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內容在微信公眾號【漫雪封塵】更新
本文作于2016年1月18日
聽說職場上很多人喜歡談互聯網思維,我不知道有多少人真正喜歡這個東西,反正大學生很少談,至少跟我接觸的同學沒有人喜歡跟我談這個話題,我覺得學生也可以談談互聯網思維。那么,今天我用哲學跟大家一起分享我對互聯網思維的一些理解。
話語權的下移:
消費者主權時代到來:為什么很多人喜歡在網上購物,而不是實體店。是網購便利么,是網購質量有保障么,如果要列舉原因可能會有幾十種,每個人的需求不同,答案也可能不同,那么難道互聯網下的網購就沒有規律可循?不!一定有,只要把它放在歷史的長河中。
工農業時代,社會資源豐沛,人們的時間和注意力極為充足,然而缺少生存用品,缺少提高生活水平的物質產品。因此,工農業時代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是滿足人們的物質欲望。
在這種情況下,各種提供物質產品的大工廠興起,人類開始了兩次著名的工業革命。第一次工業革命解放了勞工的雙手,使得機器替代人開始織布,人類解決了穿衣問題。這樣僅僅過了三十年,后來發現除了穿人們的其他需求遠遠沒有滿足,于是第二次工業革命接踵而至,汽車、輪船開始代替步行,人的雙腳解放了出來。電的發現打破了晝夜的原始界限,延長了人們的工作時間,人類因此步入加速發展階段。
人類經過了兩次工業革命后產品不再匱乏,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時開始注重精神需求的滿足和信息傳輸效率的提升。
因此數字時代到來,數字時代更加注重信息和內容的傳遞,效率和速度是質量的兩個不二標尺,在一個產品極為豐富的數字時代人們無疑承受著更大的壓力,由于工作壓力和社會壓力的膨脹人們承受了幾倍工業時代的精神壓力。因此在數字時代急需解決時間與人的矛盾。
在這個產品疊加的數字時代,面對有限的時間和有限的精力人們不再處在被動地位,工業化的壟斷時代已經結束,無處不在的互聯網使得每個人有了更大的發言權和選擇權,消費者不再考慮產品的稀缺,消費者將擁有獲得心儀產品的權利和退回不滿意產品的權利。
消費者主權時代到來,企業不再生產自己滿意的產品,企業將更加看重用戶的需求,以用戶為中心的理念將成為所有公司的口頭禪。消費者不再喜歡實體店,因為互聯網已經解決了有限的時間和“我”(消費者)無法分身的這對矛盾。
感性或許比理性更加重要:
女性在消費中的主導地位會越來越明顯。二十世紀以前女性是被壓迫和束縛的對象,幾千年來女性在歷史中的作用可謂不大(除了傳宗接代)。由于社會觀念,國家制度的捆綁,女性的智力和工作能力沒有機會發揮,世界上越貧窮的地方越是如此,女性的不公正待遇導致社會的進步只由男性控制。理性思維主導下的男權社會,他們將把擴大領土和對版圖的征程作為幾千年來人類進化的主旋律。
二十世紀以后,女性以洪流般的迅猛之勢崛起,然而女性卻不理性。面對處處暗井的紛亂社會這股新進力量總以感性從容面對。由于女性力量的火山式爆發,社會的進步開始呈現指數型增速。同樣由于女性的解放,社會生產力極大提高,女性在各行各業的優異表現直接威脅男性,而然最可怕的是女性的感性已經在改變著我們的世界。
PC時代以男性理念設計的電腦在這的感性時代已經不再滿足即時即用的移動化需求,移動智能產品的代表物手機從女性的感性思維出發更加注重簡潔,極致,追求完美,短短幾年一舉擊敗pc。蘋果手機的女性化逐年明顯,老羅的錘子把情懷捧的至高無上,這一切都歸因于女性思維的感性。
特注:以上的感性并不是女性情感上的感性,這里的感性是女性固有的思維模式和男性的差異,男性思維是二維平面,女性思維是三維空間。
一切都要重新定義
如果我們以前理解的競爭對手是看得見的對手,那么互聯網下的對手將是無形的。舉一個例子。你開了一家書店,用傳統的思維看,你的對手就是隔壁的書店,隔壁書店顧客增多,你的顧客就會減少,因此你會想方設法把隔壁書店搞垮,只要它倒了所有的顧客都是你的。然而在互聯網下,規則將要重整,搶占你顧客的或許將不是隔壁的書店而是附近的電影院或者購物廣場。怎么理解,如果一個上班族周末只有三個小時間的時間出去散心,這個上班族只能在書店、電影院、購物廣場中間選擇一個,這樣跟你競爭顧客的對手已經不單單是隔壁的書店了,同樣,這個道理也適應其他產業。
工業時代,以物為中心來組織人。物在工廠和人之間起一個連接作用,用物的產出多少來衡量工廠生產力的大小。物的質量和價值沒有固定的標準。
PC時代,以信息為中心來組織人。互聯網極大地提高了信息的傳輸效率,人們所需要的信息通過互聯網能夠及時得到獲取和補充,人們獲取信息的途徑和難度極大簡化。
移動互聯網時代,以人為中心組織物和信息。由于信息量的龐大人們將要重新篩選需求的信息,這樣最簡單易懂的產品將會受到最大的歡迎。由于獲取信息渠道的繁雜,最簡潔的產品將會受到最長久的親睞。
從工業時代到移動互聯網時代,從物到信息再到人。由冷冰冰的物件到看不見的信息,再到以體驗和參與為中心的人這是一條人類進化的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