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曾經以為培養寫作的習慣,會像養成跑步的習慣一樣,只要身體習慣了,繼續下去就會成為一種自然反應。
可現實卻完全不是這樣,寫作不只是在電腦前冥思苦想,關鍵是得有東西可寫。很多時候我們會發現自己有限的大腦里,可寫的東西越來越少,這是因為我們書讀得太少?還是我們看世界的方法不對?
美國人氣作家安.拉莫特的作品《一只鳥接著一只鳥》,深入淺出地再現了自己從一個寫作菜鳥到資深作家的心路歷程,告訴我們:寫作不是簡單的事情,要堅持下來更非易事,但用對方法,便能讓我們找到一條適合自己的路。
我們把寫作看作升級打怪的游戲,一起來突破十級關卡吧。
第一級 動筆
回到最初的問題,當我們覺得沒什么可寫,也不知道怎么寫時,該怎么辦?
我們要做的,就是腦洞大開,不要限制自己的想象,回想熟悉的每一件事,不管寫得怎樣,就是要寫下來。然后,順藤摸瓜地擴大范圍,就會發現要寫的東西不斷增多,有時層出不窮。
和其他習慣一樣,寫作也要有儀式感,每天在固定時間坐在書桌前,不要一開始就期待靈光乍現,在最終得到想要的效果前,只有多次嘗試。在嘗試的過程中,不知不覺靈感就會慢慢冒出來。
第二級 寫短文
寫文章的過程常常像夜間開車,雖然你的視線只達車頭燈照得到的范圍,但你還是能這樣走完整段路程。我們不需要看到終點,開始寫了之后,順著情節或人物變化,按部就班地寫,就像空中飛過的鳥,只要一只鳥接著一只鳥,就能寫出500字的短文。
第三級 盡情地寫
很少有作家一開始就非常清楚要寫成怎么樣的作品,有時候直到寫完才會恍然大悟。寫作有時候是一件煎熬的事情,但我們渴望通過寫作看清世界,所以痛苦的事情也會變得很快樂。我們能做的就是暢所欲言,無所顧忌,不要擔心寫得很爛,只要盡情地寫。
第四級 迅速成像
當完成初稿時,你的頭腦中就有了一幅完整的照片,雖然在它成像之前,你還不知道照片的真正模樣,只知道自己對著感興趣的景物,按下了快門。但成像之后,你就會發現在照片的角落里有你沒留意到的細節。在埋頭寫作時,你只注意局部,看不到整篇的構圖,一不小心就會有漏洞,所以需要在完成后,作一個通篇的結構修正。
第五級 塑造角色
如果每一個角色的內心是一塊秘密花園,里面生長著多姿多彩的植物,我們要寫的不是花園的盡善盡美,而是要看到它的獨特之處,包括籬笆上的洞,或者枯萎的落葉,這些才會讓花園變得更真實。
角色也是同樣,有自己的特色,才會顯得豐滿。要使文章具有生命力,還要創造角色之間的鏈接和互動,就像每個花園之間都有小徑相連,才會有靈動感。
第六級 鋪設情節
我們不需要預設情節,情節是從角色身上慢慢生發的,只要將注意力放在角色身上,自然而然必定會發展成情節。
要注意推動故事情節向前發展。給它一些戲劇性的設定,有背景有高潮,矛盾沖突越明顯越能抓住讀者眼球,但要記得最終告訴讀者你想讓他們明白什么。
第七級 讓對話抓住人心
角色之間的對話應該有趣和簡練,這需要我們不斷練習對日常對話的濃縮與加工。好辦法就是多聽聽別人聊天,并試著把幾分鐘的談話,濃縮成一個句子,并保留核心思想。但是我們心里必須清楚,通過這個角色的對話,我們要讓別人記住的是怎樣的人。最后,對話是否有了抓住人心的力量呢?大聲念出來,聽聽你寫下來的對話吧。
第八級 記錄卡
這個技巧很好用,在你的口袋里隨身放上空白記錄卡,當你有感悟時及時記下來。然后在書桌上放上這些卡片,當你思緒打結時,翻閱這些卡片,很可能就會帶給你靈感。
第九級 寫作群
寫作是件孤獨的事,所以我們更需要志同道合的朋友,就像貓群那樣,大家互相鼓勵,分享經驗,總結不足。有這樣溫暖的團隊在,寫作也可以不孤獨,畢竟,一群人可以走得更遠。
第十級 尋找你的表達方式
剛開始時,我們會不可避免地套用他人的風格,讓自己感覺安全舒適。但是僅憑模仿是不可能超越的,也變不成你自己的風格。
我們不要忘了寫作的初衷,是為了用自己的視角看世界。越了解自己,我們就會越了解這個世界,我們要有勇氣揭開傷疤,看清自己是誰,也要去看到這個世界的丑陋與可愛。
寫作這條路很漫長,我們必須心甘情愿地付出努力,不要擔心只付出而沒有回報,某一天你會突然發現從量變到質變的節點就出現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