直升機式父母,他們渴望成功,于是就把自己的孩子嚴加管教,希望能夠用自己的理念教育出自己滿意的孩子,來證明自己的成功。
溺愛式家長,就是本身可能被工作,被生活壓迫的感到疲憊和厭倦,所以他們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活的那么辛苦,他們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幸福,所以他們更強調自由,放任孩子。
說得刻薄一點,這兩種父母都在孩子身上彌補自己缺少的東西??墒?,你要知道,教育不是計劃經濟,能夠按照你制定的完美計劃控制最終的產出。
我們在小的時候可能總會聽到長輩們這樣說:我們那個年代是什么什么樣的……你們應該怎么怎么樣……他們總在用適合他們那個年代的方式方法來教育這個時代的我們。其實每一個時代的人,都有自己那個時代的經驗,都有屬于自己這個時代的理念。
做為父母,我們既不要做直升飛機型的父母,每天都在孩子的上空盤旋,也不要做溺愛型的父母,放任孩子,溺愛孩子。我們最應該做的其實就是能夠為孩子提供一個適合他們成長的環境。
然后我們父母在這個適合成長的環境里,做一個麥田守望者,就在那混帳的懸崖邊。我們的職務就是在那守望。要是我們的孩子往懸崖邊來,我們就把他捉住,告訴他們那是致命的錯誤。作為家長,如果我們能夠做一個成功的麥田守望者,就是對孩子成長過程中最好的陪伴。
所以如果你現在也為人父母,就不要再用我們父母教育我們的那套方法來教育我們的下一代;我們不要再把我們認為好用的理念,強加給我們的孩子;我們更不要把我們的愿望和使命強加給我們的孩子。
記住,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最重要的是要孩子最終成長為孩子自己,而不是父母的2.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