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重口味的湖南人,吃飯的時候當然是無辣不歡,所以在這個整體口味比較清淡的城市,經常會去吃麻辣燙。這次在等餐的間隙,我思考起了麻辣燙選菜的過程中還有哪些可以優化的地方,也是踐行把產品思維運用于生活的原則。
01
?發現的問題
△原麻辣燙店面圖
02
?思考的解決辦法
第一步,把原本放在左手側或右手側的選菜區放到店面中間。就像我們登錄APP之后,首先進入的就是首頁,而首頁一般承載著這個APP的核心功能。
所以我想的是,把選菜區放在中間,用戶一進門就看到了,很醒目。再把盆和夾子放在醒目的位置。給用戶以工具,讓用戶不至于茫然無措。
第二步,把原來只有一側的選菜區改進成兩側都可選菜,增加品類。
第三步,把原來只在一側的柜臺也放中間。如果選菜區放中間的話,為了方便兩側的用戶結賬,柜臺肯定要移到中間來。
其實還有一些小問題可以優化的。我在拿飲料準備結賬的時候才知道飲料是滿22贈送的,而我在對麻辣燙進行結賬的時候店員并沒有說。我不知道這是什么原因。如果我是這家店的老板,我就會把滿22贈送飲料的告示牌放在柜臺醒目的位置,現在大夏天的,誰不想多喝口水呢?
增加調料的多樣性。
以下是我對選品優化后的構思的一個店面圖。
△優化后的構思圖
03
?薦書?
這周想推薦兩本書,估計有很多朋友看過了。一本是《失控》,一本是《把時間當作朋友》。
《失控》這本書是在學校圖書館發現的,厚厚的一本放在窗臺上,忍不住翻了幾頁,一看目錄還挺有意思的,但當時有別的書在讀,沒有借閱。這周在西湖區圖書館又看到了這本書,沒理由再拒絕一本好書了。
關于對這本書的評價不再累述,只因為是翻譯的緣故(而且是眾譯,翻譯者水平參差不齊,有些地方值得商榷),可能不是很好讀。關于翻譯這塊的校正,豆瓣上有個帖子,放到這里:
《失控》中比較嚴重的誤譯https://book.douban.com/review/4951557/#comments
第二本是李笑來老師的《把時間當作朋友》。
前段時間李笑來“割韭菜”的言論讓很多人罵他是詐騙犯,為什么我還要推薦他的書呢?一個是我了解的一個學長在他寫的公眾號中多次提及到李笑來這個人,還介紹了一下這本書。我了解到的是,學長(之所以稱為學長是年齡層面的)是一名哈爾濱商業大學的學生,現在在騰訊做PM。老實說一開始我是懷疑的,認為這人在社交網絡嘩眾取寵(對于這一點陰暗心理我表示道歉)。于是我關注了他的公眾號,仔細閱讀了他幾篇文章,越讀越發現自己跟人家的差距首先在于認知層面,自己從一開始就對自己沒有一個良性的認知。一些很簡單的道理,比如說持續寫作一定會有收獲,不僅僅是自己個人認知層面的收獲還為自己建立了個人品牌。但我沒有堅持。這位學長篤信保持注意力集中、堅持等再簡單不過的道理就能獲得個人的成長。他確實證明了這些簡單的道理,64篇原創文章,篇篇有可讀的地方。
第二個是我喜歡的一個微信公眾號作者寫過一篇《李笑來,那個一頓飯點8條鱸魚的人》(原文地址見公眾號:互聯網產品愛好者)。
于是我開始看李笑來的這本《把時間當作朋友》。現在翻了50頁,寫得言辭懇切,不像是個滿嘴大話的人,最重要的是,他在書中講的,和學長寫的并切實踐行的,一模一樣。
所以我覺得這本書還是蠻值得推薦的。比特幣和投資我都不懂,但我覺得這本書是有用的。
最后,給大家分享一篇我們很小的時候學過的一篇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匆匆》
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是有人偷了他們罷:那是誰?又藏在何處呢?是他們自己逃走了罷:現在又到了哪里呢?
我不知道他們給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確乎是漸漸空虛了。在默默里算著,八千多日子已經從我手中溜去;像針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里,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我不禁頭涔涔而淚潸潸了。
去的盡管去了,來的盡管來著;去來的中間,又怎樣地匆匆呢?早上我起來的時候,小屋里射進兩三方斜斜的太陽。太陽他有腳啊,輕輕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著旋轉。于是——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里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里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我覺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時,他又從遮挽著的手邊過去,天黑時,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從我身上跨過,從我腳邊飛去了。等我睜開眼和太陽再見,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著面嘆息。但是新來的日子的影兒又開始在嘆息里閃過了。
在逃去如飛的日子里,在千門萬戶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罷了,只有匆匆罷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過去的日子如輕煙,被微風吹散了,如薄霧,被初陽蒸融了;我留著些什么痕跡呢?我何曾留著像游絲樣的痕跡呢?我赤裸裸來到這世界,轉眼間也將赤裸裸的回去罷?但不能平的,為什么偏要白白走這一遭啊?
你聰明的,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