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股權投資時代,你應該注意些什么?

圖片發自簡書App

前言提示:以下內容既不抨擊也不吹捧任何財富投資機構,只站在客觀的立場上看待國內的股權投資市場。

“人無股權不富”是在當下資產荒時代,投資機構的營銷部門打出的營銷口號。說實在的,我不得不佩服某些站在一線的營銷人員的頭腦是多么的聰明,這些營銷人員在任何時間段都能抓住客戶的投資欲望(當然,市場上還是有很多營銷人員是站在客觀的角度上為客戶解決需求的)。

現在的媒體時不時在報道某某明星,某某企業家擁有某某公司的股權多少比列,當這個公司上市將會盈利多少,媒體都在大肆吹捧股權投資。可我們是否真的冷靜下來想過何為股權投資?這種投資真的就一定能穩賺不賠?

>>>>>

讓我們反復推敲“人無股權不富”這句話到底是真理還是說它存在很大的漏洞

中國有句古話“360行,行行出狀元”,當你在一行做透了,你也能富裕(并不是只有投資股權,你才能富裕)。我們都知道投資有風險,高收益與高風險并存。既然投資股權是一種投資手段,那就會有面臨虧損的風險。所以當我們聽到“人無股權不富”時,我們應該保持理性去看待這事。

>>> ?親自去了解整個投資市場

要想了股權投資的實際情況,還是得親自去了解整個投資市場。2005年后社會進入房地產火熱的時代,房產商大量借款,用負債創造資產。整個市場上流行的是債權固收類的理財產品,最高收益達到18%,由于股權投資的時間比較長,投資金額又大而不受青睞。2014年后社會步入“資產荒”時期,債權類的固定收益開始降到低水平,大概5.5%——7.8%,況且好的債權標的越來越難尋,此時股權投資開始慢慢升溫,以至于出現“無股權不富”的口號。

跟著時代潮流,走股權投資的道路是沒錯。但在這條道路上,我們必須擦亮眼睛,避免上當受騙(投資市場上有太多的妖魔鬼怪)。

>>> 關于投資門檻

我們可以聽到很多公司都在宣傳幾萬以及幾十萬都可以購買私募股權基金的一份有限合伙人的合同,但這種千萬不要碰。私募股權基金的投資門檻300萬人民幣起步(這還是FOF形式的基金),如果是單個項目的私募股權基金則要2000萬人民幣起步。

解釋以上的投資門檻很簡單。以單個項目成立的私募股權基金的資金差不多都在10億人民幣以上,而合伙人卻不能超過50個,因為合伙人的數量限制,所以此類投資也限制了資金的起投門檻。以上條款規則全部出自于《合伙人法》與《公司法》。

為什么市場上又有這么多幾十萬,幾萬都可以投的私募股權基金呢?其實很簡單,這些公司都花錢自己買了份私募股權基金的有限合伙人合同,然后再把此合同拆分成很多份與投資者簽訂的合同(因為不合規,所以此類不受法律保護)。看看,是不是有點像不合規的P2P味道?

>>> 關于如何選對投資公司

市場上還有另外一種股權投資形式。某某不出名的小公司,由于發展階段需要大量的資金,它借著“股權投資”美名其曰的到處找投資人給這公司做股權投資。我們來看一看它是如何操作的。

第一步,先包裝自己的公司(包括主營業務、公司規模、歷史背景、發展前景),包裝的越漂亮,越高大上越好。
第二步,招一些業務員在外發宣傳單,打著進店有禮的宣傳口號進行宣傳。
第三步,帶著投資者到處游玩,在會場上誘逼客戶投資。

如果投資者想投資此種股權,要么被投企業負責人是真心實意想做企業(當然這類企業負責人一般都不會真心實意想壯大自己的企業為投資者獲得回報),要么你很了解該企業的發展前景與企業負責人。

聽起來作為投資者的我們似乎只要找到了正規的股權基金投資就能穩定的到期獲得回報了,其實并不是。我們只是知道了正確的投資方向卻依然沒有找到正確的投資標的物。作為投資者的我們在購買私募股權基金時我們還得考慮這個項目符不符合時代發展的潮流,被投資的項目是否有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要想解決以上這些關鍵性問題,必須分析被投項目的財務報表,而財務報表也只能由機構投資者看到。

綜合以上所述,我建議投資者如果真想投資股權基金,最好去此類機構投資:

1、都是正規的股權基金(最少300萬以上,并只能以FOF形式購買)

2、此機構有嚴格的風控體系(特別是在財務分析上)

3、嚴格挑選被投資的項目方是否有好的發展前景

提醒:

事物的發展都是呈波浪線或者是拋物線的趨勢,當某事物火熱到一定程度則可能會迅速降溫(比如2015年到2016年的P2P倒閉潮)。在未來我們可能會經歷一次因股權投資而帶來的投資危機,而如何在危急中避免投資失敗呢?很簡單:去實地考察項目與機構吧!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