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一個人問教堂的牧師,你為什么把手放在衣服里面?
神父伸出一只手,手里有一張字條,上面寫著:“我是道路,我是真理,我是生命,我是一切。“
那另外一只手里有什么呢?
神父又伸出另一只手,手里的紙條寫著:”我是一粒沙子,我在這世界上什么都不是。
2
喜悅來敲門,神父很歡迎,并邀請喜悅坐一會,喝一杯。
悲傷也來找神父,神父一樣歡迎,請悲傷坐下來,喝一杯,聊一聊。神父問悲傷:“背后想要帶給自己的禮物是什么?”
人們總是面對愉悅的情緒時很喜歡,當出現(xiàn)憤怒、恐懼的時候,不容易接納這樣的情緒。但是當你可以面對這些情緒,看到他,陪伴他、在一起的時候,你的內(nèi)在生命才會更完整。當我們可以與各種情緒和諧共處時,生命才更靈動、一致。
3
午餐時間,園長去餐廳看到孩子們在吃飯,就問大家有沒有洗手呢?其他孩子有的回復(fù)有的繼續(xù)吃,只有一位小朋友情緒特別激動的大喊:“你不是我們班的,請你離開”,之后更是情緒失控的喊叫,老師安慰也不管用。于是,小朋友被帶到園長室(當孩子情緒激動時,帶到人少地方解決問題,這樣便于傾聽,如果當著很多人面解決了問題,孩子還是會內(nèi)心存留尷尬),園長蹲下面帶微笑的問是被提醒感覺不舒服是嗎?孩子竟然大喊退費,不要在這里上幼兒園了,還將頭向地上撞,說:“你沒看到我很痛苦嗎?我會死的”。
嗯,你沒看錯,是幼兒園孩子!
事后老師約見了家長,就幾個問題進行了咨詢。
a、孩子為何覺得別人在指責(zé)他?
媽媽:家里姥姥總是嘮叨,自己本身對姥姥嘮叨的事可能態(tài)度不好,影響到孩子了,所以孩子對于提醒格外的敏感。
b、這么小孩子為何懂得退費?
媽媽:之前給孩子報了一個培訓(xùn)班,因為覺得不好,就退費并不讓孩子去那了。所以孩子懂得了不喜歡的環(huán)境就退費并逃離。
c、孩子為何將頭撞地?
媽媽:姥姥有一次說:“你們都嫌棄我嘮叨,那我死了算了”,于是全家人開始安慰姥姥,所以孩子學(xué)會了傷害自己會得來同情。
最后媽媽說自己情緒也比較急躁,有一次新年演出,孩子在臨上場表演時怎么也不敢上,媽媽就氣急敗壞的沖孩子大吼:“你看別的孩子都上場了,就你不敢”!并且抱起孩子就要回家,所有節(jié)目都不看了。所以孩子學(xué)會了大喊大叫,急躁萬分。
這個故事有沒有讓你毛孔悚然,孩子在吸收這個世界帶給他的所有,家長就是孩子的全世界。
4
一個小女孩去醫(yī)院檢查有抑郁的狀況,在學(xué)校不喜歡社交也不喜歡說話。后來去學(xué)校問老師,了解到老師脾氣暴躁,總會無理由發(fā)脾氣,但是老師說:“我從來沒有說過她哦,都是說別的小孩“。但是這位老師不知道有的孩子非常敏感,這樣的氛圍讓她和周圍隔離開。小女孩說:”老師很厲害也很兇,我不敢做什么也不敢與家長說。是的,孩子啟動了她自己的恐懼和防御機制。
看看周圍環(huán)境影響會帶給孩子什么!
至此,你已經(jīng)知道,哪兩步是掌握影響孩子情緒發(fā)展的鑰匙了。一個是社會環(huán)境,另一個是父母的影響。
那該怎么做呢?
去改變孩子的全世界-做父母的自己。
怎么改變?
首先,做父母的總是會在孩子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只有自己變好了,孩子才會好。你的情緒、品行、處事、言談全都將印刻在孩子心里,展現(xiàn)在行為上。你要想辦法變成希望孩子變成的樣子,同時在自己有情緒時努力去覺察,并剝離開自己的情緒非孩子的情緒,避免影響孩子。
其次:還有就需要接納自己和孩子的所有情緒,學(xué)會為情緒命名。
其次:還有就需要接納自己和孩子的所有情緒,學(xué)會為情緒命名。
?如果你不會去梳理孩子的情緒可以讀蒙氏教育說傾聽孩子的哭聲就是愛!這篇復(fù)習(xí),里面有具體解決辦法的案例。
0-3歲可以給孩子情緒簡單的命名,例如一些常見的詞,快樂、焦慮、悲傷、愉悅等。
當孩子3歲后,情緒已經(jīng)越來越精微細膩了,家長們要學(xué)習(xí)更好更清晰的為孩子的情緒命名,在他們有情緒時,告訴他,他的內(nèi)在發(fā)生了什么。如下表所示。
情緒家族及部分家族成員
羞恥:內(nèi)疚,尷尬,懊惱,悔恨,羞辱,后悔,屈辱,悔改。
憤怒:狂怒,暴怒,怨恨,激怒,義憤,氣憤,刻薄,生氣,易怒,敵意。
悲傷:憂傷,沉悶,陰郁,憂愁,自憐,寂寞,沮喪。
恐懼:焦慮,憂慮,焦躁,擔(dān)憂,驚恐,疑慮,警惕,畏懼,驚恐,恐怖。
喜悅:幸福,歡樂,欣慰,滿意,極樂,快樂,可笑,自豪,感官愉悅,興奮,欣喜,享受,滿足,狂喜。
喜愛:認同,友愛,信任,仁慈,親和,熱切,迷戀,傾慕。
驚訝:震驚,驚奇,奇妙,驚嘆。
厭惡:輕蔑,鄙視,蔑視,憎惡,討厭,反感。
舉個例子,帶你復(fù)習(xí)一下:
幾個孩子在半敞開小屋里玩,突然傳來哭聲,一個小男孩哭著出來了,老師走過去,蹲下身說:“發(fā)生什么事了?”孩子一直哭泣,老師就說,你要是難過就哭一會吧,老師陪著你,老師愛你。
等過一會孩子好一些了,老師會為孩子的情緒命名,例如:“寶貝,你剛才是因為有一個小朋友不讓你出來感覺很恐懼是嗎?很憤怒是嗎?。。
?孩子隨著年齡成長,他們更多的了解和體會內(nèi)心中發(fā)生的變化而讓內(nèi)在會更清明。
當孩子們能覺知、剝離、和平與情緒同處的時候,他們內(nèi)在力量也越來越強大!
部分內(nèi)容參考:
王蕓老師《傾聽孩子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