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時加入學校讀書協會,藉此因緣在2014年秋接觸到傳統文化。至今已是第三個年頭,愈深入愈覺如入寶山,今所窺不及其萬萬分之一。深知精于此領域之人不在少數,都說真人不露相,信之在此記下學習心得,望請諸位不吝賜教。
1、探索一個新的領域有兩項必備法寶:一是良師,二是恒心。現在通訊工具發達,隨時都可以投入到線上學習當中,尋求良師指導已是較容易解決的問題;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接下來就到考驗自己定力的時候了,是否能長久地堅持下去。漫長的歷史證明總是善始者眾,克終者寡。而能堅持到最后的人往往都是最大贏家。
2、興趣是好老師,對真正喜歡的事情,自身感覺花多少時間都不過分,即使面臨的困難比較多,也會想方設法排除。
3、先立三觀,再談其他。最終目是一樣的,到達方式可以不同,讀書一定要讀正確且有力的。舉個栗子,對論語比較感興趣,那就定下心找相關資料研究研究,我在直接讀原文時未能深入理解其意,參考李炳南老居士的講記------《論語講要》。老先生結合歷代注釋,給出較合理的注解,讀后茅塞頓開。有一處印象特別深,有人講子貢的德行高于孔子,子貢回答夫子內有乾坤,如皇宮內亭臺樓閣富麗堂皇,奈何宮墻高立,少有人能窺見一二,我之德行如普通人家庭院,路人皆可領略園內景色。同時在網上找過相關注釋,同一句話的講法因人而異,無從選擇。故需則一本善解依止。良師已遠,經典永存,一定選擇正知正見、大善知識。
4、放下心中執著煩惱,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世間最難得一恒字,萬事也最怕一恒字。
5、掌握了文言文就已經拿到了智慧大門的鑰匙。
6、已升起對經典的信心,深信其中藏有此生為何而來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