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淡泊明志,寧靜致遠”這句話最早出自于西漢初年劉安的《淮南子.主術訓》,其中語云:“是故非澹薄(同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非寬大無以兼覆,非慈厚無以懷眾,非平正無以制斷。”又過了360年,一位“天才式”的人物諸葛亮,在他寫給8歲的兒子諸葛瞻的《誡子書》中,更是將“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的理念加以傳承和發揚。
02
我覺得“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翻譯成現代文應該是“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輕淡就不會有明確的志向,不能平靜安詳全神貫注的學習,就不能實現遠大的目標”,那么“淡泊明志”,是志在修身,進而濟世。由此可見,“淡泊”與“寧靜”,是以“明志”與“致遠”為其終極理想目標,是積極向上,催人奮進的人生格言。
03
如果我能早點明白“淡泊明志,寧靜致遠”八個字的深刻含義,也許我的人生將會改寫,至少不會是今天這個樣子。
我已經走過了我的前半生,現在回望前半生的點點滴滴,發覺自己過得糊里糊涂,看似忙忙碌碌,其實是一無所獲。
04
2000年大集體單位改制后進了一家事業單位做了合同工,在那幾年里,如果說我不夠努力那是不負責任的評價,相反我是很努力的,我畢業時的文憑只是高中中專,可我利用雙休日,參加了電大的英語大專的學習,兩年后拿到了英語大專文憑,期間也還通過了大學英語三級和大學英語四級。
然后為了取得本課文憑,因為這時的電大沒有英語的本科,所以就選擇了會計本科,三年后畢業拿到了本科文憑,期間也考取了會計從業資格證。
也許是因為第一次下崗時給我留下了陰影,所以總想學點東西以備不時之需。所以在此期間還野心勃勃地想把注冊會計師考出來,可笑的是其中的一門《稅法》自認已經學的很不錯了,然而也只考了51分的成績,這下死心了,想想注冊會計師是絕對考不出來了。
期間也想過報考公務員,可是看到我們單位里的一個女同事已經連續兩次通過了公務員考試的筆試,卻總在面試階段被刷,傳聞說是面試時需要走關系,而她因為沒有關系可走就被踢出局了,我想到自己也沒有后臺,所以也就沒有去嘗試,當時因為太計較得失,所以也沒有去細細分析,她沒有考取公務員的真實原因究竟是什么?
05
也許我的工作注定是不穩定的,在這個事業單位工作了8年,又逢國家政策調整該單位的所有基層站點的合同工一律清退,我又一次下崗了。
因為有會計從業資格證,所以就經一位親戚介紹,在一家企業的老會計處學習會計,學了兩個月,大概的都懂了。后經親戚介紹到了另一家企業的會計組里工作,開始做的是一些打雜的工作,跑跑銀行,做做庫存賬目等等。
也許我一直呆在這家公司里,慢慢的也會做會計,可是我發現,我根本就不適合做會計這個工作,有時一個賬務方面的小問題就會讓我整夜失眠。以前只是聽別人說會計的職業很穩定,待遇也不錯,所以就盲目的學了會計。也只有在做了這個工作之后,我才發現自己是多么討厭會計這個職業。
現在的我,在一家機關單位做檔案整理工作已經有5年之久,雖然待遇不高,可我喜歡這份工作。安靜的環境可以讓我的心沉靜下來,午休時間可以看看書,寫寫小說。
07
我之所以用這么多的文字來描述我曾經有過的工作經歷,其實只想說明一點,因為那時我對自身沒有一個正確的認識,把一些眼前的利益看得太重,或者想當然的盲從別人的價值觀,所以即使自己很努力,忙碌到最后卻是一場空。我想這一點對許多年輕的朋友應該有所幫助,因為從一個人失敗的經歷中也可以讓人吸取教訓,從而加以借鑒警醒,使自己的人生少走一些彎路。
所以我很喜歡“淡泊明志,寧靜致遠”這八個字,雖然我的前半生已然匆匆而過,沒有取得可以讓自己滿意的成果。可是我還有屬于我的后半生,而且現在的我真正找到了自己人生的奮斗目標——那就是不斷的堅持寫作,寫出更多優秀的小說、散文、歷史評論方面的文章。
08
因為有一份穩定的收入,不是那種以文養生的作者,所以我不需要為了贏得點擊量而違心地去寫一些熱門文章,我會堅持寫屬于自己風格、類型的文章,雖然現在的“喜歡”數只有173,粉絲只有54,文字只有四萬多,可是我來到簡書這個平臺還不到20天,而且我也沒有把自己的文章發往朋友圈,知曉我在簡書平臺寫作的朋友也只有兩個,所以我相信,只要自己不斷的努力,慢慢的,由被動的日更轉化成自覺的寫作,猶如一日三餐,每天洗臉那般自然、不可或缺,那么我就會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寫作者,我也會擁有更多的粉絲,贏得更多讀者的認可。
我不得不感嘆自己是何其有幸,能夠走進簡書這個寫作平臺,與文字再續前緣,的確,寫作這條路不好走,一路上會寂寞孤獨,荊棘叢生,但因為深愛,所以無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