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幾天就到圣誕節咯,商場里的圣誕氣氛已經很濃啦。各家幼崽的圣誕禮物準備好了嗎?我們家小姐姐還處于相信圣誕老人的年齡階段,前兩天還說平安夜一定要和我睡,我問為什么,她答怕圣誕老人找不到她。哈哈!
今天我們分享來自日本的繪本《兔子小白的禮物樹》。文字作者佐佐木田鶴,圖畫作者三好碩也,譯者林靜。
佐佐木田鶴是盲人作者,嚴格來說這個故事并非她原創,而是她根據別人講述的故事整理而成。畫家三好碩也則通過她的故事,創作出風靡日本四十年的兔子小白的可愛形象。
這本書講述兔子小白在得到圣誕老人的禮物之后,還想再得到第二份,所以假扮自己是其它兔子,又找圣誕老人要禮物。圣誕老人一眼就識破了它,但沒有揭穿,反是給了它一顆植物種子。小白在得到種子之后卻后悔撒了謊,所以它把種子種在了厚厚的雪層下面。結果一年過去了,小白的種子長成了禮物樹!
這本書文字比較多,故事相對長,適合四歲以上小朋友閱讀。故事流暢又有轉折,引人入勝又容易理解。以我們家小姐姐的閱讀體驗為例,在讀到小白擦不掉身上的黑色痕跡時,小七神情緊張;讀到小白的樹長出許多禮物時,小七面帶驚奇;讀到大家來摘禮物,小七會心一笑。陪讀的我,很容易感受到她喜歡這個故事。
這本書初次出版于1970年,畫風帶著些古樸的味道,畫面簡約,形象可愛。如封面,我們第一眼看到的是一只胖乎乎的小兔子,豎起長長的耳朵(幾乎占身體三分一長),驚訝地低頭看自己脖子上掛著圣誕花環,而花環掛著閃閃亮的小星星。讀者自然會產生疑問,難道兔子自己就是“禮物樹”嗎?
再翻看封底,一棵樹上掛滿了各種各樣的禮物,有糖果、鈴鐺、手套、繪本、娃娃……這是誰家的圣誕樹呀,好多禮物,難道是小白家的嗎?封面封底起到了很好的“誘讀”作用。
從封面和封底,我們大致可以看出這本書的繪畫風格:它筆觸、用色都很簡約大氣,用色謹慎,黑白灰為主,只有少量的彩色。書中更是將這種風格完全發揮出來,很好地體現了黑夜、雪景、樹林、白兔的關系,最后金色的禮物樹也得到了很好的襯托。
這個故事有寓意嗎?我覺得有。這其實是關于在面對孩子撒謊或做錯事時,大人的處理方式。在其中,我讀到了圣誕老人的寬容、兔子小白的知錯善改。
圣誕老人一開始就發現了小白的謊言,但他沒有直接揭穿。如果他直接揭穿了,小白也許會羞愧難當,甚至在其它伙伴面前也抬不起頭來。他選擇給小白獨處思考的時間。
得益于圣誕老人給的反思機會,小白意識到自己撒謊不對。可貴的是,它不單停留在“知錯”的階段,而進一步“善改”,它選擇了積極的改錯方式,要把種子埋在地里還給上帝,所以才有后來取之不盡的禮物樹。這是對它“知錯善改”的獎勵。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擔心孩子誤入歧途,所以會害怕孩子犯錯。換句話說,我們是不允許孩子犯錯的,我們希望孩子一直走在規范的道路上(那樣的教育最省心)。試想,如果有天發現孩子為了看電影而撒謊逃課,我們能否像圣誕老人一樣不動聲色?
蒙特梭利教育提倡要給予孩子“有邊界的愛”。所謂有邊界是指我們要在一定的范圍里給予孩子充分的自由。在這個范圍里,“愛”,我們可以輕易給予;“容許犯錯”,卻常常被忽略。也許現在我們應該重視起來,即時啟動“家庭容錯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