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們常說“活到老,學到老”,可是如何學習,如何讓學習的知識為生活工作服務,如何成為更好的自己。《終生成長》也許可以給我們一點點啟示。
無論是性格開放還是內(nèi)向的人,都有自己處理問題的風格,但并不一定性格開朗的人就在處理問題時可以占的先機,因為每個人擁有著不同的思維,一種是固定性思維,一種是成長性思維。固定性思維的人那怕成績再好,也會一不小心禁錮于現(xiàn)在的“完美”狀,因害怕失敗而不愿接受新事物,而擁有成長性思維的人,那怕知道會出錯,獻丑,也想去挑戰(zhàn)一下。
什么是成長性思維?簡單的說,就是讓人不斷發(fā)掘自己的潛力和智力,并不斷提升自己的一種思維方式。它關注于“自己在做什么”“自己該怎么做”“自己獲得了什么”。
擁有成長性思維是種怎樣的體驗。一是不斷學習和嘗試新知識。基因只能說明我們是否夠聰明,但思維的前進才能讓我們不斷的提高,“教育和練習可以帶來智力上的根本改變”。二是人無完人。有時候我們會發(fā)現(xiàn)身邊成績好的同學,可能不太愿意去接受新鮮事物,怕自己會“丟面子”,而成都普通的同學反而爭先恐后的去嘗試,也許是“好同學”這個榮譽的優(yōu)越感讓他們覺得“現(xiàn)在的我已經(jīng)完美了”,而“不完美”的同學卻抱著“破釜沉舟”的心態(tài)大膽去嘗試新知識,并獲得更多成長和收獲。三是相信潛能的存在,原來你很不一樣。借一段網(wǎng)絡上的心靈湯藥解釋就是“船停在碼頭是最安全的,但是那不是造船的意義,人呆在家里是最舒服的,但那不是人生的意義,最美好的生活方式,莫過于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奔跑在理想的道路上。”四是接受失敗。擁有成長性思維的人,不會把自己關在失敗的籠子里,因為失敗而轉牛角尖,更不會因為一次失敗而給人生下定義,成長性思維會帶著人走出過去,積極面對以后的挑戰(zhàn)。
沒有真正的天才,也話他們只是比你多一點點的天賦,而想要成為一個成熟而智慧的人,需要一生的學習,因為出色的人總是愿意花更多的時間去學習和嘗試,在最大程度上的拓展自己,其實我們都是普通人,只是思維不同。
原來一個人天生的條件,并不能決定她最終的高度,只有強大的自律和內(nèi)在的驅動,才能把人帶到更換好的地方。
——嚴歌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