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白天沒有課的一天,教室那么大,有人卻喜歡坐在我旁邊,我很不太適應。
昨晚看了一部戲劇,還沒有看完,是易卜生的《野鴨》,(咦,我突然現(xiàn)手機打字比鍵盤還快,于是就用手機鍵盤。)還沒看完,也沒怎么看懂,講的好像是一個威利家族的老威利設計陷害了馬雅爾的艾克**一家,并且在此基礎上建立了自己的工廠,獲得了巨額的財富。還假裝救助艾克一家,實則將他們推入了溫暖的深淵。威利家的兒子從外面回來之后,看到兒時玩伴馬雅爾的生活困境,于心不忍,決心要拯救他出火坑,于是向馬雅爾揭示了所有關于父親的陰謀。然而,這一切貌似并沒有帶來他想象中重新開始希望的曙光。此劇的主題就叫做“父親造下了罪孽,兒子加重了罪孽。”我猜接下來可能就是已經習慣舊生活的艾克一家,走出謊言之后,陷入了更加絕望的生活。就像劇本的題目《野鴨》,被打折翅膀之后喂養(yǎng)在閣樓,就忘記了自由與飛翔的滋味,將之拋擲出來只有任人屠宰。社會中人與人的關系,迫害與被迫害,無力的掙扎和順服的屈從,到底哪一個更合情理?沒有絕對的正確與錯誤,倘若說戲劇中任何情節(jié)的產生都有其合理性,那么艾克一家的悲劇亦是自我與他人共同造就的,而非一方面的原因。老威利金錢至上,不擇手段,泯滅良知,以其絕對自信的歪曲的價值觀犯下罪孽而心安理得,他安撫幫助著艾克一家,僅僅是出于掩蓋罪惡,排除麻煩而非真正的出于歉疚。而小威利為了自己未能泯滅的良知,決心拯救艾克一家出火坑,所有人都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