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實現鄉村振興關鍵在于人才,人才是支撐鄉村振興的“新引擎”,人才聚集,鄉村振興才有底氣。要把鄉土人才培育放在重要位置,不斷激發鄉土人才創新創業活力,發揮鄉土人才示范帶動作用,實現鄉村振興的“人才驅動”。
? ? ? “廣開渠道”引人才。鄉土人才面廣量大、種類繁多,包括傳統手工藝人、家庭農場主、木匠、瓦匠等等,學歷相對較低、理論水平不高,技術職稱欠缺,大多是“藏在深閨人不知”。應樹立“有用就是人才,人才就在身邊”的選才理念,按照不同行業領域、不同專業特長制定衡量標準,注重整合各有關部門工作合力,采用“個人自薦+專項調研”的形式,全面掌握傳統工藝、曲藝文化、特色種養殖等各類鄉土人才的數量、專業、特長等情況,分門別類造冊登記,構建鄉土人才信息庫,實行系統化、動態化、精準化管理,不斷壯大鄉土人才隊伍。持續選派優秀的年輕駐村干部,抓黨建、抓產業、抓治理,構建“村黨支部+合作社+企業+村民”發展模式,共建招商、服務、管理平臺,吸引人才回鄉創業。
? ? ? “真金白銀”育人才?!靶罗r民”“土專家”“田秀才”都是鄉土人才,他們大多擁有一技之長,致富能力較強,但文化知識層次及技藝技能水平還有很大提升空間。應加強職業技能培訓,緊緊依托田間學校、實訓基地、遠程教育、網絡培訓等平臺,充分發揮專家學者、農技人員和“土專家”“田秀才”的作用,采取“請進去”“走出去”和“訂單式”“點餐式”培訓方式,免費開展種養殖、傳統工藝、電子商務等產業技能專項培訓,提升鄉土人才技藝水平,推動傳統工藝與現代科技有機融合,提升產品市場競爭力。推動人才交流,設立鄉土人才展示區,舉辦各級各類鄉土人才技藝技能大賽,組織鄉土人才參加各類展會展覽,給予獎勵資金,引導鄉土人才展示技藝、交流經驗、共同進步。
? ? ? “人盡其能”用人才。鄉土人才大多處于“單打獨斗”的局面,急需打造干事創業平臺,使鄉土人才“人盡其才”。應推動技藝傳承,組建名師工作室,資助專項工作經費,充分發揮名師“傳幫帶”作用,構建“領銜專家—指導專家—培育對象”三級培養鏈,傳承精湛技藝、傳襲良好藝德。助力產業發展,設立鄉土人才創業園區,對于鄉土人才創辦領辦的各類經營主體,優先給予項目扶持、貸款支持、稅費減免等優惠政策,實行“一站式”“保姆式”幫辦服務,做大企業、做強產業。帶動群眾致富,打造鄉土人才聯盟,采用“帶頭人+農戶+合作社+聯盟”的形式,常態化掛鉤服務生產經營主體和普通群眾,帶動群眾增收致富。
? ? ? “真情實意”留人才。當前鄉村基礎設施條件還相對較差,很多優秀鄉土人才留不住,應主動“換位思考”,切實解決鄉土人才留在鄉村的后顧之憂。加強政治引領,將鄉土人才納入領導干部掛鉤聯系服務范圍,定期開展走訪慰問,積極推薦優秀鄉土人才擔任村“兩委”班子成員。完善職稱評定方式,不唯學歷、不唯論文、不唯工作年限,采取“一事一議”的方式,將鄉村產業發展、群眾致富作為重要的評判標準,設立鄉土人才職稱認定綠色通道。設立鄉土人才支持專項,鼓勵鄉土人才進行科研開發、技術引進、技術推廣和成果轉化。加大典型選樹宣傳力度,深入宣傳報道鄉土人才先進事跡,大力營造鄉土人才服務鄉村振興的濃厚氛圍。